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湘军,与其说是湘军,不如说是“曾家军”,因为这支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只听从曾国藩一人的命令;虽然曾国藩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对带兵打仗是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曾国藩训练出一支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且纪律严明的军队。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曾国藩练兵的方式说起来也简单,无非就是高军饷、严赏罚、明纪律;当然,曾国藩也有创新的地方,那就是加强军队的思想建设,并且还针对性地写了一首军歌;事实证明,曾国藩实施的加强军队思想建设的做法非常有效,湘军不一定是历史上最精锐的部队,但却是最能打硬仗的部队之一。

曾国藩正是靠着湘军剿灭太平天国的机会,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虽然他之前就已经取得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传奇事迹,但工部左侍郎应该就是他的极限了,因为一直在帮助他的军机大臣穆彰阿已经被革职查办了,并且他是一个汉人,是不可能接触到核心权力的。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但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升任兵部尚书兼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后又加封太子太保衔,奉旨督办江苏、安徽、浙江以及江西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这权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在攻陷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后,曾国藩又被加封太子太保(太子太保和太子太保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别的不说,光这个世袭罔替的一等侯爵和双眼花翎的赏赐,在清朝就已经算是顶点了。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绝对难以想象的荣耀,但当时的曾国藩在乎吗?还真的不在乎,就算是清朝廷给他封王赏三眼花翎,他都不一定在乎,为何?因为他有强大的湘军,至于太平天国的国库事件是真是假姑且不论,单是湘军劫掠多年,累积的财富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以说,只要曾国藩有想法,南面称孤是有机会的,但他为何最终选择了裁军,为何呢?有人说是因为曾国藩愚忠,也有人说是因为曾国藩自觉年纪大了,他的儿子们才能不够,担心重蹈吴三桂的复辙;真是这样吗?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曾国藩早年的确对清朝廷十分忠诚,但在他剿灭太平天国期间,他几次以“丁忧”或其他方式罢战来看,他绝不是一个老实的人;而且在野史中一直流传,曾国藩在得到太平天国的“玉玺”后,也的确动心过。

至于说年纪大的问题,虽然曾国藩的儿子的确可能不成器,但他的四弟曾国荃可是一位才能丝毫不逊于他,甚至可能还要在他之上的人杰,关键是曾国荃比曾国藩小十多岁,作为继承人的人选是绰绰有余的;那为何曾国藩最终选择裁军以向清朝廷表示忠诚呢?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其实曾国藩裁军以及放下自己的野心,都是迫不得已,他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不一样;李鸿章之所以能紧抓淮军不放手,是因为淮军是建立在对太平天国作战已趋明朗化的时候,而曾国藩的湘军是建立在清王朝最危急的时刻。

有什么区别呢?区别自然很大,有湘军在前面顶着,李鸿章可以从容严肃军纪;而曾国藩当初为了激发湘军的战斗力,与湘军将士约定攻城之后“放假三日”的相关命令,这个放假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放假,而是任凭将士肆意妄为三日,烧杀劫掠一律不管。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为什么要裁湘军?有人说是因为愚忠

虽然在初期颇有奇效,但在之后的时间里,湘军却是逐渐败坏,尤其是和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比起来,湘军已经逐渐腐朽,和当初的绿营、八旗差不多了。而且湘军实行的是以战养战的策略,如果没有仗打了,那就会反噬自身。

与清王朝对战?曾国藩不是没想过,但没有胜算,至少李鸿章和左宗棠不会跟着他一起,而且当时李鸿章和左宗棠完全可以压制他的湘军;打顺风仗的时候,那些乡绅地主自然愿意投资他,但遇到危险,谁还会投资给他?这一点曾国藩想的很明白,只有裁军,自己才能够顺利脱身,而且湘军出了那么多总督巡抚,就算湘军不在,他依然能掌控全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