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提示:在美国标榜的新闻和出版自由的背景下,考尔斯和皮尔逊一样,不过是想赚些稿费而已,但这种赚稿费的行径的方式,实在是让人太难以应对了。宋美龄面对考尔斯所编的“绯闻”选择沉默,也许是感到自己老了、累了,没必要应对也对付不了了。躺着也中枪当然很憋屈,但在有些时候、有些国家是没有办法的。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躺着也中枪指自己什么也没做,没招惹别人却被别人言语攻击给击中、给打击了。虽说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网络用语,但像这样的事情却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着。宋美龄,1897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2003年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也有过躺着中枪的经历。

蒋介石1922年开始追求宋美龄,除了宋美龄本身的美貌,还有如果能娶到宋美龄,对自己前途上的帮助。但是,宋美龄的母亲非常反对这件事情,原因是她首先认为,蒋介石是个军人,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是一介武夫,多少会有些粗鲁;其次是蒋介石结过婚,把女儿嫁给一个结过婚的人,名声多少有些不好听;最后是,她觉得女儿是基督徒,蒋介石和女儿的信仰不同,两人会很难走到一起。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宋美龄能嫁给蒋介石,除了蒋介石在5年时光中的穷追不舍,还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蒋介石在追求宋美龄的过程中,自身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更多追求宋美龄的资本;二是宋美龄的大姐宋霭龄,不但不反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还常在宋美龄面前历数嫁给蒋介石的种种好处。有了这两方面因素的积极促成,宋美龄的母亲最终向蒋介石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让蒋介石信基督教,蒋介石照办无误,于是在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结婚。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在今天很多人看来是一场政治婚姻,但在这一场政治婚姻的框架下,两人虽说有过磕磕碰碰,比如说,1940年10月,宋美龄赴香港养病,曾拒绝回重庆等等,但通过《蒋介石日记》等书籍来看,两个实际的感情还算不错,甚至可以说是相互恩爱的。然而,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却被美国人编造出了一场宋美龄出轨的艳遇,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起,至今仍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纷纷扬扬地流传着。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艳遇的男主人公叫温德尔·威尔基,1892年生,律师出身。1940年,与罗斯福一起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大抢总统宝座。作为竞争对手,威尔基在竞选中非常诚实,甚至直言不讳地赞同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方案与外交政策,结果助长了罗斯福的声势、灭减了自己的威风,最终败给了罗斯福。罗斯福做了总统后,觉得威尔基还不错,也许出于“报恩”的目的,委请威尔基做他的非官方代表,飞访世界各地。

1942年9月底至10月初,威尔基访问中国,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陪都”重庆,接见和招待了这位热情奔放而又快人快语的美国总统特使。而宋美龄与威尔基的绯闻也便因此事而起——在威尔基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位叫迈可·考尔斯的美国人,做过记者,也创办过杂志,为宋美龄和威尔基编造了一个非常荒唐和拙劣的艳遇故事。

迈可·考尔斯说,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在重庆的一幢豪华巨宅,是他们在“重庆六天的总部”。威尔基经过了与委员长的数次长谈以及有委员长和夫人参加的每晚的酒宴,“夫人的仪态和风度,令我和温德尔两人都感到心神荡漾”。这样就有了某晚的“盛大招待会”上,主人与宾客“打成一片”的经历。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有位中国副官告诉我,威尔基找我。我找到威尔基,他小声告诉我,他和夫人将在几分钟后消失,我将代替他的地位,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掩护。当然,十分钟之后,他们离开了……我像站岗似的站在委员长旁边。每当我感到他的注意力开始游荡时,就立刻慌乱地提出一连串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此这般一小时后,他突然拍掌传唤副手,准备离开。我随后也由我的副手送返宋家。”

之后便有了委员长提枪“捉奸”的经历:

我不知道威尔基和夫人去了哪里,我开始担心。晚餐过后不久,中庭传来一阵巨大的嘈杂声,委员长盛怒狂奔而入。伴随他的三名随身侍卫,每人都带了把自动步枪。委员长压制住他的愤怒,冷漠地朝我一鞠躬,我回了礼。

