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引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杨得志司令来武汉军区,想起了曾经的功臣,特意派警卫员来到他所在的石溪大队寻找一位农民,他就是朝鲜战争的一等功臣刘祚坤。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老人

当警卫员奉命找到刘祚坤,直截了当地问道:

“我是奉杨得志司令找您的,想问你愿不愿意跟着老领导工作呢,和组织上有什么要求或帮助呢?”

刘祚坤深知这是领导的一片好意,但还是摆摆手拒绝:“

我在这里很好,我胜任不了这项工作,还是在家乡务农吧。”

他还说:“尽管如今年过半百,但还能自食其力,身体还算健康。请首长放心,我绝对不会丢我们志愿军的脸,留在农村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两年后,杨得志再次派人寻找刘祚坤。由于刘祚坤外出为别人做木工不在家中,便留下一封信。

信中传达了杨得志对这位老兵的问候,特意嘱咐家里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帮助解决。看到这封信,刘祚坤眼含泪花,喃喃说

:“感谢首长对我的牵挂,我没有什么困难。即便是有,也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

接着刘祚坤便继续守着自己的土地,继续默默耕耘着,从未和外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杨得志将军

一、现在也是我报恩的时候了!

刘祚坤出生于1927年,家乡在鄂南石溪村,家里世世代代务农,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种田的普通人。

在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中,贫苦的农民也难逃厄运。在战乱中,刘祚坤的双亲相继死去,刘祚坤便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在朴实善良乡亲们的照顾下,刘祚坤才勉强活下来。

由于刘祚坤手脚麻利、干活勤快,村子里的木匠刘老汉对他很喜欢。再加上他无依无靠,便破例收他为徒。

刘祚坤认真跟着师傅学习,没几年便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

到了18岁,在乡亲们的撮合下,刘祚坤与邻村的彭爱玉成婚,他总算有了一个小家庭,不再是只身一人。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旧时候的木匠

1949年,刘祚坤的儿子出生了,他给儿子取名叫柳应恒。之后的两年,他和妻子相继生下了次子、三子。

以毛泽东为核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军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分到了田地,男耕女织,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刘祚坤盘算着发挥自己木匠的手艺,给孩子们攒下一些积蓄,以便给孩子们盖几间房子。

就在这时,美国将战火燃到鸭绿江边,激起了人民汹汹的爱国热潮。即便刘祚坤仅仅是一介农民,也想要穿上军装,报效祖国。

1951年底,刘祚坤将自己想要当兵的想法告知了妻子。起初,妻子怎么也不同意。毕竟古来征战几人回,更何况是和美帝国主义这么强的军队,这一去很有可能就会在战场上丧命。

但刘祚坤执意要当兵,他劝妻子:

“想我从小没有父母,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有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好生活。如今,美国人欺负到我们头上,现在也是我报恩的时候了!”

终于,妻子松口了,答应了他的这项请求。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朝鲜战争的物资

报名结果下来,由于他有眼病,没能如愿当成兵,他便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这次,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1952年,在他的再三请求下,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这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刘祚坤与自己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们告别,踏上了异国他乡。接着,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一连一排三班的普通战士。

1952年,他所在的部队奉命从湖北安陆步行来到汉口。接着,他们乘坐火车直接来到祖国边境安东。

战友们用白布条写上自己姓名、籍贯、通信地址,刘祚坤也学着他们这样做。

不久,他们来前线。在朝鲜这块土地上,刘祚坤扛着笨重的机枪参与了狙击战;蹲在山洞里攻打敌机;跟随部队到处转战。

在陌生的朝鲜战场上,刘祚坤作战勇猛,多次与战备武器强大的美国士兵们战斗。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朝鲜战争中

1953年2月,部队将他分配到兵站。在他所在的部队中,很多人都抱怨不能带兵打仗,不愿意一直在这里工作。

还有战士们在背地里说:

“兵站的工作可是不行,即便是从早忙到晚,别人立功你照样没得说。”

