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作者:峻艺

1939年10月,一支队伍沉闷地走在西撤的道路上。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员,叶飞虽然没在指战员面前公开发牢骚,但也眉头紧皱,全程一言不发。

在此之前,叶飞率领部队大战浦东,在敌人的统治区搅得鸡犬不宁,形势正是大好。就在这时,陈毅一封电报将叶飞撤了回来,要说心里没怨气那是不可能的。但叶飞高度的纪律性,让他很自觉地执行命令。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叶飞】

10月8日,叶飞与陈毅会合。叶飞再也忍不住了,带着怨气问:“为什么要我们撤回来?”

陈毅早料到叶飞会有怨气,不慌不忙地说:“你莫要有意见。告诉你吧,要你们北渡长江,到苏北去打开新的抗战局面,我们以后也要过去的。”

叶飞听到这一消息,怨气全无,脸上也多云转晴。陈毅看着叶飞神色的变化,更是豪气十足地说:“苏北那地方,我真是朝思暮想哪!叶飞啊,你先去,把落脚之地弄扎实些。我再把江南主力带过江,弄他十万人枪!”

叶飞听了这个消息,干劲十足,下面的干部同样兴奋不已,个个摩拳擦掌。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个命令其实是陈毅“假传圣旨”的。当时的情况是,蒋军顽固派到处搞摩擦,叶飞的副团长吴坤就是被顽军暗害的。陈毅最先决定在苏南突破,但是当时军部却认为陈毅犯“幼稚病”,说我们没有权力发动反摩擦。这时的情况真是外面天天逼,内部又无权,恼火得很。

作为战略家,陈毅意识到在苏南进行反摩擦在军事上并不成熟。在苏南反摩擦开头一两仗可以打赢敌人,可以消灭他两个师,但是蒋军可以增援,需要持久,如果战争持久不决,便增加困难。相反,如果撤出苏南,主力北进到苏北,局面就不同了。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陈毅】

苏北可以背靠山东的八路军,依托江河湖海,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另外苏北韩德勤是孤立无援的,我们一打就打出去,很快就可以结束战斗,所以从北面突破利大于弊。但是,当时的军部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命令在苏北进行反摩擦的,所以陈毅只好“假传圣旨”。

当然,这个假传圣旨事件后来也得到了延安的承认。延安1940年5月4日《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即第二个“五四指示”)讲得很清楚:“我们应强调斗争,不应强调统一,否则就会是绝大的错误……他们要向我们举行军事进攻,我们就实行军事反攻以打破之。实行这样的针锋相对的政策,我们是有理由的。凡是有理之事,不但我们应该提出,我军的任何部分均应该提出。”

事实上,早在1938年陈毅就派出管文蔚组织挺进纵队开赴江北。此时叶飞的部队和挺进纵队进行合编。当时叶飞的“江抗”兵精粮足,战斗力很强。抽调了一部分人枪补充老二团之后,还能编两个团。具体举措是老六团改番号为“挺纵”第一团,团长兼政委乔信明,廖政国任第一团参谋长。渡过长江进入江都地区,与“挺纵”的两个团会合;另一个团留在江南,以后编入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原“挺纵”部队编为第三、第四团。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过江以后,叶飞他们才了解到,“从北面突破”并不简单。日军占领了苏北沿江城市南通、泰兴、江都(仙女庙)、扬州。蒋军盘踞陇海路以南的广大腹地,分为三大股势力。其中势力最大的是韩德勤,属顾祝同系,在进攻中央苏区时就是主力52师师长,当时任鲁苏战区副司令长官、24集团军司令官、江苏省长。手里能控制的实力约8万人。

其次是“鲁苏院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号称3万余人,实际2万多。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总指挥部在泰州,人称“泰州二李”。第三是江苏税警总团,4000多人,属财政部,是宋子文搞的部队,总团长陈泰运。财政部有钱,所以武器精良,装备整齐,薪金较高,不属于韩德勤的指挥系统。这三股势力虽说同属蒋军系统,但矛盾重重。

