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斯本可位比周公,只因三次违背底线,最终腰斩弃世令人叹惋

历史上出现过众多人物,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们在这条路上遇到了很多的诱惑,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始做些违背原则底线的事情,最终一将成万骨枯,自己的勋功伟业也蒙上污点,结局令人叹惋。

李斯本可位比周公,只因三次违背底线,最终腰斩弃世令人叹惋

我们所熟知的秦朝宰相李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确实有济世之才,也有报国之志。在他的带领下,可以说这样一个人物,他本可以凭借他的丰功伟业与周公,召公比肩。但是他做出的三次违背底线的事情,让他的英名受损,最终,他毕生所服务的秦王朝将他腰斩弃市。那么他所做出的这三件事究竟是什么呢?

李斯本可位比周公,只因三次违背底线,最终腰斩弃世令人叹惋

第一、嫉贤妒能,杀害同门韩非。

李斯和韩非同为荀子的学生。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但是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他更倾向于法。李斯和韩非子一直沿着荀子的道路走下去。韩非则更是根据荀子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了法家思想,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天生口吃,但极富有才华。

秦始皇曾经非常想要见他。他曾经说过:“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由此秦始皇对他多么的敬重。但这也引起了李斯的嫉妒。再加上两人的政见相左,李斯认为应该讨伐韩国。但身为韩国人的韩非子认为不妥。于是李斯告诉秦始皇,韩非子投靠他另有目的。加上秦始皇虽然敬重他的才华,但是并不是完全重用。因此将韩非投入狱中,李斯更是趁机下毒手,用毒药害死了韩非。

李斯本可位比周公,只因三次违背底线,最终腰斩弃世令人叹惋

第二、秘不发丧,听从赵高的奸计

客观来讲,李斯对于秦王朝的作用很大。但是他的作用随着秦始皇的驾崩到达了一个顶点。之后他就一错再错。而导致他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听从了赵高的奸计。就一开始李斯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并没有中赵高的圈套。赵高用攻心术,来让李斯看清,如果扶苏上位,那么自己也很难再像以前一样身居高位。

李斯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切听从天命无从选择。 他认为作为人臣就必须尽守职责。自己不可以辜负皇上。但是,在赵高持续的攻心上,他终于开始动摇。最终屈服于自己的利益。选择和赵高胡亥站在一条线上。修改遗诏。导致了扶苏自杀,将军蒙恬赐死及秦王朝迅速灭亡。

李斯本可位比周公,只因三次违背底线,最终腰斩弃世令人叹惋

第三、阿谀奉承,为求荣提出了督责之术

如果胡亥上位后,李斯可以尽忠职守的为他谋划。提供治国良策和建议。他的人生还可以挽回。但是一错再错,他在这个阶段内放弃了作为人臣应该有的道义和职责,并且在这个时候天下大乱,陈胜吴广以及六国贵族也乘机发动起义,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而李斯却始终没有办法拿出平天下的好办法。所以只能求胡亥欢心,进一步的对百姓进行重刑厚敛。赵高也在结束和李斯的合作之后,将其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挑拨离间使李斯失宠。将其关入狱中。

李斯本可位比周公,只因三次违背底线,最终腰斩弃世令人叹惋

在赴刑场之前,李斯对他的孩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但时光不可逆,一代权臣就这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壮志男儿。他曾对自己的老师荀子说过,没有比地位卑贱更大的耻辱,没有比贫困更大的悲哀。他身负帝王之学,所以审时度势,认为秦国最有希望成就帝业,他确实做到了,但只可惜权利蒙蔽了他的双眼。他也一手毁掉了自己曾经亲手打造的这个国家。最终处以腰斩,夷及三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