天天看點

曾經的風水寶地,因氣候變化成廢棄皇城,為何明清不在西安定都?

說起古代封建王朝的曆史,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持續時間很漫長。在這麼多年的曆史發展變化中,出現過很多朝代,與之伴随的便是政權的交替。随着朝代的變化,統治者在選擇都城上一般也會做出改變。西安是長安發展過來的,不過如今的西安早已沒有原來作為都城時那樣繁華。唐朝及以前的朝代,選擇長安作為都城時,那時長安的面貌和如今的西安截然不同。

曾經的風水寶地,因氣候變化成廢棄皇城,為何明清不在西安定都?

今日的貧瘠和之前的繁華富庶,優美濕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曾經的西安,氣候非常濕潤,降水充足,日照也非常好,很多人都把這裡當作風水寶地,這也是西周一直到唐代都在這裡定都的原因。不過在唐朝之後,這裡的氣候發生了很大變化,氣候從原來溫暖濕潤變成了幹旱少雨,而且伴随着漫天風沙,這使得這一帶的生态環境更加惡劣了。原來長安氣候宜人的時期,因為是中原王朝的都城,是以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定居。随着氣候變得更加惡劣,土地缺水嚴重,已不再适合大範圍種植農作物。沒有了基本的糧食作物的供應,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越發困難。

實際上,隋朝的時候,長安就開始逐漸變得幹旱少雨了。為此,統治者還召集大量勞動力開鑿了運河,不過,相比氣候變化的帶來的後果,開鑿運河無疑是治标不治本,到了後來,已經完全起不到多少實質性的效果。即使費更大功夫把南方的糧食運送到長安,也無法滿足這裡百姓的需求。是以久而久之,這裡的生活狀況就越來越難以為繼了。

曾經的風水寶地,因氣候變化成廢棄皇城,為何明清不在西安定都?

到了唐朝的時候,雖然都城還是在西安,但是皇帝的實際辦公地點早已經遷移到了洛陽,這就是我們經常能在武則天當政的影視劇中看到,官員和皇帝經常待在洛陽的原因。至于後來的朝代,那時長安更加不适合作為都城,這樣一座曾經有過一段繁榮時期的城池,因為氣候的原因,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一座城池一直作為曆朝曆代的都城,這樣的情況很少。統治者在選擇都城時,往往會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唐朝之前的朝代之是以會選擇在長安定都,跟那時中原王朝的疆域有一定聯系。那時的中原王朝疆域還沒拓展東北這一塊,或者即使拓展了,也沒将這一塊作為重點管轄區域,這樣将都城選在靠東部的地方,就不利于管轄中原地帶。而統治者也不把都城定在南方,則是因為南方還沒得到有效開發。

曾經的風水寶地,因氣候變化成廢棄皇城,為何明清不在西安定都?

即使到了唐朝,南方地區也沒有完全得到開發。曆史上的朝代,對于農業很依賴,長安所處的地區在原來氣候濕潤的時候,曾是重要的糧食産地,選擇把都城定在長安,也有一部分這方面的因素。不管怎麼說,都城的選擇不會顯著影響一個朝代的興衰。縱使是後來的元明清,一直沿用北京作為都城,但這三個朝代還是滅亡了。至于西安這種因為自然原因而失去優勢的城池,統治者不選它作為都城就更加無可厚非了。

(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