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官居于谦之上,同在土木之变后立功,最后结局如何

说起于谦,很多人都会对明英宗心生怒火,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后,是于谦精忠为国,平定了瓦剌的侵犯,而明英宗复辟后,却将于谦杀害。

其实明英宗被掳走的时候,于谦并不是群臣之首,只是兵部侍郎而已。就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群臣都请吏部尚书出来主持大局,而此人却极力推荐于谦,自己则在背后支持他。

这个人,就是四朝元老王直。

王直从小家境贫困,可他学习刻苦,于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从而进入仕途。朱棣很是欣赏他,特意将他召进内阁,协助起草文书。王直先后辅佐过成祖、仁宗、宣宗,到了明英宗时期,已经是四朝元老了。

他官居于谦之上,同在土木之变后立功,最后结局如何

明英宗即位后,王直奉命修撰《明宣宗实录》,待任务完成,他就被升任为礼部侍郎,当时的礼部尚书是胡濙。后来,王直升为吏部尚书,成为明英宗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即使宦官王振诬陷王直,明英宗也置若罔闻。

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王直当时位居群臣之首,他率领群臣劝阻英宗亲征,可惜未果。最后明军在土木堡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被敌军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不在,群臣就将目光落在王直身上,希望他能主持大局。王直找到兵部侍郎于谦,与他商议如何稳定政局。在合议之下,他们请求孙太后命郕王监国,同时立英宗长子为太子,后又劝说郕王登基,以安抚人心。

王直当时官居于谦之上,可他自认为能力不足于谦,于是极力推荐他。后来,于谦被升为兵部尚书,主管平定瓦剌一事。王直则负责安抚群臣以及百姓。

他官居于谦之上,同在土木之变后立功,最后结局如何

景泰元年,瓦剌见威胁朝廷不成,知道明英宗已无多大用处,于是主动求和,想归还英宗。郕王朱祁钰即位后,重用王直、于谦等大臣,已经解决了瓦剌的危机,百姓对他是感恩戴德,所以他根本不想接回英宗。

群臣都认为,瓦剌放回英宗是好事,朱祁钰应该答应对方的交换条件,可朱祁钰坚持不肯。最后在王直、于谦等人的劝说下,他才勉强答应。

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钰最信任的人是于谦,对于王直并不怎么和善。每次王直奏事,朱祁钰多不准许,可只要于谦一劝,他便立即同意。这样的态度,也直接导致了二人结局的不同。

众所周知,明英宗复位后,迅速将于谦拿下,最终处死了他。那么同在土木之变后立功的王直,最后结局如何呢?

他官居于谦之上,同在土木之变后立功,最后结局如何

王直之前劝说朱祁钰迎回英宗,已经引起对方不满。后来也先派使者进贡,并且请求派遣使者回复。王直认为经土木堡一役,国家元气尚未恢复,应该先答应也先的请求,顺便派人去探查瓦剌虚实,如果可以借机避免战争,那是最好不过了。然而朱祁钰不肯同意。

景泰三年,朱祁钰打算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朝中不少大臣都赞同这件事,就连胡濙也不敢反对,只有王直说什么也不肯签赞同书。最后还是阁臣强迫他签了字,王直愤怒地说:“此何等大事,乃为一蛮酋所坏,吾辈愧死矣。”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王直又和胡濙等人商议,打算求情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然而“未上,而石亨、徐有贞等夺门迎上皇复位,杀王文等。”就是说还没来得及呈上去,夺门之变就发生了。明英宗复位后,就将于谦、王文等大臣杀害了。

他官居于谦之上,同在土木之变后立功,最后结局如何

王直因为不如于谦受朱祁钰信任,也不是石亨、徐有贞等人报复的对象,且他早有打算,要请求复立朱见深,从而没有成为明英宗的目标。相反,明英宗念及他为四朝元老,对他很是优待,甚至免去他一般的朝见。

不久之后,王直请求告老还乡,明英宗应允,并且“赐玺书、金绮、楮币,给驿归。”天顺六年,王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端”。

(参考文献《明史·王直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