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2020年,疫情开启了一个不友好的时代,同时让一切加速而来:撕裂与合作杂交,内卷与火星探测,垄断与共富共进,管控与流动涌现,保守与创新创造,人工与算法智能.......。

2021年,一切变得更莫测、更陌生、更令人困惑,当然也充满了挑战、想象,希望和向往。

马云的资本帝国被限,柳传志的联想被指责,薇娅偷税被查,一切都可以解释,因为他们还是「有限游戏」的思维:赚钱、胜利、竞争、我是第一......。

与此同时,华为中华有为、字节跳动全球跳动,小米勇往直前,美团持续破界,也让人了然,因为他们是「无限游戏」的思维:拥抱不确定、引领未来、打破边界、期望惊喜、吸引伙伴......。

现在,2022年,来了!

当「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底色,与风险与机遇共舞时;当文化、商业、阶层、消费、人群的底层结构不断重置、重构、重建和重塑时;当可以预见《星球大战》的飞行汽车,《头号玩家》的元宇宙世界,《阿凡达》的身外化身,在下一个10年接踵而至时,你以什么样的思维面对,迎接这些元变化?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图片来源《吴晓波遇见2021跨年演讲》

换句话说,在下一个商业百年的一”思维是什么?“远超他人的认知是什么”?我们应该放弃什么旧思维,打破什么旧框架,突破什么自己向上的瓶颈?

人最大的运气,是某一天能遇到一个人打破你原有的思维,带你走向更高的境界。

——华为·任正非。

「无限游戏」——下一个百年商业的指导思想

有这么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作者詹姆斯·卡斯(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 以「玩家」和「游戏」的视角,为大众展现了一个跨存在的哲学普世智慧。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情的看法。两种游戏的不同,解除了我下一步该做什么的犹豫。很简单:总是选择无限的游戏。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

全书只有一个观点——「我们需要一个游戏观的转换:请选择“无限游戏”」——将世界、时间、社会、文化、权力、语言、性、疾病、死亡、战争、自然、机器、宗教、神话等现实中的重要主题,以「有限和无限游戏」思维,精恰地剖解。

有本书对我很有影响——《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却是在和边界,也就是和“规则”玩,探索改变边界本身。实际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与之相比,其他的边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美团·王兴

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在无价、无界、无序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融入以“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的无限游戏。——海尔·张瑞敏

在这种哲思的流淌和浸润中,你会理解一些长存且伟大的「无限游戏」:哲学、宗教、科学、生物进化、文化艺术。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

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事实上,你会发现,企业和品牌,完全符合「无限游戏」的定义——这是一个既没有终点也没有赢家的游戏——理所当然适用「无限游戏」的思维——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一直玩下去,也就是让游戏一直进行下去。

当你将这本书的思考带入到各种商业现象中,不禁发出“这正是我以前知道的,却无法用语言讲出来”。

「有限游戏」思维成为现代商业的标准模式,许多企业的目标是“赢”,“成为第一”,愿景是“行业领导者”,宣传“我是最棒的”;遗憾的是,这些都是有限游戏的思维,这些目标在没有终点的商业游戏中终究不会能被实现。

比如,过去的100年以来,公司平均寿命从61年降低为18年;曾经占据手机市场41%的诺基亚一夜倒塌;百度PC搜索市场份额高达80%,绝对的行业第一,却被成立仅10年的美团和字节远抛于后。

「无限游戏」解释了那些追求“崇高的事业”,享受棋逢对手而带来的活力,并以无限思维释放用户和团队当家精神、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企业而得以生生不息;那些只看阶段性财务数据,财富目标的企业,那些击败对手享受我赢对手失利的品牌,很快就淹没在历史中。

比如,杰克·韦尔奇虽然短暂的《赢》了,通用电气却屡次深陷破产危机;乔布斯「Think Different」每一次「改变世界」都是一次新的冒险,却让苹果屹立至今。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比如,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在过去13年里,让微软赚到的钱超过了地球任何人”,市值却持续低迷;被纳德拉《刷新》后的微软却因为「赋能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而重回巅峰,开创了新的未来。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在「无限游戏」的世界里,我们同时能发现,彼得·德鲁克的「任何商业行为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克里斯坦森的「专注用户进步」,李善友的 「创新就是从已知进入未知,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 」……,他们早已在遨游其中。

