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饶宗颐为《百年巨匠》第二季国学篇拍摄的巨匠之一。

《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2018年10月18日在香港大学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嘉宾出席开机仪式。央视CCTV-1《新闻联播》、凤凰卫视、新华网等对开机仪式进行了报道。

《百年巨匠——饶宗颐》现已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并在中教一套、黑龙江卫视、湖南金鹰纪实等电视台播出,收获好评。

《百年巨匠——饶宗颐》片段

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他就是著名国学泰斗饶宗颐。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该书煌煌五百页,以前所未有的体量系统梳理了“正统”这一中国史学(实出自公羊学)的核心问题,至今仍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研究者的必读名著。朱维铮先生评价此书:“就寡闻所及,国内近数十年专究历史观念史的论著本就稀见,而以正统论为题进行全面系统考察的专著更未发现。我所见而又是同行公认的力作者,唯饶先生这一部。”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大学接受《儒风大家》专访(2000年12月)

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说,家学是做学问的方便法门。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饶宗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曾提出“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为此,应做好三件事:一是“天人互益”;二是“物物而不物于物”;三是“慈悲喜舍”。

香港大屿山有一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2002年创作的,他说,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百年巨匠——饶宗颐》片段:香港“心经简林”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饶宗颐在大屿山上手书的巨幅《心经》

“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饶宗颐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饶宗颐学术馆门前的“慈悲喜舍”

“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季羡林曾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则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提天人互益,是以《易经》益卦为理论根据的。我们如果要大展鸿图,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展开大作为,或许可以达到像苏轼所说的“天人争挽留”的境界。

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谈到弘扬中国文化,饶公曾在接受《儒风大家》专访时送给我们几个字:“求是,求真,求正”。他说,尤其是要做到“正”。“正”就是不要拐弯抹角,要弘扬正气,秉持正直,坚持正义。不正的人,或许他们有自己的独到想法,但一个人,只有求“正”,才能永远立足于世。中国人自古就是最讲正气的,文天祥被蒙古人抓到以后,不屈不挠,坚信天地之间有正气,可悲可泣更可敬。《易经》本身也是讲求“正”的,佛家也讲求“正”。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饶公题词:求是求真求正

“英国的汤恩比博士曾说,拯救21世纪人类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我是同意他的这句话的。”饶公说,“作为一个英国人,汤恩比这样讲话,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具有包容的精神,能够主动吸纳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

饶宗颐1974年就发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他说,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在不断地接受外来的文化。在西北方向的西域,有一条“丝绸之路”,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而在海上,还有一条“丝绸之路”,那便是“海上丝绸之路”。从时间上来看,海上的“丝绸之路”或许会更早。“我说这些,都是从考据的角度讲的,我们讲究考据,主张让事实来说话。”

来源 | 深圳市书法院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百年巨匠——饶宗颐》宣传片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百年巨匠——饶宗颐》在香港大学开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三)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左五)、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右二)、《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右四)等主持开机仪式(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后嘉宾合影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开机仪式上致辞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展示饶公墨宝《百年巨匠》

饶宗颐为《百年巨匠》题字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走近巨匠丨饶宗颐:我对人类的未来很悲观(附视频)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9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34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