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海藏,祖籍福建闽侯,生于苏州胥门。祖上世代读书人,四代之内有10个举人,5个进士,3个翰林。其父郑守廉就是进士。先后任凤池、致用书院山长(即校长)。1882年,23岁的郑孝胥中举,拔得福建省乡试头筹。

1898年春,郑孝胥参与以康有为为首的“戊戌变法”。在张之洞的保举下,破格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这在当时可谓莫大的荣誉,他激动不已,从此誓死效忠清廷。从这年起,官运亨通,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督办广西边务。

清亡之前,郑孝胥升任湖南布政使。武昌起义枪响后,上任途中的郑孝胥闻知长沙已落入革命党之手,便遁迹上海做起寓公。郑孝胥不仅是诗人,还是著名书法家。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形成了一种清刚、遒劲、凝练的风格。其每字值白银十两,故生活无忧,“年入二万金”,倒也优哉游哉。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然而,郑孝胥人在江湖却心系庙堂,依旧忠于清室而不仕民国,期待复辟之日。这为逊帝溥仪所闻,特赐郑孝胥“贞风凌俗”四字匾额,以示褒奖。

1923年,郑孝胥被福州同乡、溥仪的师傅陈宝琛举荐到逊帝身边。听到皇上召唤,郑孝胥迅速赶往北京。年逾六旬、一把胡子的郑孝胥,很快赢得了溥仪的信任,成为总理内务府大臣。同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逼宫,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郑孝胥护送溥仪一同避往大津。1928年,郑孝胥赴日本,秘密筹划溥仪的复辟帝制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郑孝胥负责起草伪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积极唆使溥仪投靠日本人。一个富有爱国中君思想的书法家诗人、官员,就这样蜕变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走狗。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但是,仅仅半个月后的9月3日,郑孝胥就向溥仪提出辞职。原来,国务院总务长官驹井德三飞扬跋扈,把郑视为傀儡,自己做上了事实上的“国务总理”。幻想在“满洲国”实现孔子提倡的王道政治的郑孝胥心有不甘。

恰恰此时,按照日本方面的计划、新任关东军司令官、驻“满洲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要与郑孝胥签订一个一揽子的协议。即《日满议定书》、承认日本的特殊地位与驻军权。此议定书使日本夺取我国东北权益的企图得到完全实现,富饶的东北将成为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物资供给基地矿产、粮食等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

虽说无论签字与否,郑孝胥只有听命的份儿。不过在他心里,这是一个巨大的赌局:向前一步,将彻底走向卖国的深渊;而以拒不签字为要挟。换取更大的政治权益。则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思量再三,他选择了后者。为安抚郑,日方只好撤换了总务长官。郑孝胥也收回了辞呈。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9月15日、《日满议定书》如期签约。签约前的致辞,郑孝胥嚅动着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脸部的肌肉剧烈地颤抖着。一脸哭丧的样子。因为他深深意识到。这一签,就将出卖中华民族利益。他是罪责难逃,永世不得翻身。

郑孝胥在伪满任国务总理前后的种种卖国行径传出后,旧时相交的文人如陈衍、冒广生等纷纷与他断绝往来,以示不齿。他手书的招牌亦被上海商家易去更换。

伪满洲国建立后。以郑孝胥、熙洽为代表的清廷遗老渴望推行帝制的呼声急剧膨胀。为了安抚这股政治势力,满足溥仪称帝的愿望,1933年年末,时任关东军司令官的菱刘隆正式通知郑孝胥。日本政府已同意溥仪做“满洲国”皇帝。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即长春)举行登基典礼,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此举,让郑孝胥又看到了实现政治野心的可能。他满心欢喜,回顾这两年被架空的现实,重新燃起了“雄心壮志”。

为了感谢日本的“厚爱”,5月郑孝胥、熙洽东渡日本谢恩。一时忘乎所以,拍了不少日本的马屁,令人作呕。一日在旅馆里,郑孝胥收到一个大纸袋,打开一看是两副对联,一为“认贼作父,率兽食人”。横批是“海藏楼主”。一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仁义廉”,横批“夜起庵人”。他顿时脸色煞白,这是在骂他“忘八无耻”。海藏楼主、夜起庵人,都是郑孝胥的别号。

纵然溜须拍马,委曲求全,但郑孝胥还是换不来伪满洲国的自主以及自己的独立施政。帝制刷新。未能改变傀儡地位。架空的事实,依然如故,并且愈加严苛。他发现,日本人根本没拿溥仪当回事,对溥仪的“臣民”也是另眼相待--他们只是被利用的对象,使役的工具,豢养的吠犬。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1935年春,当日本众议院视察团一行访问“满洲国”时,郑孝胥一时大发感慨,流露出不满。随后在纪念伪满洲国建立三周年的庆祝仪式上,郑孝胥再提“放手论”,并被登载在伪满影响力最大的《盛京时报》上。

这番话的精神,显然与日本的政治目的背道而驰,让日本主子极为不满,遂于5月21日逼郑孝胥辞去总理大臣一职。还煞有介事地说:他倦勤思退,需要养老,自动请辞。。由此观之,他是因“不够听话”而遭此下场。

失势后的郑孝胥,身心俱疲。终日欢,靠写字作诗以度残年。他还创办王道书院,亲自讲授王道思想。在日军侵华的霸道本质暴露无遗后,此举无疑是对自己投敌选择的辛辣讽刺。1938年春,79岁的郑孝胥偶染小疾,于3月28日暴卒。有传言,为日本人所加害。

他有才无德,一个字值十两白银,却卖国求荣成为汉奸,下场很惨

郑孝胥一生忠于“大清”,未能与时代同行,这另当别论。一介纯正士人,饱受道德教化,明事理。知廉耻,本应弘毅。在民族存亡之际,虽无缚鸡之力,不能持枪抗争,亦口削发明志,或以死殉国,以示十可杀不可要的民族气节。再不济,或迁居他处,或隐居于市。

然而,郑孝胥追名逐利,竟然背着主子,听日人使唤。以密约换取“满洲国总理”,卖国求荣,则罪不可知。踏上万劫不复的汉奸之路的他,还令令不忘王道思想。荒诞之余,令人惋惜和憎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