对于这些言论,刘祚坤一概不理会。他认为,只要是认真努力,在那里都能做出好成绩。

兵站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守卫和管理火车站的军用物资和仓库。这下,李作坤的木匠手艺派上了用场。

平日里,他完成值班任务后,便拿斧刨锯锉开始忙活起来。这天修理门框,明天修修库房。刘祚坤踏实苦干的精神,鼓舞了兵站战士们,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一时间变高了。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年轻时的照片

看到仓库到处堆积着废旧物资,刘祚坤心中暗想:“这些都是祖国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可不能就这样浪费。”

于是,他便独自一人到处收集破席子、旧木箱、废油桶。短短几个月,便收集了整整六个车皮的废旧物资。

一次,刘祚坤外出巡逻时发现山沟有几张旧席子,正准备收好。他发现下面有500多斤黄豆,他赶紧将这些黄豆清理出来制成豆腐,战士们饱饱吃了一顿。

还有一次,刘祚坤仓库检查物资结束后,看见河沟里有许多油桶。他暗想这些东西可能有用,便跳入河中将这些油桶捞出来。

捞上来一看,结果是两大桶汽油和20多桶“毛必鲁”油。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朝鲜战场上的汽油桶

就这样,刘祚坤在自己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着。同时,他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战争能早日结束,早日和家人团聚……

二、一夜之间,刘祚坤成了英雄

1953年4月26日晚上,刘祚坤一夜之间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和榜样。

来到朝鲜后,刘祚坤无时无刻记得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

:“在战场上,就是要为祖国和人民立功,不能提着鞋子回国,要戴上光荣花回去。”

4月26日的晚上,刘祚坤像往常一样在山洞值班,守护朝鲜人民军从苏联运来的5个车皮的航空汽油。由于刘祚坤部队的同事全部外出执勤,看守营房的仅有他一人。

这天深夜,两架美军的B62型战斗机朝着车站开始轰炸。不久,一个装满汽油的车皮瞬时间被炸中,随后便开始燃烧。

听到爆炸声的刘祚坤见状,赶紧抓起一把铁锹来到车站。

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赶紧来救火,赶紧救火啊!”

只见车站上烟火弥漫。伴随着汽油爆裂的巨响,一股粗大的火柱直冲云霄。周围的火势越来越严重,一时间土石飞扬。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朝鲜战争中的战士们

眼见着敌人的攻势还未结束,一直朝着起火的地方继续进行扫射。刘祚坤意识到形势不妙!

朝鲜战场上的物资匮乏,这些航空汽油非常珍贵。要是全被美军摧毁,这可就惨了。

刘祚坤想都没想便冲上去,奔过铁轨,越过弹坑,踏着火苗来到已经起火的车皮前面。见第一辆车皮已经没有抢救的余地,便冲到第二个车皮面前。

他一手抡起铁锹朝着已经被炸变形的车门前,费了好大劲终于打开了车门。他赶紧跳上车,抓住油桶赶紧朝着空旷的地方滚,20桶汽油很快“脱离危险”。

敌人依旧没有停止进攻,子弹朝着车站继续扫射,车厢上被打得直冒火花。附近汽油被点燃,火势一直蔓延到车厢顶上。

烈火和浓烟的双重包围下,刘祚坤只能眯着眼睛,继续“抢救”着那些油桶。

不久,一位朝鲜人民闻讯赶来。见只有刘祚坤只身一人在抢救,便加入进来。于是,刘祚坤继续在车上将油桶往车下滚,这位朝鲜人民便帮忙将这些油桶推向安全地带。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晚年照片

一不小心,油桶砸住了刘祚坤的脚,瞬时间鲜血淋漓。他继续忍着伤痛,继续往下滚油桶。

不久,人民燃料局二厂副厂长车永俊闻声赶来,也参与到抢救中来。

没想到,敌人的飞机又来了。车永俊赶紧喊了一声:

“飞机又来了,注意防空!”

