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决定南宋存亡命运的襄阳保卫战,三十八年战守,胜败终决人心

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对内欺君误国,对外屈辱求和。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决意自中路襄阳突破。一场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襄阳之战拉开序幕。

决定南宋存亡命运的襄阳保卫战,三十八年战守,胜败终决人心

蒙哥在西攻四川钓鱼城重伤死后,忽必烈从鄂州匆忙北归争夺汗位。忽必烈在夺得汗位稳固后,再次率领大军南下,忽必烈听从了汉人“带路党”的建议,一改以前蒙古军每次攻下城池后屠城的策略,开始以受降招安为主,是以这次南下攻宋一路所向披靡,攻城掠地。

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陲重镇。1267年11月,南宋水师大将刘整(名将孟珙麾下大将,受到奸相贾似道排挤而失节降元)率领南宋水师降元,并进献攻灭南宋的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南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策被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最后阶段。

决定南宋存亡命运的襄阳保卫战,三十八年战守,胜败终决人心

1268年,蒙古军在襄阳、樊城二城四周修筑城围工事,并封锁汉水,先后多次打退了南宋的援军(围点打援之法)。南宋朝廷五年先后八次派遣共计十五万水师救援襄阳都没有成功。蒙军统帅阿术及其河南行省史天泽听从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福建的计策,增加新招募训练的水师七万发动对襄樊的水陆夹击。又使用了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制造的回回炮(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攻城抛石机)攻城,樊城破。1273年正月元军攻破樊城后进行了屠城,吕文焕在阵前号哭不已。宋守将范天顺誓死不投降,最终自缢身亡;将领牛富率百余勇士巷战,最后重伤投火自尽。后来襄阳宋将吕文焕在蒙古军统帅阿术“襄阳投降可保全城安全”的允诺下投降元朝。

决定南宋存亡命运的襄阳保卫战,三十八年战守,胜败终决人心

从公元1235年宋蒙之间军事同盟破裂、第一次襄阳开战以来,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失陷,宋元襄阳之战前后经历了38年。在这期间历经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蒙古和南宋各自之经历了内乱、内战,双方尔虞我诈,进行过多次战和谈判,宋蒙(元)双方为了争夺襄阳,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骑兵和水军,动用了当时所有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40万人,襄阳失守后五年,南宋亡。

决定南宋存亡命运的襄阳保卫战,三十八年战守,胜败终决人心

宋蒙襄阳保卫战在世界战争史中也是浓墨重彩的光辉篇本。元朝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与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深谋远虑分不开;南宋之所以失败,败于其奸佞当道和朝廷无能。南宋自名将孟珙之后,昏君主政,贾似道当权,先失去民心和军心,再失去重臣和勇将。而南宋失去的,正是元朝得到的,南宋的灭亡,其实是亡于皇帝昏聩和朝中奸佞大臣,亡于长期的积弊。

决定南宋存亡命运的襄阳保卫战,三十八年战守,胜败终决人心

历史记载宋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曾问降元宋将:“尔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元世祖则回之曰:“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此说可见人心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