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1949年,渡江战役的开始敲响了国民党政权的丧钟。一支国民党师部在战斗的过程中仓皇南逃,却依旧没绕出解放军的包围圈。没过多久,这支部队的师长就成了我军的俘虏。然而,

这名被俘虏的国民党高官在我军战士的枪口前,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惧怕,反而一直振振有词地称自己是我党的特工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渡江战役)

被俘虏险遭牢狱,老同学及时搭救

早在渡江战役打响之前,国民党军队就已人心惶惶,穷途末路的蒋介石不得不把各个地方的领导干部抽调到军队任职,而一名叫做黎强的国民党高官,就在此次抽调的队伍之列。

1949年初,此前在中统做情报工作的黎强被调到国军四十五军312师,担任副师长一职。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大战在即,所有人都以为新上任副师长的黎强会抓紧国军部队的训练,阻止解放军过江。然而令国军312师的官兵们感到很意外的是,

新就任副师长的黎强非但没有加强部队的训练,反而每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让士兵去修筑防御工事,更有被征调来的新兵连枪都不会用。

久而久之,312师上下都开始嘲笑黎强这个昔日在中统的骨干,如今在训练军队时果然就成了“外行人”。

但是,黎强却丝毫不在意军中的这些传言,依旧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等到渡江战役打响时,

他训练的国军还未经过激烈的战斗就迅速溃退,但却依旧被早已在宁杭公路埋伏好的解放军三野抓个正着,而他本人也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于是,便有了我们文章最开头的那一幕。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黎强)

面对着这名一直强调自己是“卧底”的国军师长,三野的战士们都一时间不知所措,究竟该怎么处理这名国军俘虏?而这名国军师长看起来也很是着急,迫切证明自己的身份。正当三野的战士们想要把这名可疑的国军师长押到战俘营时,黎强却在解放军的部队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名老熟人,于是急忙向他喊道:

“钱申夫,是我啊,你的延安老同学!”

这名叫钱申夫的解放军战士,当时正在三野八十八师担任补充训练团的团长,在听闻有人喊着他的名字后,他连忙赶过去打量这名战俘,发现眼前的这名国军高官正是自己昔日在延安抗大的老同学——在延安生活的时候,

这名有觉悟的老同学还和自己住在一个窑洞,为什么如今却穿上了国民党的军装呢?

虽然自己和黎强的交情很深,但是在关键时刻依然秉公办事,当即给党中央发了一封电报,询问道:

“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钱申夫)

而北平党中央的回信也十分简单,电报上写道:

“速送黎强同志来北平!”

听闻电报消息的黎强连忙风尘仆仆地向北平赶去,在那里见到了自己昔日的同志,他感叹道:“我本来是想随着国军部队到台湾,继续做潜伏工作的,没想到我这么快就解放了!”

而在回到我党后,黎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多年来真实的名字:李唯平。

董必武为他取新名,立志钻进中统的肚子里

据李唯平回忆称,

自己从李唯平改名为“黎强”,是老上级董必武的意思,取义为“能力强,战斗意志强”。

当时,黎强就是李唯平这个秘密,只有周恩来、董必武等我党内为数不多的领导知晓,这也足以见证李唯平身上所肩负的任务是何等艰巨。从1940年李唯平潜入国民党,到他回归我党工作,他经历了将近10年的潜伏,堪称是九死一生,为我党的情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唯平也曾感叹过:

“如果不是在渡江战役后被我军俘虏,他很有可能会到台湾进行更久的情报工作。”

那么,李唯平为什么愿意接受如此艰巨,历时如此漫长的潜伏任务呢?这就需要说一说他的个人经历了。1915年,李唯平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的一户革命家庭,在家中年幼的李强有好几个哥哥,都曾参加了当时的革命运动。

其中,对李唯平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黄埔军校就读,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二表哥:姚仲蜀。

在二表哥的影响下,李唯平刻苦学习,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成为了当时乡里为数不多有着高等学历的“小状元”。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但是,在书中谋求“颜如玉”和“黄金屋”并不是李唯平的毕生梦想。在他的心里,有一处真正吸引他的理想圣地:延安。年少的他,多次曾听二表哥说过,在延安不仅能够学习到先进的革命文化,而且能够看到新中国的未来。于是,在

1938年,李唯平便在四川老家当地共产党的帮助下,不辞跋山涉水来到延安,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

等李唯平到了延安之后,他便结识了很多和他有一样志向的挚友,其中就包括后来在战俘营中认出他,及时给党中央发电报的钱申夫。当时李唯平和钱申夫一起在延安抗大学习,而且睡在同一间窑洞里,因此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情。

而李唯平在当时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延安,愈发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新中国,就应是眼前的这般模样。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然而,李唯平在延安的学习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随着抗日战争的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内的顽固派一次次掀起反共的高潮,我党愈发意识到在国民党内开展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于是,

