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隋朝虽然是个仅仅维持了38年的短命王朝,但也曾出过很多震烁古今的名将,如韩擒虎、贺若弼、长孙晟等人。其中的长孙晟,担任过隋朝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深受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皇帝重用,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两个特点。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长孙晟的第一个特点是武艺高强,尤以箭术最为出众,堪称当世一绝。长孙晟曾经与塞北游牧部族首领沙钵略可汗比武,正好天上“尝有二雕,飞而争肉”,他张弓搭箭一箭射出,“一发而双贯”,创造了“一箭双雕”的传奇事迹。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他的第二个特点,是有个名震千古的好女婿:唐太宗李世民。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在大业九年(613年),嫁给了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世民,两人伉俪情深。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长孙氏也就成了大唐朝长孙皇后。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在唐朝的皇族后妃与公主中,长孙皇后以贤良淑德、端庄贤惠而闻名,一生相夫教子,堪称李世民的贤内助。在唐朝开国战争的惊涛骇浪中,以及李世民登基之前波谲云诡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氏都始终伴随左右,“常与上从容商略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经常给李世民出主意想办法,让李世民受益良多。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长孙氏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饱读书史,受过正统儒家教育,是一位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贵为皇后,却不事奢华,生活简朴,喜欢读书,恪守礼法。历代史书对她这一点赞誉有加,《资治通鉴》称赞她“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新唐书》称赞她“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都对她的美德予以肯定。

唐朝是诗的国度,很多女子都能写诗,雍容儒雅的长孙氏也不例外。《全唐诗》中也收录了长孙氏留下的一首诗《春游曲》。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长孙氏的这首遗作,无论内容与风格都很“开放”,与她的为人大相径庭。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这首诗全文如下:“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描绘的场景,是在明媚的春光中,一个深宫贵族女子看着桃红柳绿,蜂飞蝶舞,不由得春心萌动,想起了自己旧日的风流岁月。整首诗风格艳丽轻佻,感情表达大胆直露,一股浓浓的风尘气扑面而来,与长孙氏端庄贤惠、母仪天下的一贯形象形成鲜明反差,让人难以置信她会写出这样的诗。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贤惠端庄,写了首诗却很“开放”,让人难以置信

但《全唐诗》是后世公认的唐诗集大成之作,内容以严谨详实著称,长孙氏又是唐朝知名人物,因此编者不大可能在作者问题上犯下这种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

而且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第五卷,是唐朝后妃诗作的专辑,与武则天的42首诗作收录在一起,排位次序还在武则天的诗作之前。诗中的“上苑”一词,在古代特指皇家园林,一般人根本不可乱用。种种证据都证实这确实是长孙氏的作品。

另一种观点认为,把这首诗放在唐朝时代背景下,长孙氏写出这样的诗也并不奇怪。唐朝是中国古代女权主义的巅峰时期,唐朝贵族女子也以直率开放闻名,况且诗中的“春情”或许仅仅是指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风流”也可能是指作者回忆自己年轻时出众的美貌与气质,仅此而已。孰是孰非,有待后来者进一步研究发掘。

参考资料:《全唐诗》《新唐书》《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