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雍正即位之初,即开恩科,以科举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干部队伍,其中最有名的代表当属刘墨林。在殿试上,雍正皇帝还特意钦点表扬了非科甲出身的官员,这个人就是监生出身的田文镜。

科甲朋党之争是雍正年间士人之间最为突出的斗争之一,尤以李绂和田文镜之间的互参最为著名。李绂,在《雍正王朝》中,首次出现在老三胤祉的府上,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之一,以其博学通识,是为朝廷清流党的领袖。

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李绂是康熙年间赐进士出身,什么是赐进士出身?简单来说,就是科举头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叫赐进士及第)外,由皇帝钦点录取的二甲(若干人)中的进士,叫赐进士出身,而三甲则叫赐同进士出身。

对读书人而言,出身非常重要。自唐宋以来,因以科甲官员出身攀连附庸形成党羽的到明清已成为一种腐朽的积习和惯性。

田文镜恰只是监生出身,没有参加过科甲的考试,所以和科甲出身的官员搞不到一块儿去,也难成党羽。雍正年间,田文镜与李绂互参案,实则是科甲朋党之间的一种斗争。雍正皇帝采取了支持干实事的田文镜,打击李绂的措施,是因为雍正皇帝担心科甲朋党的人因固守旧,遍成党羽,于推进改革新政不利。

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雍正王朝》里面,雍正最后要杀李绂,就是以历史上这段历史为演绎的。当然,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杀李绂还呈现出高超的帝王之术。比如,在李绂被押赴刑场,明明时间已经不够,但是弘历还是救下了李绂,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当时田文镜为河南巡抚,在河南推行“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的新政,受到来自于读书人的很大阻力,甚至抬出孔圣人的招牌,通过罢考来阻碍新政。田文镜脾气火爆,对读书人态度蛮横,以高压手段对待读书人,他的工作方法也激起了读书人的愤恨。最后是在弘历的劝导下,才平息了这场罢考案的。

李绂同时受任直隶总督,在河南与田文镜见了一面,李绂对田文镜对待读书人的态度大为不满,指责了田文镜,由此产生了嫌隙。

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有了前面的历史背景,不难看出,田文镜和李绂本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因为雍正皇帝另眼看待田文镜,所以,李绂才对他有所礼遇。说到底,李绂是个书呆子脾性,读书编书实有一套,从政未必拔尖儿,从科场舞弊案的查处就可见端倪。

雍正派任李绂为直隶总督,同样是要他到直隶推行改革和新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和其他读书人还有一定的区别,他是接受新政的,要不然也不会去。

而他与田文镜的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呢?是对读书人的态度。

但是,很显然,李绂被其他同僚给当了枪使。河南的罢考案是明面上是冲着田文镜的态度去的,暗地里可是冲着雍正的改革新政去的。雍正让李绂去直隶推行新政,自然也是对他莫大的信任,但是他却把事情干成了犟驴,对田文镜大加斥责,本来只是对田文镜的态度有意见,最后却转变成了一场反对雍正新政的朋党案。

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李绂身陷其中,那些反对雍正新政的官员们利用李绂这个清流领袖反对田文镜作为反对新政的枪炮,强行在乾清宫进行逼宫,要求雍正妥协。

雍正当然知道李绂被当枪使了,但是更可气的是李绂是个死脑筋,死不认账自己的问题,反而和其他官员一起跪逼雍正,这才激起雍正大怒,要杀了李绂。至于那个陆生楠、谢济世不过是行反田文镜为名,实际上反对新政罢了,不能和李绂同日而语。

李绂是扎扎实实的清官和名流,这一点雍正是知道的,他是读书人的领袖,自古以来,读书人是撑起统治阶级的顶梁柱,不可妄废。收拢读书人的心,是历代皇帝都必须要做的事。

所以,雍正皇帝要连李绂一块儿给杀了,其实内心未必是真。他知道如果杀了李绂带来的后果,八爷党本就从中作祟,他不可能让人心都给号称“贤王”的老八胤禩给争取去了。

雍正特赦杀李绂的时间明明已不够,为何最终能救下来呢?

所以,这次要杀李绂,只不过是雍正演出的一场戏罢了,

他既要警告清流党,同时也要争取清流党。

很显然,好人和坏人不可能一个人都演完了,那样的话这个皇帝就是儿戏了。

其实,弘历回京之后,雍正皇帝已经给他透露了自己的意思。雍正说“

坏人朕来做,你要记住,一定不要得罪读书人

。”这就是雍正的帝王之术。

弘历是未来的皇帝,他需要读书人治理江山,需要读书人的支持,所以雍正自己来做一个恶人,假意要杀李绂这个代表,却让弘历去营救,等于把这个好卖给了弘历,以后这帮清流还不帮着弘历?

对于李绂来说,这就是救命之恩啊。对于清流党来说,这就是未来之君的皇恩浩荡啊。

爷俩把好事坏事都做了,八爷党想利用这件事掀起点什么风浪,也就只有干瞪眼儿了。

所以,雍正本就没打算杀李绂,只不过做个样子而已,受益人是弘历,当然也就能救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