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如果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话,那么刘备的夷陵之战就是蜀汉丧失争夺天下机会的开端,很多人不管是在看三国历史还是《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刘备统率大军伐吴不带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将,而只是带了一些相对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呢?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那么我们就看看当时刘备当时带的十名将领,黄权、廖化、陈式、吴班、辅匡、向宠、赵融、张南、冯习、傅肜,要说他们知名度低可以,但是说他们实力弱,那真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觉得他们能力和水平低只是你的错觉而已。

要知道成就名将之路并非易事,关羽、张飞刚出山的时候,也不过一个是刘备的马弓手,一个是刘备的步弓手而已,没有战斗的洗礼,怎么能成为名将呢?相信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那么这些人或许也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名将。

并且刘备此番出征可以说是已经是蜀汉现阶段能出征的最强阵容,此时关羽、张飞、黄忠皆已经离世,“五虎将”去了其三,而马超也正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可以说尚有战斗力的仅剩赵云一人,但赵云又反对刘备伐吴,刘备就留他都督江州,而魏延需要镇守汉中以据曹魏,所以说能带出来的武将都是刘备精挑细选的,唯一的遗憾就在于少了一个懂军事的军师,诸葛亮需要镇守大本营,若庞统、法正有一人在世,结局都或将改写。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这场战役打输的主要原因不是武将不行,而是战略问题,刘备要负主要责任,除了阵亡的几人外,活下来的后续也都是蜀汉的中坚力量。

我们先看看这些人的实力如何,第一个就得说黄权,黄权作为本次战役中唯一一个投降的将领,却并不被人诟病,原因很简单,黄权是因为路绝而无奈投降了曹魏,有人会说黄权没有战死,就是不行,但是即便黄权跟东吴拼了命,那对这场结局已定的战斗也毫无意义,完全就是做无意义的牺牲,毕竟这不仅关乎他一人的性命,手下还有那么多的将士,就连刘备都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黄权到了曹魏备受器重,就连后来的司马懿对其也是另眼相看,黄权被迫投魏可以说是蜀汉这次战斗最大的损失之一。虽然黄权投靠了魏国,不过他还留了一个儿子黄崇在蜀汉,黄崇可以说是替他爹为蜀汉尽忠了,要知道他爹已经投降了魏国,但是他仍然能在魏国伐蜀的时候,为蜀汉力战身死,是何等不易。

第二个要说向宠,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记得应该是要背诵全文的,想必大家如果认真背诵过,那么对这段就绝不陌生,“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即便在诸葛亮掌权的时代,向宠的能力同样是得到认可的,只可惜后来最终死于蛮夷叛乱。

第三个要说廖化,这个可以说是这些人中最出名的一个了,就因为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是你要知道这可并不是一句贬低的话,虽然廖化最开始不过只是关羽的跟班,不过他能成为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靠的完全是硬实力。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第四个要说陈式,陈式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时候攻克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二郡,也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军事将领之一。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第五个要说吴班,吴班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大破司马懿,让司马懿给他当了一次背景板,你说他实力强不强?

第六个要说辅匡,他虽然后来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但是最终官至右将军,也证明其并非泛泛之辈。

而其余四人则在此次战役中全部阵亡,最值得一提的是傅肜,当时全军溃败,傅肜率军断后,为了大部队的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而当手下全部阵亡之后,吴军将领向其招降,他痛骂:“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最终力战身死,着实可歌可泣。

夷陵之战,刘备统帅大军伐吴,为什么只带能力和水平很低的武将?

由于这场战斗的失利,蜀汉的军事力量大受打击,刘备的特殊能力是识人用人,他这次出征选将也是给刘禅留下了宝贵的班底,可以说能臣基本都是刘备留下的,怎奈儿子不行,不及老子十分之一,最终还是亲小人远贤臣,所以说蜀汉的覆灭,非武将战之不利,乃主帅昏庸所致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