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的播出,让那些国民党战犯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和特务们,都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杜聿明、王耀武和沈醉等人获得特赦,是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杜聿明和王耀武都是国民党的名将,他们能够积极改造得到特赦,给许多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可即便如此,仍有战犯顽固不化,甚至千方百计拒绝接受改造。
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黄维,可以说他是功德林里最顽固的战犯,提起黄维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他是江西贵溪人,毕业于黄埔一期,是陈诚“土木系”的重要将领,是蒋某人的心腹嫡系。
在民族大义抗日这个问题上,黄维是值得表扬的,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当时在德国深造的黄维被提前征召回国,9月下旬接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一职,当时67师正在上海罗店与日军血战。
罗店是上海的门户,中日双方在罗店厮杀得尸堆如山,在黄维的指挥下,师部的文员、炊事员和马夫都拿枪上了前线,战后第67师活下来的人凑不齐一个团,可见战斗之惨烈。
淞沪会战之后黄维还参与了其它的大型会战,整体而言,他在抗日战场上称得上是表现勇猛,不过黄维这个人也有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陷,为人过于僵化,也就是俗话说的“死脑筋”。
“书呆子”这个绰号对黄维是没有白叫,说好听点也叫耿直,说得不好听就是固执,这也让他在国民党将领之中人员很差,杜聿明就对他的意见很大,两人之间因一件事闹得很不愉快。
远征军第一次撤退回国,杜聿明战败回国损失颇大,当时蒋某人让黄维负责杜聿明部队的检点,杜聿明就打算请黄维吃饭,以期待黄维酒足饭饱之后能给自己留点面子,不料黄维不吃这套。
宴席上丝毫不肯给杜聿明面子,自然也不愿意“徇私”,对杜聿明,对国民党其他将领亦是如此,试想这样的人岂能有好人缘,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后,黄维没有痛定思痛的去改变。
他把顽固不化的秉性带到了战犯管理所,他甚至觉得给予他的优待都是骗人的,当时他在战犯管理所每天是三菜一汤,一周有5斤白面,比解放军的工作人员吃得还要好,看守所的士兵一个月才能吃一次面食。
黄维为了逃避改造,竟然一头栽进所谓的“永动机”研究中,其他战犯上交写的材料时,他交上去的却是“永动机”设计图纸,而且还要求管理所支持他搞“研究”,管理所考虑到他的心情,仍给予了不小的支持。
1952年,黄维病倒了,身上多处结核爆发,当时治疗结合的链霉素和青霉素都是靠进口,为了治疗好黄维的病,组织上不惜派人花高价到港、澳去购买,前前后后用了10年才把黄维治愈。
正所谓痛定思痛,病重的黄维体会到了工作人员对他的真心的照顾,也明白了对他的优待是真诚的,1975年,拿到特赦通知书的黄维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