“威尔基在哪?”礼仪结束后他问道。

“我不知道,他不在家。”

“威尔基在哪?”他再次询问。

“我向你保证,委员长。他不在这里,我也不知道他可能在哪里。”

我和侍卫们尾随其后,委员长穿遍了整栋房子。他检查每个房间,探头床底,遍开橱柜。最后,他对两个人的确不在屋里感到满意后,一个道别的字都没扔下就走了。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迈可·考尔斯在这个时候充分发挥了一下他的想象——他很害怕,甚至产生了幻觉——他看到威尔基站在一排射击手举起的黑漆漆的枪口面前,枪声响起,被打成了筛子。他真的害怕了,害怕到无法入眠,只好起身,一个人又喝了起来,边喝边等待最坏事情的发生。然而,他所有的这些表现,都不过是杞人忧天般的多余而已——

清晨四点,一个快活的威尔基出现了,“自傲如刚与女友共度一夜美好之后的大学生”。并在“一幕幕地叙述完发生在和夫人之间的事后”,愉快地表示自己已经邀请夫人同返华盛顿。听了这话,迈可·考尔斯怒不可遏地说:“温德尔,你是个该死的大笨蛋!”

为什么会是个大笨蛋呢?迈可·考尔斯说——

我列举一切的理由来反对他这个疯狂的念头。我完全同意蒋夫人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丽、聪明和性感的女人之一。我也了解他们彼此之间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重庆的报业圈已经有足够多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了。

我说:“你在这里代表了美国总统;你还希望竞选下届总统!”

我还表示届时他的太太和儿子可能会到机场接他,夫人的出现将造成相当尴尬的场面。威尔基听了气得跺脚离去。当时我已经非常疲倦,于是倒头便睡。

事情到这里本已结束,但迈可·考尔斯并没有让它结束,也许是当过记者的他觉得如果这样结束,也有些太对不起他的才华和读者了。为此,他说,第二天早晨时,他和温德尔·威尔基共进早餐,温德尔·威尔基忽然变得“理智”了起来,让他替他转告宋美龄:“告诉她,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华盛顿。”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去哪里告诉呢?温德尔·威尔基又变得“腼腆”了起来,告诉迈可·考尔斯说是在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层,宋美龄有一个公寓,是宋美龄引以为傲的慈善机构,那个地方就是没有被委员长找到的、温德尔·威尔基和宋美龄共度良宵的地方。迈可·考尔斯说——

大约十一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她的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威尔基不能随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说,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在我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劲地抓了下去。她是这么的用力,以致在我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一个星期的疤痕”非常漫长,漫长到了1985年,迈可·考尔斯写了本书,《迈可回顾》,把上述写进书里,写成了威尔基问重庆时,曾与宋美龄产生过的"风流韵事"。这时候,距温德尔·威尔基1944年因心脏病病逝已经四十多年,但宋美龄还活着,虽说已是一位88岁的老人,但依旧是非常的知名人士,作家、记者们依然可以从她的经历中找到很多“卖点”。而比迈可·考尔斯更先行一步的是另一个美国人,叫皮尔逊。

皮尔逊是美国专栏作家,非常喜欢挖别人的隐私,曾被罗斯福斥责为"习惯造谣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当年的美国非常有市场,其全盛时期,全美有800多家报纸为其开辟专栏,除此之外,其每周还在美国全国广播网主持15分钟的脱口秀。早在1974年,皮尔逊的儿子艾贝尔就整理出版了皮尔逊日记,将类似于上述的一段写入了《皮尔逊日记》,另有着比上述更为丰富的情节,比如,威尔基临行时向宋美龄辞行,两人闭门在一起待了二十分钟,威尔基才出来,等等。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皮尔逊日记》出版后,在商业社会的美国引起极大关注,美国的书店为了把宋美龄变成一个“卖点”,甚至在推荐该书的海报上印刷了威尔基与宋美龄的并列照片,还配上了"匆匆的结合"的图片说明,使该书在美国得到大卖。一位好事的美国老太太也在就是在这个时候,将皮尔逊日记寄给了台湾的宋美龄。

