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到底谁才是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谋”?90岁的张学良:不是我

提起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大家似乎都习惯性地认为这次事变的“主谋”或是说主导者是张学良,张学良也曾一度承认这一点

“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

但是到了1991年,90岁的张学良又在面对学者采访说,

“西安事变”的主角并不是自己,而是杨虎城。

杨虎城的孙子多年后也在文章之中说杨虎城才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张学良和杨虎城到底谁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要领导者呢?

刀客出身的杨虎城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一直被大部分人当做为这次事变的主导者。这或者是因为彼时张学良在军政界的地位都在杨虎城之上。

做出兵谏的决定,似乎的确是需要一个权位更高的人。但是要下决心去做这样一个堪称扭转历史进程的决定,光靠职位是不够的,还需要果决的性格。

而对比两人的背景,则杨虎城比张学良更为果敢狠辣。

杨虎城是农民出身,当过两年兵,然后又去做了刀客。

什么是刀客?《陕西省志》里记载刀客会是关中地区下层人民中特有的一种侠义组织。

其成员通常携带一种特制的锋利刀子,当地人称之为刀客。而在民国时期,刀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土匪。

刀客的生活就是刀头舔血,就是凭本事去打地盘,打天下。杨虎城很快就成为了陕西有名的刀客,而这个时候杨虎城可能只有18岁。

到底谁才是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谋”?90岁的张学良:不是我

几年之后,杨虎城又带着人马投身军旅,一路血战而来,终于崛起成为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势力遍布陕甘两省。24岁时,杨虎城写了一首诗

“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杨虎城这首诗文笔不敢说有多好,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果敢决绝却让人动容。杨虎城是草莽出身,每走一步都是非常凶险,可以说杨虎城的地位就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张学良比杨虎城小,父亲张作霖已经给他打下了偌大的家业,东三省的地盘和数十万东北军的精锐。虽然他于危难之中继承父亲的位置,但是相比从底层一路搏杀上来的杨虎城,身边有众多东北军元老辅佐的张学良果敢决断则少了几分。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杨虎城更像是那个提出“大逆不道”计划的人。

西安事变是杨虎城的主意?

西安事变之前,杨虎城曾经先后两次向张学良提议,对蒋介石采取行动。

1935年,蒋介石把张学良和东北军派到了陕西去和红军作战。到了陕西之后,张学良自然结识了时任

陕西绥靖公署主任

,17路军总指挥的杨虎城。

此时的张学良背负着“不抵抗将军”的名头,丢掉东北的压力时时环绕在他的心头。他和手下的东北军想的是抗战,想的是打回东北,而不是千里迢迢来到陕西去和红军作战。

而杨虎城早就不想打内战了,对红军和我党更是由同情到认同,对于和红军作战更是消极应对。

在张学良的回忆里,1935年10月初,杨虎城就向他抱怨“以中央军之数量,东北军之精锐,皆未能消除“共匪”,区区如彼之军队,能何为乎?”

到了11月,张学良手下的109师被红军消灭之后,张学良也开始担忧蒋介石是在借机削弱东北军,他也和杨虎城透露了自己“倦于剿匪”的心情,

而这个时候杨虎城第一次提议:向蒋介石进言,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到了1936年11月,蒋介石飞到洛阳,把张学良叫去开会,商量如何进一步消灭红军。在这次会议上张学良再次向蒋介石建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张学良和蒋介石为此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张学良直言,蒋介石如此摧残爱国人士和

“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蒋介石则蛮横地回应“我是革命政府,我这样做就是革命!”“匪不剿完,决不抗日。”

其后蒋介石更是公开声称

“主张容共者,比之殷汝耕不如!”

殷汝耕是谁?投降日寇的大汉奸,是伪冀东政府的主席。蒋介石居然将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人士和划到殷汝耕之流,足见其态度之顽固。而张学良也由此对蒋介石非常失望,

“有如凉水浇头”。

到底谁才是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谋”?90岁的张学良:不是我

原本张学良还对说服蒋介石抱有希望,结果只能落寞地回到西安。回西安之后,张学良问杨虎城该如何应对。

杨虎城反问张学良:“汉卿兄,如何看?”杨虎城这其实是要张学良向他交底,到底是真抗日还是说说而已。

张学良沉思片刻,坚定地说:

“必须抗日!否则对不起祖宗国人”

杨虎城见张学良抗日意志真切,便缓缓说出

“待蒋来西安时,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

杨虎城这个想法其实就是兵谏,先把蒋介石扣起来,威逼其抗日。对比日后“西安事变”,我们会发现基本上就是按照杨虎城的思路进行的。

而张学良在听了杨虎城的话,又是什么反应呢?

张学良自己说是“愕然”,非常吃惊。这样的念头对于张学良来说想都没有想过,一直到对蒋介石失望之后,才决定按照杨虎城的提议

“决行强谏劫持之谋”。

到底谁才是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谋”?90岁的张学良:不是我

而后来蒋介石要求张学良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自己也说,假如当时自己在西安的搭档不是杨虎城,而是张群,就不会有西安事变了。

由此可见,“西安事变”

最初的提出者其实就是杨虎城,杨虎城在整个事变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杨虎城推着张学良一同实行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晚年之时,会改口说杨虎城才是主导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而为什么是东北军捉的蒋介石而不是杨虎城的17路军呢?

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撰文解释说

“捉蒋的任务本来是由十七路军担任的,但我祖父把这个任务交出去了.....只是最后安排东北军抓的蒋介石”

为什么杀杨虎城而不杀张学良?

从蒋介石对两人的处理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推测“西安事变”的主谋是杨虎城。

同为“西安事变”的策划者和发起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的结局大相径庭。张学良被蒋介石关了一辈子,

而杨虎城和自己的一子一女则在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

蒋介石对于张学良是关而不杀,而对杨虎城不仅要杀,更是连年幼的孩子都不放过。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张学良的地位背景让蒋介石有所忌惮,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蒋介石知道张学良虽然参与了“西安事变”,

但真正的主谋不是他,而是杨虎城。

此外,“西安事变”里杨虎城并不主张释放蒋介石,由此和张学良甚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当时张学良力主释放蒋介石,而杨虎城则反驳

“你是受了蒋夫人、宋子文、端纳情感诱惑,有反初衷,你犯了温情主义,你是同蒋宋两家有私谊上的关系,可以和平了结。我杨某可是不肯做断头将军的,要干就干到底。”

而张学良则认为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就没有必要继续扣着蒋介石。他说:

“我将只身护送蒋委员长入京,上断头台我一人承担,我决不牵连任何人。”

这也有可能是张学良最初说“杨虎城不过是陪衬”的原因所在吧,张学良终究更是一个执着于江湖情义的人,对“义兄”蒋介石如此,对杨虎城也是如此。

到底谁才是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谋”?90岁的张学良:不是我

然而实际上,“西安事变”最初的想法却是由杨虎城所提出,而张学良则更是在杨虎城的推动之下参与和完成西安事变的。

不管主导者是谁,杨虎城和张学良毫无疑问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全文完

参考资料

杨天石:《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

《杨虎城之孙:祖父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