一旁的刘祚坤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抢救”油桶。车永俊见形势不妙,赶紧跳上车,将他拉下车厢,在一个弹坑里掩藏。

等到敌人的攻势结束,他们又开始了“抢救”。

经过敌机新一轮的扫射,车厢上的火势越来越严重,车厢的油桶被烤得吱吱作响,再严重就要爆炸了。

朝鲜人民战士和志愿军闻讯赶来,没多会便剩下的油桶“抢救”下来了。

抢救结束后,刘祚坤早已经精疲力竭,再加上身上的伤势严重,便晕过去了,被动到了该连的战斗医院。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人民志愿军的饭票

次日,朝鲜人民军燃料局派人来到刘祚坤所在的医院慰问并致谢。之后,朝鲜的上级机关相继两次派人了解他的英雄事迹,并且还拍了照。

刘祚坤怎么也没想到,在后方执行保障任务,他也能建立战功。一夜之间,刘祚坤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1953年,历时三年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定》,刘祚坤心中也是一片光明。

1954年,受朝鲜人民燃料局二厂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特批刘祚坤立一等功。

之后,朝鲜劳动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共同授予他“一等功臣”的荣誉称号。

当时,抗美援朝中的“一等功臣”仅有99名,湖北只有刘祚坤这么一位。不久,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再次授予他“二级战士”的荣誉勋章。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人民志愿军荣誉勋章

1954年,刘祚坤随同朱德、彭德怀,乘坐飞机来到朝鲜平壤的毛泽东广场,一同参加了抗美援朝表彰大会。

在表彰大会上,刘祚坤受到金日成的亲自接见。

表彰大会上,金日成还向全军将士介绍了刘祚坤的英雄事迹,同大家讲述抢救出人民军燃料局的85桶汽油,还夸赞他充分发扬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座的参会者听到刘祚坤的事迹,无一不深受触动,为他奋不顾身抢救物资的行为而感到动容。金日成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后,彭德怀、邓华、洪学智、杨得志、甘泗淇等将领纷纷为他题词。

其中,彭德怀题词:革命英雄,永远起带头作用。

三、婉言拒绝组织安排的工作,隐姓埋名40多年

硝烟散去,刘祚坤跟随部队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组织上要为这位功臣安排到更好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效力,但刘祚坤婉言拒绝。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荣誉证书

对此,他是这么说的:

“我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建设国家需要有文化的人,还是让这些人来吧,我想要回到家乡,将这里的山山水水改造好。”

领导不同意他的请求,让他担任高桥区人民武装部部长。但他觉得自己担当不了这项重任,便主动请辞了。

1956年末,刘祚坤请假回家探望亲人,心中热烈期盼着看看还未见过的孩子。一到家,他才知道出世的女儿还未满一岁便得病夭折了。

得知消息的刘祚坤深知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对家人亏欠太多,便对妻子说:“这些日子里,你和孩子们受苦了,我保证今后再不走了!”

1956年,刘祚坤回到石溪村,安安心心成为农民开始种田。在村子里,他绝口不提自己在战场上打仗的那些英雄事迹。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在山村劳动

不知道何时,他“国家二级战士”和“一等功臣”的勋章被人偷走了,他暗自伤心了好几天。想起战火纷飞的那几年,他便会在借着昏暗的灯光翻看自己的证书和纪念册。

偶尔聊到战场上的事情,他从来不提自己领受的那些荣誉。他认为这些是一名军人战士应该做的事,根本不值一提。也没有以此作为本钱,同政府和组织争待遇。

每个月,他靠着领到政府给他每月7块钱的补助,在乡村默默无闻耕耘着。

儿子到了当兵的年纪,他也曾鼓励儿子继续自己的事业,继续当兵。但几个孩子们在困难时期吃不上饭营养不良,身体不够格,没能实现这个“当兵梦”。

孙子们出生后,他便将希望默默寄托在他们身上,实现他的夙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兴起,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开始在农村迅速推行,刘祚坤带着家人在责任山和责任田辛勤耕耘着,只为了自己的几个孙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在老家

