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2011年3月的一天,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九营村,当地正在举行一场葬礼。去世的老人名字叫卢文焕,去世时已经是90岁的高龄,按当地的说法算是“喜丧”。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政府人员出席卢文焕老人葬礼

卢文焕老人在村里很有声望,年轻的时候当过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和大队治保主任,

谁家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出手相助

。因此出席老人葬礼的,除了老人的子女和亲朋外,村里的许多村民也前来参加,送老人最后一程。

正当大家为卢文焕老人哀悼时,村道上忽然行来几辆轿车,轿车停稳后,走下来几位政府领导模样的中年人。一行人来到灵堂,向卢文焕老人敬献花圈、挽联,并对老人的子女说道:“

你们送过去的奖状,经核实确实是真的,关于老人的善后问题,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

按理来说,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去世后竟然惊动来到当地政府。村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政府回来献花,更不知道政府领导口中的“奖状”究竟是怎么回事。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卢文焕老人的奖状

从一张泛黄奖状说起

政府领导口中的那张奖状,是卢文焕老人的三儿子卢春旺送过去的。从卢春旺那里,大家得知了事情经过。

2011年3月23日,卢文焕老人在医院病逝,子女们把他的遗体运回家后,马上开始着手准备父亲的后事。当他们回到家中,来到老人生前居住的屋子里,目光所及之处早已空空荡荡,老人一生节俭,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收拾的遗物。

老人的子女打开父亲放被褥的柜子,只见被褥被叠成了豆腐块,十分整齐,三儿子卢春旺忍不住感叹道:“咱爹果然是个当兵的,对自己的要求还是这么严格。”卢春旺一边说着,一边准备被被褥搬出来,放到麻袋里去。

这时,只听“吧嗒”一声,什么东西从被子里掉了下来,摔在了地上。众人定睛一看,是一个木匣子。

难道父亲还藏着什么宝贝?卢春旺捡起木匣子,迫不及待将它打开。只见匣子里里面有一本小册子,应该是父亲平日里记账用的,账本下面是父亲的几张老照片,被保存得十分完好。

正当大家感到失望之时,一张泛黄的有些破烂的纸张被压在匣子最下面

。显然,这是父亲的“宝贝疙瘩”,很长时间都没有动过。

卢春旺轻轻拿出这张纸张,看到上面的字后,惊呼道:“

这是张奖状,想不到咱爹是解放军特等功臣哩!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晚年的卢文焕

另外几位子女围过来一看,顿时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写着“

卢文焕同志,于1950年3月3日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

”,而且是由开国上将陈再道亲自颁发的。

父亲当过兵,这些子女们都知道,但他们从未听父亲说过革命年代的事情,更不可能知道父亲竟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特等功臣!

父亲为什么会被授予特等功臣?那些年他经历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卢春旺把这张奖状送到了当地镇政府,希望能了解都关于父亲当年的经历。政府的工作人员看到奖状也吓了一跳,赶紧上报县里,对卢文焕的身份进行核查。在县党史办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卢文焕的故事逐渐清晰起来。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卢文焕

参军!立下大功

1921年,卢文焕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九营村,父母是本本分分的农民。童年时期,卢文焕经历父母双亡的悲剧,被迫到地主家打长工,每天干最脏最累的活,晚上睡在牛棚里,却时常遭来地主的毒打。卢文焕对这个吃人的社会很不满,决定学一门武艺保全自己的安全。

彼时军阀混战,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之间爆发的中原大战让河南的百姓吃尽了苦头,为了防身,当地的百姓尚武成风。

卢文焕稍微年长一些后,也和他的玩伴们一起习武,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河南,烧毁房屋,屠杀无辜百姓,无恶不作。卢文焕内心愤怒不已,他决定到战场上施展自己的武艺,打日本鬼子。然而正当他准备参加国民党军队时,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炸开了花园口,导致黄河决堤,河南广大区域成为一片沼泽。这场人为灾难给河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卢文焕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决定投靠一支真正为民作战的部队。

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就是整整十年!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解放军作战

1948年6月,27岁的卢文焕背着一把大刀,和路上吃的一些干粮,赶了十几天路,终于找到了一支解放军队伍。得知他的来意后,这支部队的首长当即同意他加入部队。

卢文焕虽然是个新兵,但成长速度非常快。在一次战斗中,卢文焕和班里十多名战友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然而当敌人出现时,战士们吃了一惊:敌人足足有百余人之众!十人对一百人,这仗该怎么打?

开弓没有回头箭,卢文焕狠下一条心,和战士们在路口一处狭隘处埋设了大批手榴弹,等敌人赶到后,用手榴弹炸死他们。可手榴弹不同于地雷,要爆炸必须先拉开引环。卢文焕急中生智,在树丛里找来一些藤蔓,一端绑在手榴弹的引环上,一端放在战士们手中。

战士们刚部署完毕,敌人就进入了伏击圈,伴随着“轰轰”几声巨响,几十个敌人被炸上了天。解放军战士们也拿起手中的步枪,拼命朝敌人身上招呼。

一个多小时后,战斗结束,一百多个敌人被全歼。

这场战斗让卢文焕扬眉吐气,他所在的班被记一次集体功,每人领到了一枚军功章。

不过让卢文焕真正在军中名声大噪的,是活捉土匪头子李子奎。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解放军张贴“剿匪”宣传单

剿匪!活捉李子奎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许多国民党军官策划起义,希望戴罪立功。卢文焕所在的豫西地区,由国民党暂三纵队驻守,司令员叫刘希程。

