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于战火,十岁受封为王,中年起兵造反——朱棣的皇帝路

公元1424年,在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一个老人死在了中军大营中,死在了他曾五次带兵征讨过的土地上,结束了他65年的生命。不久之后他 被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庙号明太宗,而对于后人来说更为人熟知的则是他的另一个庙号——明成祖,朱棣。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因为陈友谅已经打到了家门口,朱元璋甚至都没有看上一眼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直到七岁那年他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朱棣。

幼年的朱棣在七岁之后在朱元璋的教导下便于众兄弟接受像士兵一样的军事化训练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与此同时,他也有众多皇子接受文化教育,在大本堂接受儒学教育。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封十岁的朱棣为燕王,这也为日后的靖难之役奠定基础。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每位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朱元璋笃信佛教,诸王初封时,都要为他们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而姚广孝也就是在这时与朱棣相识,直到成为永乐一朝的“黑衣宰相”。在就番之后,朱棣屡立战功且年龄位列第四,在太子朱标和晋王、秦王都去世之后,朱棣无论在能力,功劳和年龄上都已经是诸皇子中毫无疑问的第一名。理应立为太子,继承皇位,但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接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朱棣失去了合法继位的可能性。

朱允炆上位后,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也在削藩的范围之内,为了保证安全,他甚至装疯卖傻,假称有病。与此同时他收拢军士,利用燕王府的地下打造兵器积蓄力量,准备起兵。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朱棣遂占据北京起兵造反,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6月,朱棣攻入南京,宫中起火朱允炆不知所踪。不久之后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52] 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162] ,次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