平日里的刘祚默默无闻,做得永远十分艰难。他带着乡亲们植树造林,修桥铺路。因此,乡亲们都称他是“大善人”、“活菩萨”。

这时的刘祚坤家境依旧十分艰苦,全家总共19口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家里唯一有现代气息的便是灯泡,最值钱的仅是的两口棺材和盛放谷子的木仓,再也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因为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常常教育孙子们:“我大字不识,没能为国家效力,你们可不能像爷爷,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

1997年的一天,刘祚坤的孙子刘建光从书店买回一本名叫《中国战争史内幕揭秘》。见爷爷不识字,便一字一句地读给爷爷听。

听着听着,刘祚坤便失声痛哭。见爷爷哭得如此伤心,孙子便小心翼翼地问:“爷爷,你怎么了?”

刘祚坤和孙子说:“建光啊,书里的这些英雄都是爷爷的战友,他们都死在战场上了。只有爷爷幸运地回来了。相比他们,我不知有多么幸福。”

孙子这才知道爷爷曾经是朝鲜战争中英雄。也是在刘祚坤的影响和教育下,他准备报名参军,但因为体检不达标,没能如愿以偿。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四、孙子参军被拒,特等功臣重现人间

1988年,中国发生了抗击大洪水的战斗,看到电视里的那些英雄,他便给远在深圳的孙子打电话让他继续报名参军。

这次,孙子刘建光体检终于达标了。正当爷孙沉浸在喜悦当中,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镇里当兵有指标,孙子再次被刷下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刘祚坤再也按捺不住了,从床底下摸出一个早已经发黄的纸包对孙子说:

“走,我们一起去民政局找那些领导评评理。明明你已经体检合格了,凭什么不让你去当兵?”

就这样,爷孙俩便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湖北省咸宁市民政局双拥办事处。

翻开《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刘祚坤直言不讳地说:“这位同志,我是朝鲜战场上回来的一名老兵,想让我的孙子刘建光继承我的志向当兵,你们怎么不给一个机会呢?”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左三为刘祚坤

说完,他便掏出一等功臣、二等战士证书拍在办公桌上。

双拥办主任打开纪念册和证书,这才知道此人便是湖北的“特等功臣”。之后,组织上又找到刘祚坤在朝鲜战场上的入党介绍人,进一步确认了他就是刘祚坤本人。

“一等功臣”重现人间,惊动了当地的各大领导,而他送孙子参军的事迹也在当地传开了,当地的领导知道他的事迹也感动不已,还明确表示:只要

你孙子的身体合格,不止送一个,优先送你的两个孙子当兵。

听到这些,刘祚坤这才安安心心回家了。

1998年12月28日,咸宁市举办了九九迎春晚会。身为老战士,刘祚坤受邀参加,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

会后,为了解决老人家中的困难,特意帮助他解决了家中“住房难”“看病难”“生活难”三个问题。

70年代,杨得志寻找埋名40年的一等功臣:愿不愿和老领导一起工作

图|刘祚坤的孙子刘建光

政府领导专门组织筹集资金为他盖一间新房子,送他到光荣院休养,组织医生为他治疗战争中留下的哮喘病和创伤。

对于政府的这些请求,刘祚坤都严词拒绝了。对政府的优待,他并不在意,只有一个要求:

送孙子去当兵,继续为祖国效力!

对于刘祚坤拒绝政府对他的关照,很多人都表示不解,但他只是淡淡说道:“和战场上死去的战友们相比,我活下来已经很幸福了,怎么能继续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呢?”

1999年9月24,身为抗美援朝功臣的刘祚坤,有幸参加了国庆50周年大典,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自接见和握手。

2003年,刘祚坤走完了自己灿烂又辉煌的一生,享年79岁。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和风骨永远值得我们后辈永远学习和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