李明扬资格老,是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反袁战争,北伐战争中当过师长、副军长。他和李长江原是江苏保安处正、副处长,韩德勤包揽江苏大权后,被第89军军长李守维取代。后来李明扬得桂系扶植,组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隶属于桂系的第五战区。

陈泰运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贵州人,是同乡何应钦介绍给宋子文的,关系特殊。而且不久前还遭韩德勤软禁,是我地下工作者、苏鲁战区中将委员黄逸峰使他脱险回部队的,他本人和韩德勤矛盾很大。根据这一情况,陈毅提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发展苏北的策略方针。“击敌”是抗日战争的根本任务,“联李”是争取苏北中间势力,“孤韩”是孤立顽固派。

陈毅一直把同韩德勤争夺中间派作为抗日统一战线,解决苏北抗战指挥权的重要环节,数月之内三进泰州,与“二李”会晤,以后又亲自做苏北士绅,当过江苏省长的韩国钧、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阅兵总指挥朱履先等人的工作。他手下有一批统战工作的得力干部,像朱克靖、管文蔚、惠浴宇、黄逸峰等。陈毅还鼓励新四军干部与“二李”部队的军官交朋友。

当然,打开局面除了嘴皮子、笔杆子,还需要枪杆子。陈毅将“击敌”作为新四军的首要任务,没有对敌战斗的胜利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在苏北就站不住脚。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老六团编为挺进纵队第一团,并渡江北上江都大桥地区,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940年1月11日,约3000日军兵分三路进占扬中,挺进纵队留守部队及时安全转移。春节期间,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2月7日(阴历大年初三),扬州敌人倾巢出动,向大桥我军进攻,趁势烧杀抢掠。这一地区比较富庶,年货也比较充裕,日军下乡杀人放火,伪军跟着掠夺财物,老百姓年是过不成了,扶老携幼,慌乱逃难。挺进纵队第一团指战员怒火万丈,不待上级命令即向敌军发起冲击。

等到廖政国赶到,冲在最前面的第三营,30多个日军已经倒在战士们的刺刀下。敌人丢下抢掠到的满载着风鸡、腊肉、鱼鲞、年糕以及细软衣物的车辆骡马,也不敢原路逃回,狼狈不堪地向西窜去,第一团乘胜直追,直追到仙女庙前。从此,老百姓伸着大拇指,把新四军叫作“四老爷”“四将军”。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这两个名字还是大有来头的。新四军有个“四”,当地的老百姓就将痛击日军的新四军比作三国演义里的四将军赵云。而四老爷也不是封建称呼。苏北老百姓口里的‘老爷’,还有神灵、菩萨的意思,他们把土地、灶王、城隍都叫“老爷”的。称呼‘四老爷’,就是将新四军比作救星。连续几战之后,新四军在这个地方站稳了脚跟,苏北的老百姓纷纷传唱“当兵要当新四军,吃菜要吃白菜心”。

正当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顽固派却对新四军搞起了摩擦。3月22日,叶飞司令员把第一团、第四团的负责人找去开会(第三团的主力已编入陶勇当司令员的苏皖支队,挺进纵队在江都地区就是这两个团)。他给大家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司令员来的急电:3月4日顽固派以李品仙部进攻我军津浦铁路西的江北指挥部及第四支队司令部,而趁我军主力西援之际,韩德勤又调集万余兵力,于3月21日进攻我路东半塔集——中原局和第五支队后方机构所在地。半塔集仅有教导大队等机构共500多人,战斗人员少,武器装备差,情况危急,命令挺进纵队火速前去增援。大家怒火冲天,吼道:救兵如救火,立即行动!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稍做准备,第二天(23日)叶飞带着第一、第四团各两个营,从吴家桥出发,从邵伯湖西渡运河,跨越天(长)扬(州)公路,昼夜兼程急进。这段运河正好穿越邵伯湖,一片泽国。第一团前卫,参谋长廖政国早就派侦察参谋刘大观带领侦察排先头出发,筹集了一批船只,部队急行军赶到湖畔,立即上船夜间穿越邵伯湖。24日白天横跨天扬公路时,恰好与百余日伪军遭遇,第一团前面的两个连分头插上公路,拦头截尾,手榴弹劈头盖脑地在敌人堆里爆炸,炸得鬼子乱跑乱喊。大约一个小时,就把一小队日军和一个连伪军全部歼灭,俘虏日军一名。

