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导读:

今天这篇选自《假如S老师在德国教历史》的其中某一章节。关于S老师的不当言论,很多人都忽略了她讲得最后一句。

所有批评S老师的人都选择性忽视了这句"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它在噪音中淹没了。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结果。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理性与区分式地讨论已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件关于德国与波兰的小事。虽说是小事,但极具借鉴意义。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其实很有教育深意,也是文明社会的成就。

自2006年与2016年起,德国与法国以及德国与波兰双方共同制定历史教科书。相同的内容,两种不同的语言。

世人皆知,德法曾经是世仇。

拿破仑在1806年攻下柏林,大摇大摆地穿越勃兰登堡门,并夺走勃兰登堡门上的"四人骑"(Quadriga)。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Quadriga

威廉一世1871年在法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此举对法国具有极大侮辱性。德国人顺便从法尔赛地下室拿回"四人骑"(Quadriga)。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1871年在法尔赛宫举行的皇帝加冕仪式。中间穿白制服的是俾斯麦。

1918年,战败国德国在法国签署《法尔赛协约》。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一份为二战埋下伏笔的协约

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巴黎。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希特勒"到此一游"

1945年,战败后的德国被"瓜分",德国西南地区由法国"接管"。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左下方是法国占领区,以及柏林的一部分。

双方来来回回一共斗了139年(1806年到1945年)。百年世仇的说法名符其实。双方对彼此都干过侮辱性极强的事。双方都有恨对方的理由与痛点。

假如德法两方都不懂得或不愿意反思历史以及战争(悲剧)是怎么来的,即使德法世仇不会延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友谊。

假如没有德法的和解,就没有今天的欧盟。当下世界格局也会是另外一番场景。

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台后第二天就访问法国,会见了马克龙。反之亦然。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德法历史教科书: "1945年后的欧洲与世界"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德波历史书在2020年已出版第四册。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经历的何种悲惨遭遇无需赘言。为了便于治理,整个波兰知识分子与精英阶层全部被纳粹屠杀或驱逐。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德波历史教科书: "欧洲 -- 我们的历史 "

假如波兰人(受害者)因当年所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而永远去恨德国人(加害者),双方都不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避免悲剧重演,二战过后70多年的今天,德波有可能共同制定历史教科书吗?

德方这一边也作出了积极回应,比如永久性放弃前东普鲁士领土(4+2协定),划清边界以及前德国总理勃兰特(积极推动新东方政策,缓和与前东欧国家的关系)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都属于对历史的反思。

勃兰特当时也顶着来自德国境内,包括社民党内部的压力。他被保守派的在派野党基民盟骂成是"卖国贼"。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197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国"卖国贼"勃兰特

据德媒报道,即使时任波兰政府比较偏右,时常向德国提出战争赔款,但波兰官方在与德国共同制定历史教科书方面却没有做出干预,要求德方必须按照波兰的视角撰写历史教科书。

德法波版的“不应该永远去恨,而是去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看过关于S老师原视频的人应该知道,录制该视频的学生在一边录,一边讥讽说:"哈哈,思考战争是怎么来的?"由此可见,在国内教室缺乏反仇恨教育,缺乏对历史的反思是普遍现象。

从这位学生的语气中能察觉到,思考战争是怎么来的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各种比较都有其短板。比较的目的是起到某种积极的借鉴作用。

我之所以用德法与德波共同制定历史教科书这么一件小事作为案例,不是拿它作比较,也不是刻意让德法"赢一回",而是想说,只要"不去恨对方,反思战争的起源",即便是百年世仇也有化敌为友的可能。德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假如今天的法国人把1871年视作国家"耻辱日",每年都强调"不忘国耻",一心想着如何向德国复仇。德法之间会有友谊吗?

假如今天的德国人把1918年视作国家"耻辱日"(某些极端右翼的确这么想),每年都宣传"不忘国耻",一心想着如何对法国"血洗前耻"。德法关系会如何?今天的欧洲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建立在仇恨基础上的"不忘国耻"最终会走向生灵涂炭。最后一位将仇恨版"不忘国耻"发挥到极致的德国人是希特勒。

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不忘国耻"更有可能迎来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幸运的是,德国,法国与波兰都没有走上恨对方的路上(即使有时候会出现意见分歧)。今天的欧洲是反思版的欧洲。

多一点反思,就会少一点爆发战争的概率。世界也会更安全一点。你说呢?

RECOMM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