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女皇帝。郭沫若对这位女皇帝的评价极高,他认为武则天的武周时期,延续了李唐的鼎盛,尽管是女皇帝当权,却没有走下坡路,这都是武则天的功劳,称其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治理天下确实有手段,一方面用酷吏铲除异己,一方面又大力启用人才,使鼎盛的大唐没有因为政权掌权者的更迭而走下坡路。其中他重用的一个人最为有名,他叫狄仁杰。

狄仁杰与张柬之
狄仁杰本事很大,都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果然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发光了,成为了武则天最信赖的肱骨之臣。狄仁杰也没辜负武则天的提拔和重用,他辅佐武则天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同时还为武则天推荐了很多的人才。不过,狄仁杰推荐的这些人才当中,有几位在神龙政变时都参与了其中,回过头再去看时,狄仁杰推荐之时,是否就已经有了老谋深算的预谋,不得而知。
倒是张柬之是他一手给提拔起来的绝对不假,姚崇也从中用力,最终使得老迈的张柬之在晚年来了一次“梅开二度”,成为了宰相。
张柬之的履历不是很闪耀,中进士之后很多年都在做县丞,却在60多岁被狄仁杰疯狂推荐,即便如此,张柬之被调入京城时也没受到重用,又是狄仁杰再次举荐,张柬之才开始被武则天重用,这种情况其实说是狄仁杰硬捧,武则天才勉强接受。
那么,一个60多岁的人,狄仁杰凭啥要如此出力的推荐他呢?难道张柬之真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吗?可能性不大,因为他入仕这么多年,也没干出什么像样的业绩。所以,狄仁杰举荐张柬之最大的可能就是扶植自己的势力。
既然是扶植势力,为何要扶植一位老迈的张柬之呢?扶植一位自己的门生不好吗?答案可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柬之的年龄已高,正可掩人耳目,在朝堂之上方便隐匿,让其他人减少对他的防范之心,蛰伏多年,最终一举将武则天推下了神坛。
张柬之,是狄仁杰多年前布在武则天身边的一粒暗棋!
张柬之算对开始没算到结局
在武则天时期,她朝堂之上的势力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武则天的男宠天团组合,张昌宗和张易之,这两位靠着武则天的宠爱,权势滔天,一时间成为了无人能够招惹的存在。一个是武则天娘家的势力,暂且以武三思为首来称的武氏集团,凭借武则天的地位,武氏的实力也很强盛,名符其实的皇家。还有一方势力,那就是宰相小团体了,这一方势力在朝堂之上抱团取暖,夹在张昌宗和张易之的张氏集团与武氏集团中间,典型的夹缝中求生存,这一方势力,到了武则天垂垂老矣之时,以张柬之为首。
终于在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五王集团突然发力,这一个从狄仁杰时期就开始积蓄力量的政变,从“蓄谋已久”到“雷霆一击”,成功将武则天赶下了神坛。结束了武周,将李唐江山续了命,重新将唐中宗推上了权利的巅峰。这次政变虽然此时说来轻松,期间却极为凶险,毕竟武则天这么多年的统治根深蒂固,张氏兄弟又权势滔天,这次政变,除了张柬之本身的势力外,也依靠了李家的势力,这才将张氏兄弟成功拿下,重新将天下改姓李。
五王集团的获胜,让张柬之有些放松了警惕,眼看着李显登基之后,张柬之认为大局已定,这一次的“扶帝登基”之功,足以使他的家族显赫。
不过张柬之失算了,李显在落难之日,只有他的妻女陪伴,所以李显重新当了皇帝之后,他对他的妻女极度宠爱,想要报答这么多年对他们的亏欠。恰好李显的媳妇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的野心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她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她想完成这个想法,面前挡着一个“五王集团”,这张柬之成了她实现野心的绊脚石,于是她找到了在这场政变中保存了实力的武三思。代表着武氏集团利益的武三思,得知了韦皇后的这个想法之后,他当然要支持,这是他们武氏翻身的大好机会,于是他们开始密谋再次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对于武三思,张柬之也想过斩草除根,只是他需要时间积蓄力量,同时“吃掉”张氏兄弟和武氏集团,他张柬之还没有这么大的势力,他需要等待。他也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李显登基后由他们李家出面将武三思连根拔起,却没想到李显选择了“疼妻”。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柬之将武则天拉下马一年的时间左右,以他为代表的五王集团,就被韦后和武氏给连根拔起。面对这样翻天覆地的转折,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张柬之在悲痛之中离开了人世。
不知道,这张柬之是否有过后悔,后悔扶起李显,要了自己的性命。本来受到武则天重用的张柬之,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形容,或许再准确不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