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玄武门事变真相:李世民私下搞定的三员守门大将,事变之后如何?

在武德九年的一天,天气很好,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一些随从,来到玄武门,大门缓缓打开,然后在他们的背后缓缓关上,声音显得有些沉闷。

玄武门事变真相:李世民私下搞定的三员守门大将,事变之后如何?

李建成心中没来由的感觉到有些不安,却又不知道这种不安从何而来,还没等李建成想明白,这些不安到底源自何处,四面八方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杀了出来,领头人正是自己的亲弟弟,李世民。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一场典型的一方经过严格准备,周密计划,而另一方则毫无防备,措手不及,和李建成在一起的李元吉,甚至慌得连射三箭,都发空了。而李世民依旧沉稳冷静的一剑结果李建成的性命,玄武门政变,在一个充满血腥的一天落下帷幕。

在唐朝历史上,发生过三次玄武门之变,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值得作为谈资的玄武门之变,只有这一个,玄武门之变后,当上皇帝的李世民励精图治,君臣一心,开创了前无古人的治世,贞观之治。

玄武门事变真相:李世民私下搞定的三员守门大将,事变之后如何?

一、玄武门事件关键人物:三个守门将领

对于玄武门之变的核心人物,比如长孙无忌,打手人物,比如尉迟敬德,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有足够多的记录,当人们对这些大人物的故事感到有些厌倦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玄武门之变的一些小人物,比如玄武门的三个守门将领。

为什么人们会开始关注这些守门的将领呢,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只是关注于玄武门里面的血惺,却忽视了玄武门以外的惨烈。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却拼尽全力想要进去,而这之中的关键,就是那个玄武门,确切的说,是玄武门的守将。

如果不是参加了这场惊天政变,可能史书上连名字也不会有,可令人尴尬的是,李世民买通了这三个人,对玄武门政变的顺利进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史书上,也只是三个名字罢了,其他资料,少的可怜。

玄武门事变真相:李世民私下搞定的三员守门大将,事变之后如何?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城门郎常何,中郎将吕世衡,监门将军敬君弘,其中,吕世衡和敬君弘两个人,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力战而死,他们的名字,写进了《忠义传》。

二、城门郎常何的下场

至于常何,作为三个人中唯一一个幸存者,却没有太多记录。

直到一千多年之后,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敦煌考古史料中,发现了常何的墓志铭,才知道,常何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这个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四个字“开门和关门”。其实在玄武门之变开始时,李建成的城外亲信已经发现事态不妙,两千多亲信军队拼命冲向玄武门,而已城门郎常何为首的玄武门守军,拼命的防御,不让外面的人前进一步。

玄武门事变真相:李世民私下搞定的三员守门大将,事变之后如何?

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不亚于玄武门里面,从吕世衡何敬君弘的战死就可以看出来。可见,在玄武门之外,更加危险,甚至关系到全局的成败。

如果说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冒险行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功败垂成,李世民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但完全掌控像长孙无忌、尉迟恭一类的核心成员,还下了一盘很大的棋,而常何就是其中的一个不起眼的棋子。

这个常何,并不是谁的嫡系,他在秦王和太子日趋激烈的明争暗斗中,保持中立,暗中观察,却不站队,最早向常何伸出橄榄枝的是李建成,常何并没有表示反对,却依旧没有战队,知道李世民也抛出橄榄枝,常何才决定自己站队。

可见,常何虽然是武将,却也是一个极富有政治嗅觉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极为小心谨慎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次站队,让他今后的仕途一片光明。

当玄武门政变发生时,他作为城门郎,是把守城门最关键的一环,他的同事吕世衡和敬君弘已经完全站在李世民这里,常何无论如何,也要表态。所以,他打开了城门。

玄武门事变真相:李世民私下搞定的三员守门大将,事变之后如何?

同样,常何的运气也十分好,他不像吕世衡、何敬君弘,一不小心死在了政变成功的前夕,他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异常滋润。

从此之后,常何真的算是官运亨通,据史料记载,常何的最高官职是右武卫大将军,正三品。已然是位极人臣。

而且,他的为人十分低调,并不居功自傲,对于君王来说,这样的人是值得信任的。而历史上的一些细节,比如说他推荐马周,也证明,这个人不但低调,而且很厚道,这样的人,只要站好队,没有理由不飞黄腾达。

三、居功至伟的常何为什么没有单独立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个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又掌管禁军,位高而权重,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没有单独立传,有人说,这是因为李世民害怕自己在玄武门之变的阴谋诡计暴露,而故意不写,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对于这个常何,为什么没有单独立传问题,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的作用很关键,但功劳并不大,而且在当时情况下,他的同事吕世衡和敬君弘是铁杆秦王党,而他只是一个站好了队却并不愿意太出力的人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其他两个人战死而他活了下来。常何只是在特定时间做出抉择,就好像秦叔宝一样,虽然出力,但有所保留。

第二,他长时间担任禁卫军,虽然当过地方刺史,也参加过进攻高丽的战争,但并没有太多的功绩可言,史书上只能零散的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涉及,如果从他的禁军统领身份看,他有可能并不直接参战,而是作为后勤保障和监军的职能,所以,未必能有足够的军功。

所以,常何在历史上,虽然有名号,也有一些事迹,但没有单独列传,不过,比起他的两个同事,这人也算是幸运的,他于永徽四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也算是寿终正寝,生前建功立业,享受荣华富贵,死后还能青史有名,让一千多年以后的人们,也能记起一个叫做常何的武将,对于常何来说,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