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嗣同不那么早死的话,在这个领域,会有大作为

文I人文视角

编辑I九歌

晚清时期,中西方综合实力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西方通过文艺复兴,使得人性得到了解放,相反中国还是处于封建社会,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落后是要挨打的,西方强盛之后,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与此同时,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其中较为激进的就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不那么早死的话,在这个领域,会有大作为

谭嗣同原本是富家子弟,其父亲谭继洵担任过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在当时完全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然而,谭嗣同却选择了一条与寻常之人完全不同的路子,他看到那个时代的黑暗,他也愿意充当这一把火。虽然最终没能照亮整个天空,但最起码也给那个愚昧、黑暗时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儿时的谭嗣同身体并不算很好。在5岁时,患得重病,昏死了三天,但是谭嗣同最终活了过来,仿佛是他的使命还没完成,因此他的小名叫“复生”。

在他10岁时,谭嗣同就拜在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此期间,受到了欧阳中鹄的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爱国主义的启蒙思想也在这时候形成。

谭嗣同不那么早死的话,在这个领域,会有大作为

在他求学经历中,谭嗣同读书讲究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因此他对传统的八股文甚是反感,在课本上写下了“岂有此理”四个字。

谭嗣同和其他学子并不一样,他不仰慕古代的先贤,反而崇拜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在北京结识了大刀“王五”,并与之成为了生死不渝的挚友。

谭嗣同的一生,曾游历中国很多地方,他善于广交好友,结交名士。正因为对中国当时的局势有诸多了解,才坚定了谭嗣同后来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的路途。

谭嗣同不那么早死的话,在这个领域,会有大作为

但是谭嗣同并没有认清晚清之局势,没有认清维新变法之路,并非短时间就能完成。正因为维新变法的步伐跨得太快,据说在百日维新期间,从光绪帝手中发布的政令,每天多达一百多条,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却没有几条。

当时的这种政治改革,最终换来了无数的鲜血。维新志士提出的一些要求,无疑已经触犯到了慈禧太后的利益,最后结局只能是以惨谈收场。

慈禧很快在全国上下发布逮捕令,维新志士大肆被逮捕,谭嗣同原本能够逃脱的,但他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不那么早死的话,在这个领域,会有大作为

谭嗣同被捕后不久,就被残忍杀害了。很多人都知道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这是他在政治方面的一个身份体现。然而,谭嗣同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却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被誉为“佛学彗星”,一个是东晋时期的僧肇,他是鸠摩罗什的弟子,但却只活了30岁,生前留下一部佛学经典之作《肇论》,奠定了僧肇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

谭嗣同不那么早死的话,在这个领域,会有大作为

而另一位就是谭嗣同,如果说僧肇是“理论佛学”,那么谭嗣同却为现代人开拓了“应用佛学”的领域。谭嗣同把佛法精神贯注于现实社会,使大乘佛教走出深深锁居的围墙,重现其刚健雄猛的精神。

谭嗣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大地千百年来未尝经历之严峻时刻,外辱内乱,蹂躏着流离失所的黎民苍生,而谭嗣同这期间领悟到的佛法精神,正是大众所需要的。

可惜的是谭嗣同因为维新变法而被杀害,不然在佛教方面,谭嗣同应该会有更深的造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