「无限游戏」指向的思维形式,实质是下一个100年的商业核心和游戏新规则。

从任正非到王兴张一鸣,

从贝索斯到马斯克,都在玩「无限游戏」

时间向前推30年,很多上一代中国企业家,自《易经》、「儒家思想」、《孙子兵法》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此指导实践,获得了不俗成就,即使当下,也有不少营销专家继续以此为核。

我从小就喜欢《孙子兵法》,兵家的斗争智慧可以转向到商场上,这就是我胜利的所在。

——马云

假如你向前看20年,中国营销专家前仆后继的引入欧美工商文明经典理论《科学管理》、《营销管理》、《波士顿矩阵》、《蓝海战略》、《竞争战略》、《赢》、《定位》、《追求卓越》等,并奉为圣经,学习战略战术,帮助中国缔造出一批批知名品牌。

但是,伴随着移动生活和智能商业的到来,这些智慧和理论方法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无法解释当前如此之多的商业现状,更不要说在「不确定性」的浪潮中立足。

显然,数字开始之初,一些更加伟大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却早已认知升级,思维进化, 这些认知思维中,「无限游戏」的影子无处不在:

1、任正非和他的「熵减」

早于2011年,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就表示“历史规律就是死亡,而我们责任是要延长生命”;并在2012座谈中,第一次在内部提到了“熵”;2015年则明确指出,“热力学讲不开放就要死亡……需要加强能量的交换,增强势能”;2018年,签发了051号电邮《熵减——我们的活力之源》。

所以,华为以「远离平衡和开发的耗散结构实现熵减」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力(势能)不断投资,以奋斗者为本,全球人力布局.......,不断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有限游戏的参与者为(自己)永生而战,而无限游戏参与者以凡人之躯游戏。——他不死于游戏结束时,而是在游戏过程中死亡。——他的死亡是继续赛局的一种方式。——他们不是为自己的生命加入赛局,他们是为自己的赛局而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2、张一鸣和他的「期望挑战」

张一鸣认为,他的每一次创业都是渴望:“我与其他人是不同的,选择一个项目的出发点,主要看这个项目有没有机会做有挑战的事,以及这个生意是不是有挑战性,以及它能不能给很多人提供价值和便利,而不是用赚钱来衡量。”

再加上他的演绎法思维:“做理论上成立,现实中还未发生的事情”、“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让字节跳动的帝国无边无界,成为与华为比肩的全球化中国品牌。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开始工作,并不是为了将一段时间用工作来填充,而是为了将一段工作用时间来填满。工作不是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打发时间的方式,而是产生各种可能性的方式。工作并不是抵达一个被期望的现在,然后攫取它以对抗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是走向一个本身具有未来的未来。”

3、王兴和他的「无限游戏」

王兴是「无限游戏」最坚定的践行者,甚至《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中文版由他推荐。

王兴受「无限游戏」影响可以追溯到他玩《文明》这款游戏:“这款游戏无始无终,无限扩张,玩家可以创造自己的世界,没有边界。”

王兴认为的「竞争」:“同向为竞,相向为争”,他不把竞争对手完全当对手,而认为是一起干同样的事的人,方向是一致的人。

他对「边界」的理解:“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局呢?终局本来是下棋的术语,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棋盘还在不断扩大”;“我们的使命是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在这个使命下,我们认为凡是最终要发生的,我们就会选取合适的角度进入。”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不断学习,找到规则,改变边界。”

“为了防止有人赢得比赛,以及为了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游戏,无限游戏会改变规则。”

“无限游戏参与者会避开任何结果,对未来保持开放。”

4、贝佐斯和他的「长期主义」

杰夫·贝索斯在《2009年致股东信》中“在我们452个目标中,“净收入”、“毛利润”和“运营利润”等字眼一次也没出现。”

“数值界限很多形式,但总是应用于有效游戏。...固定数值的边界当成为胜利者的边界...,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参与者们均确信游戏结束,他们还会重回赛场并真正地参与游戏。”

