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每日读诗]白居易:“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唐朝是个富有人情味的朝代,无论是平常岁月,还是新春佳节,我们透过史实,仍会感受到当时的盛世气象与暖人心肺的细节。

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遐想的历史瞬间。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还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留下了许多通俗晓畅的叙事诗篇,其所作《新乐府》五十首,就有史诗之风。

作为一个封建文人,对于帝王功业,他肯定会作出姿态的。在《新乐府》的《七德舞》中,他就对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进行了高度褒扬:

七德舞,七德歌,

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征梦见子夜泣,

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

死囚四百来归狱。

…………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确实,唐太宗李世民为初唐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因为其王位的继承有些“来路不正”,所以坐上皇帝宝座后,他得用加倍努力的工作来消解他内心的“罪恶”。

唐太宗当政后,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除了治国大事,弑兄逼父的李世民为了挽回影响,在亲民的形象工程上也花了不少力气。比如白居诗中的

“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就是有史实出处的。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皇帝的后宫绝对是个神秘所在,工作人员以女性为主,除了皇帝的大小老婆外,还有服务于宫的各类管理与服务人员(宫女),她们都是年纪轻轻时入宫,从此与外界隔绝,没了自己的亲人,更别说寻找自己的爱情了。曾经,许多宫女就这样老死宫中。中唐诗人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就是最好的例证。李世民却没像其他不帝王那样,把宫中的大小宫女的青春霸占到底,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她们新生的出路。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就命令放出宫女三千余,令其“任求伉俪”,让她们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自行组建家庭。

对身边人有情,人们可以理解,而对于坐监待决的死囚,李世民也有惊人之举。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关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唐太宗李世民心情大好,面对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囚,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于是,李世民突发奇想,驾临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当年,全国有近四百名死刑犯,都集中在大理寺监狱。进入牢房后,唐太宗与死囚们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以皇帝之尊与那些将的囚犯促膝谈心。人心都是肉长的啊,面对皇上的温情,那些曾经杀人不眨眼的臣寇恶徒,全都满心忏悔,大家都说犯了死罪,死有余辜,不冤枉。个个认罪态度良好,认为对他们的量刑也很公平。唐太宗听后很受感动,于是就跟死囚们说:“我跟你们立一个君子之约,现在是冬天,放你们回去过春节,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来年秋收之后,咱们再在这里集合。”四百死囚听罢,当时就愣在那儿,半天没反应过来,接着呢,个个感激泣零,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了。第二年秋后,那些死囚犯全都按时回来了,一个都没有少。唐太宗一高兴,就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事见《资治通鉴》第197卷。)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唐太宗此举不仅没有纵容犯罪,反而大得民心。贞观年间最少的时候据说全国只有十几个死囚,那时全国人口至少有千万,这样低的犯罪率至少能证明人性的力量比监狱强大许多。

能找到这样的素材,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当然不会错过,所以才有了那句流传至今的佳句:“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皇帝能有这样魄力与权力,其他人不一定能照搬效仿的。但,事情也有例外。

比如,有个年长白居易23岁的同期人物——蕲州刺史吕元膺,同样也做了件青史留名的大善事。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吕元膺(749年~820年),字景夫。郓州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唐德宗建中初年,被选为贤良,任安邑尉,长春宫判官。平定李怀光作乱之后,德宗下诏,令河北节度史王栖曜留吕元膺辅佐。不久,任殿中侍御史、右司员外郎。曾官据吏部侍郎,因病改太子宾客,死后追赠吏部尚书。

唐德宗贞元年间的某年春节,时任蕲州刺史的吕元膺在除夕前去查看监狱中关押的囚犯。囚犯也是人啊,春节将临,他们也思念家人,看到刺史大人亲临,狱中的囚徒们便向吕大人请求说:“我们的父母尚在家中,明天就是新年了,可惜却无法向他们拜贺新年。”说着说着,囚徒们潸然泪下。吕元膺非常同情他们,当场宣布解除他们身上的刑具,放他们回家过年,并且和这些人约定,年后必须回到监狱继续服刑。

当时,看守监狱的官吏上前劝阻吕元膺,说“贼不可纵”。吕元膺说:“我以忠信之心来对待他们,不会出问题的。”等假期结束,约定的时间一到,这些囚徒真的全部归来,没有一个延误的。

吕元膺此举的额外收获是,许多不法之徒深感其为人良善,不愿与他为敌,从此不在蕲州作案。

放死囚回家过年,400死囚节后如期回归,李世民:统统免死!

为什么吕元膺有这样的自信?因为他看到了囚徒们的心中,还有伦理亲情,从中他看出这些人的良心未泯,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劝诱他们向善。因此,他才会放心地让他们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感受到天伦之乐,这样,囚徒们心底的愧意与改过自新的念头便会更加强烈。

因为,吕元膺愿意相信人性的善,敢于让囚犯们享受春节的快乐,才让民间真正有可能在春节时享受到无忧无虑的喜悦。这才是唐朝真正的魅力所在,这是比诗歌还要令人神往的文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