陆以正,江苏太仓人,192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1947年,陆以正从位于南京的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第一期毕业,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学位。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美军驻云南的翻译官等。1974年为台湾在美国的一位办事人员,亲自参与了对此事的处理。

陆以正后来回忆说,宋美龄收到《皮尔逊日记》后,看到关于自己的艳情内容大发雷霆,让他立即返回台湾,“叫我赶快回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十大报纸登全页广告,否认这件事,说她宋美龄没有偷人”。但宋美龄没想到,这样做会适得其反,“照她的办等于替这本书做广告,帮他多卖十万份,又成了全世界的笑柄照她(宋美龄)的办等于替这本书(《皮尔逊日记》)做广告,帮他(皮尔逊)多卖十万份,又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之后,宋美龄想到了打官司,给陆以正写了一份授权书,要陆以正全权代理提起诉讼。但是,陆以正并没有着急去办此事,当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来出版日记的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出版公司,后来被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收购,CBS牛气冲天,而且完全是自由派风格。我找了一位律师提出交涉,碰了一鼻子灰回来,谁敢跟CBS打官司?”最后,陆以正找到纽约一个最好的律师叫艾伯仑,以这样的方式了解了宋美龄要打的官司——

我们状子递进去一年半左右,双方律师斗来斗去,最后和解。但和解有三个条件:一,对方公开道歉;二,承诺在再版时,将这些文字删去;三,双方律师各自负担律师费,但诉讼费、送达费、存证信函费等700多美元由CBS负担,这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赔偿。CBS与出版公司经此教训,不但日记的上卷从未再版,中下两册也胎死腹中。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陆以正还回忆说,为了寻找到证人,他下了不少功夫,他最先查到了当年跟随威尔基的两位随员,但他们都不在了,都去世了。不过,他后来通过当地的报纸找到了迈可·考尔斯,“就是后来创办了《LOOK》的人”。陆以正说——

我去见考尔斯,他没想到事隔30年,还有人记得他战时去过重庆,所以还挺高兴的。我问他《皮尔逊日记》所提的故事是否正确,他大笑说:“不可能,绝对没有!”我让他写封信,以当年陪伴威尔基访华记者的身份,说明绝无此事,他爽快地答应照办了。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这事儿应该结束了吧?考尔斯给宋美龄打的官司做人证,宋美龄得到了700美元的赔偿,应该说很圆满了,但让宋美龄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考尔斯却在11年之后,以亲历者的身份,把她的“艳遇”写到了自己的书《迈可回顾》中,也就有了我们在文章之始述说的那段。考尔斯通过把宋美龄的“艳遇”为自己的书找到了卖点,但这位年近90的老人却没有像1974年对待《皮尔逊日记》一样发怒,而是选择了沉默。

杨天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

宋美龄:美国人为她编造艳遇,她大发雷霆打官司,仅得700元赔偿

为了以确凿的证据揭露考尔斯所编“绯闻”的荒唐,杨教授依据当时重庆《大公报》的报导和相关档案,及威尔基与考尔斯在重庆的活动安排,发现在整个威尔基访渝期间,由蒋介石主持、宋美龄参加的欢迎宴会只有10月3日晚一次。而这次宴会威尔基与宋美龄始终在场,“十时半许,一夕盛会尽欢而散。”根本没有“出溜”的机会。

在美国标榜的新闻和出版自由的背景下,考尔斯和皮尔逊一样,不过是想赚些稿费而已,但这种赚稿费的行径的方式,实在是让人太难以应对了。宋美龄面对考尔斯所编的“绯闻”选择沉默,也许是感到自己老了、累了,没必要应对也对付不了了。躺着也中枪当然很憋屈,但在有些时候、有些国家是没有办法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