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港给予的人生机缘,成就了这位“亚洲文化的骄傲”

2018年2月6日凌晨

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作为当下中国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

饶公一直被人们尊称为

“国学大师”“汉学泰斗”,甚至“国宝”

他在历史、考古、文学、经学、书画等

不同领域均有极高成就

又是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

在饶宗颐的学术生涯中

香港,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坐标

1917年8月,饶宗颐出生在广东潮安

从小就有“饶家神童”的名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饶宗颐当时在中山大学

广东通志馆任艺文纂修

同一时期,他开始在潮州韩山师范代课

讲授训诂学、诸子百家

1939年,潮州沦陷

饶宗颐带着满腔屈辱

前往已迁往云南的中山大学担任研究员

结果赴聘途中,他染病滞留香港

饶宗颐后来将这归结于“机缘”

“当时只是路过,不料身染疾病

我一辈子很少生病,偏偏那次

生病留了下来,成就了今天的我

不然也许我到现在

还是一个讲授诗词的教授”

香港给予的人生机缘,成就了这位“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这个地方,在地图上看只是一个小点

但它和中国学术的关系实在是大"

他经常说,没有香港

就没有现在的饶宗颐

饶宗颐在香港读了很多书

接触到很多善本、孤本

为以后的治学打下了基础

香港沦陷后,饶宗颐曾返回广东逃避战火

1949年再度移居香港

3年后,并无大学学历的他

受聘成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

主讲中文系的诗经、楚辞、诗赋

这一时期,饶宗颐的主要研究对象

是古文字学、敦煌学、梵学、词学

中外文化关系学以及楚文化

这是饶宗颐学术生命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香港给予的人生机缘,成就了这位“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作品《东坡诗意图》

法国著名学者傅飞岚曾说

由上世纪三十年代

到八十年代的半个世纪里

在内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

无法与外界接触

西方汉学家也无法接触到中国的资料

在这个时期,香港扮演了关键的桥梁角色

将两个隔绝的世界连接起来

而饶宗颐教授在这其中

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提出利用日本拍摄的

经卷文物缩微胶卷研究敦煌学

以及在《斯坦因收集品》缩微胶卷中

发现珍贵的《老子想尔注》并校勘注释

成为研究道教文献资料的开拓者之一

香港给予的人生机缘,成就了这位“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于2002年将书法作品《心经》赠予香港,并让其转化为大型雕刻,竖立在大屿山凤凰山山麓的天然山坡上,成为“心经简林”

2003年,为了表彰饶宗颐

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香港大学在校内建了饶宗颐学术馆

因为他本人一贯主张做学问应谦虚

对“国学大师”“一代通儒”等称呼表示不敢当

认为自己的学问很小

所以就给学术馆取了一个英文名字

意思是“小学”“小学校”

“这是香港大学里面的一间小学校

我在这里做点小学问”

香港给予的人生机缘,成就了这位“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学术馆门前的“慈悲喜舍”

八十多年,饶宗颐在书山学林中独来独往

他的治学范围非常广泛

被誉为“亚洲文化的骄傲”

“最后的通儒”

监制/任永蔚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杨子萱

校对/万祖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