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

(梦归秋辰:第300期)

从秦昭襄王后期开始,天下的走向已经渐渐明朗,秦国已经成为天下诸侯不敢直视的存在。尤其是三晋,已经成为秦国的“出气筒”,在春秋时期有句名言:晋国打楚国,楚国打郑国。楚国打晋国,晋国打郑国。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韩国

而灭了郑国的韩国成功地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这时候的韩国基本已经到了人见人虐的地步。于是韩王终于施展了一招教科书式的“经济战”,他派遣水工郑国去秦国修渠。当然这并不是为了秦国的千秋大业,而是想以此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以此达到拖垮秦国的目的。

但韩王错看了两点:

一、秦王嬴政的魄力。

当秦王嬴政知道郑国的疲秦之策要杀郑国时,郑国说道:大王,韩国虽然派我为间谍,但如果真的渠修好了,对于大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能为韩国延续数年的国运,那我为什么不能给您创立万世功名呢?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水师郑国

这一点是韩国没有想到的,因为一般人抓住郑国这种间谍就杀了,根本不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而秦王嬴政不仅不剥夺他说话的权力,还能任用他的建议,就这一点足以看出秦王嬴政不因人废事的魄力和胸怀。

二、秦国的国力。

当时秦国已经拥有沃野千里的蜀地,同时秦军东出也攻占了很多土地。因此秦国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秦国修建一条郑国渠,而这些显然是韩王没有考虑周到的地方。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拼命挥着锄头给自己挖坑,这便是作茧自缚最早的诠释。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郑国渠

公元前246年,一条由郑国主持的大型灌溉渠开始修建,它西引泾水向东引入到洛水里,从西向东全长300余里。从此关中平原形成了一道完善的水利灌溉网,秦国从此多了一片平原,而也离灭亡韩国的步伐越来越近了。

而韩王望着自己的“疲秦之策”五味陈杂,疲秦之策好像成功了但又好像没有成功。但毫无疑问的是,韩王亲手为秦国补上了那一块唯一的短板。这也算韩王在历史上做的一个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一个谋划,它更是关中平原成为华夏中心的开始。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长安城

在武则天称帝之前,长安一直作为大唐帝国的都城,关中平原也理所应当成为世界的中心。这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时代的崛起,见证了秦皇汉武的无上功绩,见证了八方来朝的盛世长歌。

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关中平原迎来了丝绸之路的商贾云集繁荣,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征战沙场的将士们。这里在中华历史上占据千年的舞台,在世界历史上唱响了华夏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战歌,也吹起了华夏最后盛世的绝唱。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丝绸之路

而这片关中平原的崛起,这条郑国渠是功不可没的,它成为了华夏里程碑的奠基人。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史记·河渠书》里面记载: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相当于现在280万亩)。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郑国渠(1)

即使近代,郑国渠也发挥着它的功能,不断为关中平原发挥着余热。1989年泾惠渠被列入关中三大灌区改造之一,开展了以更新改造、完善配套和方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灌区建设,共安排8项工程和方田38.7万亩。那么,你如何评价郑国渠?

战国时期“疲秦之策”的郑国渠,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工程遗产的!

郑国渠遗址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