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近代的满清王朝,颇是多灾多难,若非左宗棠、曾国藩、僧格林沁等一些将领的支撑,恐怕满清灭亡的时间还要提前数十年。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关于僧格林沁之死,史书上称他是被捻军将领张宗禹击杀的。

显然,这份记载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当时张宗禹还得到了一股势力的帮助,那便是宋景诗的黑旗军。(注:此黑旗军非刘永福的黑旗军)

这期间,清军更是使用“洋枪队”,迫使黑旗军退至堂邑小刘贯庄。清军僧格林沁部在庄外挖壕放水,妄图水淹义军。黑旗军乘夜悄悄撤走,南经莘县,西入清丰,北走临漳,东进德州,回到夏津、高唐,半月之间,冲出清军重重围剿,昼夜行军三百里,足迹遍及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30余县。后再度南下湖北,与捻军张宗禹部会合。

到了同治四年(1865)初,这支黑旗军绕道江苏,再入山东,配合捻军,诱使尾追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围。同年四月二十四日夜,于曹州(今菏泽)大败清军,击毙僧格林沁。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那么,宋景诗的黑旗军到底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呢?

咸丰年间,山东地区爆发旱灾,颗粒无收,老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然而,当时的满清政府正忙着与太平天国和捻军打仗,非但拿不出粮食赈灾,还变本加厉地向灾民征收苛捐杂税。有压迫,自然就有反抗。灾年、不作为的政府、揭竿而起的义士,这三样因素是起义运动爆发必不可少的。

宋景诗靠着家族的势力,将家乡周围的白莲教众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支起义军,与官兵分庭抗礼。不过,“黑旗军”的名号却不是宋景诗自封的。一般来说,农民起义军使用的旗帜无外乎五种颜色,黄、白、红、绿、黑,宋景诗所使用的旗帜正是黑色,所以,民众便称其为黑旗军。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为什么宋景诗有这么强大的号召力,能聚集起一支起义的力量呢?

原来,他早年曾习练武艺,并名震家乡,借此开馆收徒,门生遍布山东。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举事时期拉拢到足以抗衡官兵的力量。由于,宋景诗召集的大多是练家子,所以,官兵根本不是起义军的对手,短时间内宋景诗已夺取包括东昌府、克沙镇等几十座县、镇。

当时,有不少地方武装领袖响应宋景诗的起义,却被官兵抓入大狱。为了营救这些人,宋景诗在内应的帮助下攻进了冠县,解救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起义群众。收获了这支力量后,黑旗军的势力越来越大。靠着几十座县城的地盘,起义军不断与官兵打游击,以至于,朝野震惊。

对此,咸丰帝立即派遣钦差大臣,率大军入驻山东,调集周边力量清剿起义军。宋景诗独木难支,他所拉起的军队,自然无法打败朝廷直属的正规军。没过多久,各地起义力量均受到重创。因为,宋景诗与太平天国、捻军有比较大的区别,黑旗军起义的目的是“抗粮”,而不是反清。所以,朝廷给了宋景诗一条退路——招安。为了保存力量,宋景诗还是接受了朝廷的招降。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这段是出自史料的记载,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可是,宋景诗真的甘心招安吗?

未必。

我们且来看看现代戏曲家、小说家陈白尘先生的说法。陈先生于1954年专门就宋景诗起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发现了一些被现人忽略的历史证物。

实际上,外面传出的“招抚宋景诗”,只是一出戏而已。在征讨黑旗军时,朝廷的主将胜保打了败仗,为了蒙混朝廷,为了邀功请赏,所以,他才以某些条件与宋景诗达成了共识,对外传出招安宋景诗部的说法。站在胜保的立场来看,以他这种武将的身份,想要在朝廷有立足之地,除了立战功之外还有另一套方法,那就是借起义势力以自重,让宋景诗成为他的底牌。

实际上,一切都是胜保与宋景诗对外放出的烟雾弹罢了,宋景诗并没有为清朝效过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胜保向朝廷汇报的宋景诗的功劳,多半是子虚乌有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那么,宋景诗在被招抚后得到了什么呢?

身份。

此前的宋景诗部只是一支由农民组建而成的杂牌军,虽称“旗军”,但却是没有编制的。在接受招抚后,黑旗军有了名号和编制,并获得了朝廷的粮饷、武器补给,成为盘踞一方的武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正因为宋景诗接受了招安,所以,他才有更多的粮饷和军备进行下一次起义。

由此可见,在陈白尘先生看来,宋景诗的确接受了招安,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假投降”,因为,他的条件无不是在扩大起义军的力量,其根本目的还是与朝廷分庭抗礼。虽然如此,但目前还有很多关于宋景诗起义的谜团没有解开。

宋景诗在被招抚后,其军队被改编到哪支清军里?

朝廷有没有给宋景诗的军队配发军装?

接受了招抚的宋景诗为什么会在同治年间与捻军合流,击败了僧格林沁的主力军呢?

中国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军”,名气不大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

并且,关于宋景诗的结局,也是说法不一:

一说、捻军失败后,黑旗军转入东平湖,宋景诗不知所终;

一说、捻军失败后,宋景诗独自流落徐州、亳州一带,卖艺授徒,于1871年被安徽巡抚英翰杀害;

一说、小刘贯庄一带有人在1899年还见宋景诗回过家。

看来,想要揭开这些谜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历史证物。

参考资料:

【《清史稿》、《实事求是地评价宋景诗》、《从戏曲到电影——论宋景诗形象的三重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