当时我党的宣传部长凯丰便把李唯平等人叫来,向他们透露出组织希望他们回到四川,为党做情报和宣传工作的意愿。

而李唯平也恰恰就是四川人,对当地很熟悉,所以当党组织想开展四川的情报工作时,便最先考虑到了他。凯丰对李唯平叮嘱道:

“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但也是我们革命的前线,希望你能够真正在前线为党发挥作用。”

李唯平对这番话很是感动。

但是,回到四川做情报工作也就意味着自己将不能再使用原来的名字,于是董必武就为他取了一个新的名字“黎强”。

自此以后,“李唯平”便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身份不明的黎强。

而忽然看到挚友消失的钱申夫也感到奇怪,多次向组织打探李唯平的下落,而组织的回复则是:李唯平被调到华北工作了。

但令钱申夫没有想到的是,下一次和自己的老同学、老朋友见面,竟然是在十年后。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民国时期的四川)

在李唯平潜伏进国民党中统之前,他做的是宣传工作,这个高调的工作一度让他成为了当地国民党特务机构感到深恶痛绝的对象。而如今,组织让他打入到中统内部,做起低调的情报工作,这让李唯平一度感到十分苦恼,但是当组织又一次和他强调这份工作的艰巨性后,李唯平便坚定地和组织做下保证:

“我一定潜伏到国民党的肚子里面去!”

到1940年,国民党的成都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正式开班,这为李唯平带来了潜入中统的契机。在考入研究班后,李唯平似乎变了一个人,处处攀附关系,结交兄弟朋友,

后来还当上了四川一带的“袍哥”,这李唯平在四川国民党内的人缘关系非常好。因此没过多久,李唯平便正式加入中统第三期训练班,成为了国民党特务爪牙里的一员。

立下大功为蒋介石争取颜面,多次获取情报屡立功勋

虽然黎强最终打入了中统的内部,但如果自己一直是做中统普通的小职员,显然是很难接近国民党的核心情报。所以,

李唯平绞尽脑汁,多次想在中统内找到一个“既能够让自己立功,同时也不会伤害我党”的一个机会。

后来,李唯平果真等来了自己的机遇。在抗战时期,一个叫中国青年党的组织和蒋介石的国民党有着合作关系。但是,一向大权独揽的蒋介石依然对这个党抱有着怀疑的态度,于是多次暗中派遣中统对中国青年党的电报进行调查。

不料,中统在中国青年党上的“小动作”却被中国青年党察觉了

,中国青年党主席曾琦拿“被窃听”一事公开怒斥蒋介石,这让蒋介石十分没面子。于是,当时蒋介石断定:一定是负责调查的中统内部,有人走漏了风声。

一怒之下,蒋介石下令中统“十日之内”追查出让自己丢面子的真凶。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而一向注意细节的李唯平发现了:在中统的情报泄露之前,有一名叫曾庆高的同僚曾要求私自看过破译的中国青年党电报,于是便料定问题可能出在这个人的身上。没过多久,李唯平便将这个细节透露给了自己的上司孙云峰,孙云峰在经过调查后发现果然是曾庆高泄露了中统的行动踪迹,在惩办曾庆高后,蒋介石的面子也算是有了个交代。

孙云峰因此大喜过望,称李唯平“精明能干,忠诚可靠”,自此以后中统里十分重要的情报都会经过李唯平之手。

在接受中统的特务和情报工作后,李唯平多次斡旋,使我党诸多工作人员和民主进步人士惨遭国民党毒手。

1946年,李唯平的入党介绍人周俊烈不幸被国民党逮捕,李唯平面临着身份暴露的风险。

但是,李唯平依然绞尽脑汁躲过了国民党的内部盘查,并且伪造了周俊烈和我党早已“脱离关系”的证据,使国民党对周俊烈的拘捕只能不了了之,而自己也得以成功脱身。在1947年,国民党一面派遣部队和解放军在前线激战,一面则加紧了在国统区的特务行动,每日都有大批我党人员和民主党派人士被拘捕,为此李唯平巧妙利用了国民党特务机关里的“偷懒”心理,和底下的拘捕队说:

“我们可以采用公因数抓捕法,对半数机关提出抓捕建议的人士进行拘捕。如果抓的人多了,不光办案的人要一个个排查,我们自己也很累。”

见到这样一名能够让自己上班“摸鱼”的领导,国民党的中统特务们也都乐开了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李唯平的庇护下我党有很多本可能受牢狱之灾的同志逃过了国民党的魔爪。

1949年一国民党副师长被我军俘虏,中央急电:送回北平!为何?

而在渡江战役打响之际,李唯平被国民党调到军队担任副师长一职,他也故意让部队松懈训练,从而为我军顺利渡江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在回到党的怀抱后,他又参与解放大西南,并担任中国公安大学的副校长,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