刘希程黄埔一期出身,打过日本鬼子,打过内战,但到1949年,他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决定率部在灵宝县起义,向解放军投诚。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计划被他的手下李子奎知道了。

李子奎是灵宝县有名的土匪,平日里像个土皇帝一样,带着一帮手下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后来他被国民党收编,担任暂三纵队第一团团长。得知刘希程的计划后,李子奎表面上支持起义,暗地里却向胡宗南通风报信。

1949年6月10日,刘希程率部在灵宝县起义,但李子奎勾结5000余人的反动武装,偷袭灵宝县城,导致起义并不彻底。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解放军召开“剿匪”动员会

不久之后,李子奎被胡宗南任命为暂三纵队司令,带着自己那五千杂牌军,影响解放军解放灵宝县的步伐。李子奎率部与解放军几番大战,节节败北,

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李子奎顾不上那些残兵游勇,独自溜回了老家灵宝县马家寨。

随着解放军大军进驻灵宝,灵宝人民获得了解放。可摆在解放军面前还有一个巨大难题:土匪头子李子奎究竟躲在哪里?

1949年12月,解放军接到群众举报,称李子奎躲在马家寨一个名叫建治安的地主家里,企图蒙混过关。

解放军收到情报后,立即组织了一支1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对李子奎进行抓捕。卢文焕由于身手矫健,也被选入了突击队。

接到命令后,卢文焕一行12人赶到建治安家中。建治安很识时务,知道包庇土匪没什么好果子吃,主动交代了李子奎的藏身之所。建治安告诉突击队的战士们,他家有一个地洞,是他在战乱年间逃命用的。

这个地洞有两个出口,一个在家中,一个在野外,地洞内还有一个暗洞,李子奎就藏身其中。

突击队队长将队伍分成两组,一组堵住屋内的洞口,另一组堵住野外那个洞口,防止李子奎逃跑,同时让卢文焕和建治安一起进入地洞,把李子奎引出来。为什么是卢文焕?一方面是进入地洞的人不能太多,避免打草惊蛇,另一方面,队长对卢文焕的武艺早有耳闻,让他去最放心。

进入地洞后,建治安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喊:“子奎啊,是我来了,你可千万不能随便开枪啊!”

这时,卢文焕看到一个人影一闪而过,他虽然看不清那人具体长什么样,但洞里只藏着一个人,不是李子奎还能是谁!

“不许动!”卢文焕大喝一声,一个箭步冲到黑影身前,用枪抵住了那人的脑袋。

卢文焕话音刚落,就感觉自己的腹部也被抵上了一个冰冷的东西。只听李子奎叫嚣道:“你有种就开枪,我也开枪,大不了鱼死网破!”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这时卢文焕首先冷静下来,队长交代过,一定要抓活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枪。于是卢文焕对李子奎劝说道:“

你要是敢开枪,你可就彻底没命了,你可是要想清楚

!”

“老子怕什么,被共产党抓到也是个死,还不如赌上一把,看咱俩谁的枪快!”李子奎不为所动。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解放军活捉土匪

李子奎嘴上这么说,但他知道同时开枪不是闹着玩的,何况他拿的是手枪,卢文焕拿的是冲锋枪,真搏起命来,恐怕他要吃大亏。想到这里,李子奎心生一计,他故意把枪扔在地上,趁卢文焕的注意力转移到丢弃的枪上,他突然出手,与卢文焕肉搏在一起。

这可正中卢文焕的下怀,他利用自己身体素质好,还会功夫的优势,三两下就制服了李子奎,把他压出洞外。

战友们正荷枪实弹地守在洞口,看到卢文焕生擒李子奎,一个个傻了眼,说好的你把他印出来我们抓人,怎么你一个人就完成任务了?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战友们都替卢文焕高兴,对他称赞有加。

卢文焕生擒土匪头子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豫西,全民沸腾,他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1950年3月,在河南军分区“第一届功模大会”上,卢文焕被军区司令员、后来的开国上将陈再道亲自授予“特等功臣”勋章,并颁发了奖状。

河南90岁老农病逝,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奖状,当地领导:这是真的

卢文焕追悼会现场

一生低调,去世后身份被公开

1951年,全国大局已定,卢文焕响应国家号召复员回乡,虽然是特等功臣,但他没有向政府要求安排工作,而是回到九营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卢文焕看来,在和平年代,无论是军人还是农民,都一样为国家做贡献,他无怨无悔。

卢文焕将特等功臣的奖状放在木匣子里,从来不向家人提起,村民们更不知道他的经历,只知道他当过兵,是共产党员,但并不知道他立下过怎样的功绩。

1984年,国家对退伍军人实施定期补贴,卢文焕每月能领到9元,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将卢文焕的补贴提高到395元。

除了这些补贴外,卢文焕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一家六口人过着清贫的生活,一辈子没向谁伸过手。

直到卢文焕老人去世,儿女收拾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藏在被子里的特等功奖状,于是向当地政府核实父亲的真实身份,卢文焕的特等功臣身份才被公之于众。

如果没有这张奖状,恐怕这段尘封的秘密会继续埋藏下去。

在为卢文焕老人举行的追悼会上,当地政府领导送上了挽联,上面写着:

焕扬万代忠骨虽灭浩气长存,文昭千古英雄已去壮志犹在

。这一副挽联,正是卢文焕一生的真实写照,一个伟大和平凡的英雄离去了,但他默默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