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期省长大还是督军大?又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

二十世纪初期的那段日子,清政府刚刚崩塌,我国还处于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还没有确立起管辖权,各地的军阀势力谁都不服谁,名义上的北洋政府根本无法制约他们。所以,在那个时候,衡量权力的标准就是谁的枪多,谁的人多。为了安抚这些地方军阀,北洋政府只得封他们为各地辖区的长官,例如一省的督军或者省长。

民国时期省长大还是督军大?又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

从字面上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省长那肯定是老大啊,督军都得听省长的脸色。实际上并非如此,督军顾名思义就是管军队的,而民国是什么情况?那就是谁军队多,谁就厉害。因此,省长就是一省的二把手,真正的权力还在督军手中。给大家举个例子吧,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到四十年代初期,有一段时间里的国民总统是林森,可是,当时权力最大的人是谁?蒋介石,为什么他比总统还大?因为他手里有军队。

民国时期省长大还是督军大?又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

其实,在北洋政府成立初期,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各大军阀割据势力也不敢做得那么明显,毕竟袁世凯就是最大的军阀。各地的省长有了袁世凯做后盾,加上督军也不敢太肆意妄为,两者的关系还算和谐,谁都不用特意去讨好谁。

而且,督军和省长这两个职位并不是终身制,在民国时期,官员的调动是很频繁的。所以,民国初期的督军完全没有后来的风光,毕竟首先有北洋政府制约着,其次谁也不知道自己过几天会不会被调走,自然也就没什么必要太目中无人。

民国时期省长大还是督军大?又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

不过,袁世凯死了以后,各地的军阀势力就显得有点散乱无章,北洋政府没人有资格号令他们。看起来,各个省的督军都是听从北洋政府号令的,实际上他们内心早已经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北洋政府已经乱了,动乱也不远了,手里多掌握点军队才是硬道理。一开始,督军们表面上还没怎么猖狂,各省省长也都有一定的权力。时间一久,各大军阀开始各自为政,民国成为了军阀的民国,省长已经毫无意义。就这样,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力量,都被各省督军握到手里。

民国时期省长大还是督军大?又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

关于督军逐步掌控地区权力,有一个例子非常典型,那就是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一开始被调到了奉天省,据说那个时候他手上可是有着一个师的。可是实际上呢?这个所谓的师总人数不仅还不到一万人,并且大部分都是土匪出身。其实,张作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弊端,因此他大肆吞并周围的土匪势力,可是人口提上去了,战斗力还是没什么变化。后来,他决定先发展经济,这样才能有足够的钱养更好的军队。

民国时期省长大还是督军大?又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很简单

为了赚钱,张作霖扩张了对日本和苏联的贸易。不得不说,张作霖能够称霸一时是有原因的,他的目光非常长远,有了钱以后,他依旧把重心放在发展军事上,花了大量金钱从欧洲进口了最先进的武器。在1926年的时候,张作霖手底下有超过二十万人的军队,并且配备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战斗力堪称民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知道,后来日本入侵我国是先进入东北,张作霖在世之时,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到设计害死了张作霖以后日本人才敢进一步行动。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大部分时候,省长只不过是虚名,真正处于权力中央的还是掌握着军事大权的人,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就算在古代,造反的也往往都是手握重兵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