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十年对越反击战,当年的连排一级基层指战员,甚至于普通的士兵,出现了不少高级将领。师级以上军政主官就不用多说了,涌现出了固辉、李九龙、傅全有、廖锡龙等将星,张万年就是其中之一。

1928年8月,张万年出生在山东黄县(今县级市龙口市,由烟台代管)欧头孙家村。张万年家境贫寒,早年以讨饭、学木匠为生。1944年8月,张万年参加八路军,被分配至胶东北海独立团3营7连。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张万年早年照

1945年9月,山东军区奉命组织主力部队分海陆两路挺进东北,由罗荣桓全权负责。在此背景下,张万年随部从山东蓬莱横渡渤海,抵达白山黑水,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2旅35团3营。1946年2月,张万年所在部队与兄弟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

此后,张万年参加了沈阳大东沟、三保本溪、鞍(山)海(城)、新开岭、四保临江等战役战斗。1947年6月,张万年担任第4纵队12师36团2营5连3排副排长,后任排长。及至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张万年已经是四纵12师通信股长。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塔山阻击战

是役,张万年参加了入伍以来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四纵打的殊为艰苦,阵地上半个小时就要承受3000多发炮弹,一个130多人的连队打到最后就剩五六个人了,整个四纵没有一个完整建制连。

塔山阻击战胜利后,第36团被授予

"白台山英雄团"称号,

张万年也通信战线保障有力,荣立大功一次。11月,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随即,东野进行整编,四纵改称第41军。此后多年,张万年一直在第41军战斗生活。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白台山英雄团”第36团

1961年,张万年晋升为少校军衔,出任第41军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团长。1968年4月,张万年上调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后任第43军“铁军师”127师师长。1978年12月,张万年升任第43军副军长,仍兼任第127师师长。

1979年2月17日拂晓,经周密的炮火准备,张万年指挥第127师,根据战前部署,以“牛刀杀鸡”的阵势开进越南境内,接连取得四战四捷的傲人战绩:

第一捷,2月17日至26日,张万年率部突破支马,逼近禄平,歼敌9个连830多人;

第二捷,2月27日至3月2日,张万年率部攻占禄平,切断敌四号公路,阻敌338师西援,歼敌383人;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张万年观察敌情

第三捷,3月3日至6日,张万年率部强渡奇穷河,攻占迷迈山,协助第55军攻打谅山,歼敌506人,形成了威逼河内态势;

至此,越南方寸大乱,从柬埔寨急调3个精锐步兵师回防河内、谅山,并狼狈的宣布了全国总动员令。

第四捷,3月6日至10日,张万年率部撤出禄平,杀了一个回马枪,打退越军多次营、连级规模反扑,歼敌470人,受到广州军区前指通电表扬。

张万年部深入越境纵深33公里,歼敌2125人(毙敌2088人,俘虏37人),自身伤亡1019人,敌我交换比为2.09:1。

大家可能好奇,张万年为何能够取得四战四捷?我们可以通过张万年的战后总结,发现其四战四捷的制胜密码。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张万年战地照

张万年在战后总结中,肯定了对越作战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问题教训所在。张万年总结得极为专业系统,笔者集中谈其两点:

一、干部识图用图能力差;

千变万化的实战中,干部识图用图能力是一大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然而,第127师部分干部识图用图能力差,对各类复杂地形不能深入了解,造成了不必要的牺牲。

以第379团为例,某营管理员去团部领干粮,因识图用图能力差,颠倒了地图上的南北方向,误入敌境界踩了地雷。结果,管理员、司务长牺牲,随行向导、战士负伤。

二、对地形复杂性认识不够;

兵家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意在说明用兵之道应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墨守成规。这种作战思维,最根本的还是要基于对复杂地形的分析,进而做出正确判断。

以第381团为例,根据战前部署该部在攻克支马作战中受领穿插任务,因干部对复杂地形的分析不透彻,导致该部未能按照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区,第二天才完成穿插任务。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万年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四野及其前身部队,每次战斗过后,都要进行战斗讲评,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大功夫创新战术。

四野大名鼎鼎的六条战术原则,

即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战术、四组一队、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林彪

1947年2月11日,一下江南胜利后,林彪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双城召开了北满部队师以上干部会议,专一进行战后讲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及至2月13日,会上不怎么发言的林彪,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进攻作战的战术问题:

总的在战术上说,注意攻击准备,不要进行没有准备的进攻。而攻击准备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情况,即是了解敌情与地形……

指挥员必须养成看地形的作风

,否则一切都是空的。一切一点两面战术,猛打猛冲猛追战术都不能用。

由上可知,东北民主联军的所有战术原则,都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此后,无论是东野还是四野,都遵循了这一大原则。

林彪对师以上干部尚且如此要求,更别说基层军事主官了。张万年深受四野传统影响,在其战后总结中强调识图、用图、看地形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越反击战,张万年为何能四战四捷?他的战后总结,颇具四野遗风

图|张万年上将

对越反击战结束后,张万年屡受重用。1981年3月,张万年出任第43军军长。1982年10月,张万年出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张万年出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11月,张万年正式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1988年9月,张万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4月,张万年跨军区任职济南军区司令员。1992年10月,张万年出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次年6月,张万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

[1]《张万年传》(〈张万年传〉写作组·解放军出版社);

[2]《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8》(刘统·上海人民出版社);

[3]《杀鸡用牛刀——师长张万年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问题》(解放军报);

[4]《中越战争十年》(闽力·四川大学出版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