部队前进到马集附近,这里已在半塔集东南,距离约20多里。侦察员发现顽军着装不很整齐,好像是个地方部队。刘大观哪把这部队放在眼里,既不请示,也不报告,带着侦察排一个猛冲,就冲进市集,打得顽军鸡飞狗跳。刘大观带着侦察排跟着溃退的顽军猛追,连下三四个村庄。前卫连跟在后面捉俘虏,共歼灭顽军千余,突破了顽军进攻半塔集包围圈的东南面。

叶飞司令员鉴于部队经过两昼夜连续战斗行军,疲惫不堪,为了粉碎顽军对半塔集的最后一层包围,下令25日在马集休息一天,打扫战场,查明敌情,恢复体力,以利再战。

26日部队由马集出发,仍以第一团为前卫,廖政国带着第二营,向半塔集方向攻击前进。顽军为击破我西来的增援部队,主力部队正由竹镇向马集攻来。两军接触后,第一团前卫第六连连长汤万益报告说:前面是集镇,国民党军队密密麻麻,挤得像蚂蚁搬家一样。侦察排捉到的俘虏供称是韩德勤部独立6旅第13、第16团。汤万益请示:敌军两个团,我军只有四个营,敌众我寡,而且与被围我军会合的任务迫切,是打下这个集镇,还是绕道向半塔集前进?

这个独立6旅是韩德勤的精锐部队,兵员足,大多是收容来的,而且有很多是经过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的溃散老兵,装备好,武器精良,战斗力不错,顽军内部称为“梅兰芳部队”,意思是唱主角的头牌。旅长翁达,军衔是中将,骄横不可一世。我军如不打垮它,如何解半塔集之围?

廖政国就在前卫连后面,大声喝道:“哪有不打之理!”立即命令吹冲锋号,亲自抱起一挺轻机枪,集中十来挺机枪一线排开,向敌人猛烈扫射,掩护部队冲击。前卫第六连连长汤万益,老红军,是个猛将,战争中伤了一只眼,人称“汤瞎子”,一听冲锋号响,抱起一挺轻机枪就冲向敌阵。顽军独立6旅还没有弄清怎么一回事,已给弹雨压得尸体填满河沟,还能跑的就四处溃散。

日军春节大扫荡,东西没焐热就被新四军打垮,百姓尊称“四将军”

【廖政国】

歼敌一个营,余敌向竹镇方向逃窜。挺进纵队与坚守半塔地区的我军胜利会师,并与从津浦路西赶来的苏皖支队取得联系。

27日,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副指挥罗炳辉率主力兼程东返。韩德勤见我军东、西两面援军都已到达,溃败之势已无可挽回,全线动摇。29日开始,我军全线反击,追歼逃敌至三河以北。

战后,江北指挥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中原局刘书记化名胡服参加会议。在会上,刘书记说:要敢于反摩擦。廖政国就对刘书记说:“我们在苏南遭受‘忠救’袭击,反击一下,就要被皖南军部批评,说这要破坏统一战线。

刘书记说:“顽军进攻,理在我方,为什么不能还击?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大敌当前,顽固派要摩擦,这是损害民族利益的,我们就要坚决反摩擦!”

刘书记还说说,顽固派搞摩擦是不得人心的,注定要失败的。接着他就以半塔保卫战为例说:韩军溃退如此之快,主要是政治上师出无名,不能提出讨伐新四军的口号,官兵均不愿打,屡次叫部队冲锋也无人来冲。围攻半塔的各路敌人,在遇到顽强抵抗后,愈攻愈使他们丧失意志。

刘书记的话,一下子解了官兵的疑惑。在之后的黄桥决战中,新四军能放开手脚痛击破坏抗战大局的顽固派,都是这次会议的深远影响。

从历史的事实证明,陈毅和刘书记都是具备卓越战略才能的军事指挥员。在新四军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果断采取灵活的策略打开局面,为新四军能在江北站稳脚跟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