他反对竞争对手中心论,称“不要管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他们又不给你钱”;他认为“竞争对手对利润率的热爱是亚马逊的机会。因为对手会受制于此,和这些公司竞争,如同用热刀切黄油”。

贝索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这句经典的问答出现在2022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

贝索斯发明了两个词:Dayone (创业起步的状态)和 (Daytwo:功成名就的状态),他也许没有读过《有限和无限游戏》,但这却是最清晰的认知。

为了提醒自己,贝索斯甚至把办公大楼命名为 Day one,“每天我进到这个楼的第一步,看到的是这是我贝索斯的第一天,这是亚马逊的第一天。”他说,“你的终点一点儿也不重要,你的起点才重要,公司必须永远保持在Day1状态上。”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对于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时间并不流逝,时间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开始。”

任正非和他“奋斗者”的味道。

5、马斯克和他的「冒险」。

Zip2、X.com,Paypal、SpaceX、Tesla、SolarCity、Hyperloop的成就个个令人侧目。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众所周知,马斯克的传奇是因为他引以为傲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我认为存在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你必须能够把那些问题“煮沸”才能从里面找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对这样优秀甚至伟大的企业家来说,「冒险」就是寻常事,或者说,对他说也就不存在所谓「冒险」了。2014年,马斯克就曾说:“是时候去冒险了,随着你变老,你的职责在增多。一旦你有了家庭,你就不单单在拿自己冒险,而是拿你的家庭去冒险。”

“我是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我的理论就是,设计、技术、执行,整合到一起,把它们打包起来,以一种人们很少能够做到的方式融合起来,关键的是你对这个组合非常有信心,甚至会去疯狂地冒险。”

他有一个与张一鸣「挑战」同样的词,——「冒险」,或者以「无限游戏」的专属词——「 惊奇」

“无限游戏者渴望惊奇。”

“有限游戏通过使对手惊奇取胜,参与者经受训练,知道不仅要预测每一个未来的可能性,而且要去控制未来,防止它改变过去,他们对不可宇宙的结果心存恐惧。无限游戏参与者在期望惊奇的状态中继续赛局。如果不再可能有惊奇之举,那么赛局停止。”

为什么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无限游戏」

因为他们都清楚,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巅峰,却仅是今人的起点;《孙子兵法》是农业文明的兵法,旧商业的战法,但绝不是新商业的商业宝典,甚至连营销方法论都无从谈起。

他们也知道,欧美经典商业理论,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在工商业时代快速发展,帮助品牌在互联网时代崭露头角,但绝无法从已知进入未知时指导,和数字时代的技术主义与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相融,更不是营销理论的“观念高地”。

他们更洞悉,如果“我”和其他人一样的思维,那么“我”又如何超越他们?——「非共识,但正确的认知(贝索斯)」、「Think Different(乔布斯)」、「字节最大的危险,是我们在任何领域有没有远超他人的认知(张一鸣)」.......。

任正非、王兴、张一鸣、贝索斯、马斯克都在玩的“无限游戏”

“岔路口立着一块路牌,一个方向名为胜利,另一个方向为满足。

如果选择一个方向,你要选择哪一个?

如果选择胜利,目标就是赢,当我们冲向终点时,将会体验到刺激、欢呼与荣耀,然后一切结束,曲终人散,”

如果我们选择满足,旅途漫漫,必须谨慎地踏出每一步,永不停步,一往无前,众人聚首,一路同行,当我们生命终结时,在满足之路的同行者,没有我们,也将继续前行,还将激励更多人与之同行

——《无限的游戏》

新商业时代,唯有「无限游戏」思维能指导我们,引领我们,与不确定性融合生长。

请重置你的认知——「世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

▼▼▼

待续:下一章将「探讨「无限游戏」的10大商业思维」。

参考图书及文章: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无限的游戏》

《熵减——我们的活力之源》

《王兴的无限游戏:很多人误认为干掉对手,就胜利结束》

《一年缴税110亿美元!世界第一纳税大户马斯克的“脑回路》

精研每一种创新力量

解构每一个创新品牌

习得每一次创新感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