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为了能够收拢天下英才为统治阶级服务,一般都要通过科举制度,这对于天下读书学子来说,更是让他们趋之若鹜,考中以后,光宗耀祖,没考中的打叠精神,回家再来三年备考,继续自己考学的道路,然而由于科举制度录取的名额本身有限,因此很多人都是连续十几年都考不中。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了,范进是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最经典的形象,50多岁了还没有考中秀才,是个老童生,范进的形象也是中国古代饱受科举制度迫害和影响的人物,一门心思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光宗耀祖,步入仕途。然而生活过于贫穷,也使得范进一家经常被人看不起,诸如胡屠夫这样的老岳父,就是其中一类代表。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然而范进一朝中举,立刻巴结的人堆满了院门,胡屠夫也一下子从凶神恶煞成为了笑脸相迎,事实上范进中举,名词排名也并非很靠前,但在明代,举人至少也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这样一来,等于说迈入了一个新的门槛,而更为关键的就是,范进后来一路扶摇直上,还中了进士,50多岁被任命为山东学道,这可是正四品的官职。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范进之所以有这样的际遇,也是因为考官周进的抬举,实际上周进比范进更不如,他60多岁了都还是一个老童生,是后来在几个商人凑钱的情况下,帮他捐了一个监生,凭借这个身份,周进这才考中了举人,并因此而中了进士。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以上二位虽然是在科举制度下的幸运儿,不管如何,总算是在暮年步入仕途,但仍有人一生都难以进入这个门槛,比如柳永,从公元1008年到公元1034年,柳永屡试不第,是宋仁宗下令照顾这些老考生,这才使得柳永有了做官的资格,然而也有人被剥夺了考试资格,一生都难以存进。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这就要说到唐伯虎,本身唐伯虎才高八斗,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解元,前途无量,但最终却被卷入到科场舞弊案,虽然后来查无实证,但是唐伯虎本人被剥夺了考试资格,一生都没有机会再参加科举,类似遭遇的好友徐渭,作为明代有名的才子,徐渭斗严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用来交换的却是以科考失意作为代价,终身穷困潦倒,晚年贫病加身。

范进中举以后为何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

总而言之,科举制度虽然在封建时代算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舞台,但是仍改变不了其本质,那就是为当权派服务,以至于后世演变成为权贵结党营私的地盘,在明代甚至有约定门生的习俗,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清时期,只能说科举制度却是有他积极的一面,然而也无法改变旧时代弊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