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苏出土千年古墓,打开棺椁后,伸出一条大白腿,专家:快盖棺

据《马王堆汉墓》所载:1972年1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发掘马王堆汉墓,三个月后,一幅巨大的棺椁出现,发掘过程中出现的四道“防腐措施”令专家对棺内的尸体充满了“期待”!4月29日凌晨,西汉第一代长沙轶侯利苍的妻子,一位名叫辛追的贵妇人的尸体,露出了她的“真面目”,她依然面容姣好,五官清晰可辨,头发光鲜,肌肉具有弹性,四肢关节可以活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已经在地下沉眠了两千多年!于是“中国的木乃伊”震撼了全世界!

无独有偶,2002年7月,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城郊惊现一座西汉古墓,考古队在其中发现了我国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凌氏惠平”!

江苏出土千年古墓,打开棺椁后,伸出一条大白腿,专家:快盖棺

尽管“辛追夫人”出土在前,但“凌氏惠平”依然令专家们无比重视,因为她太神秘了!

工地惊现西汉古墓

据《连云港日报》所载:2002年7月7日,一个挖掘机师傅在连云港西南城郊花园路的工地上作业时,挖出了一具完整的棺木,看样子年代颇为久远,挖机师傅立即停止作业,向有关部门报告,下午5时左右,连云港市文管办的工作人员赶到了工地,经过初步勘探,他们断定这应该是一座汉代古墓,确认是古墓后,工作人员着手封锁工地,等待进一步发掘。

次日,文管办工作人员与博物馆人员再次来到工地,这次他们带来了专业的考古队,考古队立即进行保护性发掘,很快古墓内露出了四具保存完好的棺木,从形制上看,这是一个“一穴两椁四棺墓”,考古队将四具棺木带回连云港市博物馆,准备开馆查看。

古棺惊现“大白腿”

考古专家按从1到4的顺序将四具棺木编了号,然后按顺序打开棺盖,1号棺和2号棺内只有白骨和少量的陪葬品,但当工作人员打开三号棺时,预料中的白骨没有出现,印入眼帘的是棕褐色的棺液,突然!棺液中浮出了一条雪白的腿,“是湿尸啊”,专家大叫一声,接着又大喊“快盖棺”!

江苏出土千年古墓,打开棺椁后,伸出一条大白腿,专家:快盖棺

“湿尸”的出现非同小可,在这之前全国只出土了两具,因此必须在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开棺,以免湿尸遭到损坏!

一切准备就绪后,工作人员再度开棺,将其中的“湿尸”取了出来,经医生鉴定,这具“湿尸”为女性,身高1.60米,年龄大约40岁,尸身皮肤基本完好,肌肉牵拉有弹性和韧性,神经和内脏器官保存基本完整。

棺内发现的一枚龟钮铜印显示她的名字为“凌氏惠平”!

身份之谜

“凌氏惠平”的发现令专家们振奋不已,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疑惑,首先她究竟是何身份?2号棺内的白骨是这座西汉古墓的男主人,在其棺内也发现了一枚龟钮铜印,但上面的字迹已然磨损,不能辨认。

江苏出土千年古墓,打开棺椁后,伸出一条大白腿,专家:快盖棺

但男主人棺木内侧刻有“东公”二字,据《汉书》所载,“东公”即有名望的人,这说明墓主人的地位不低,非富即贵,此外,在汉代只有太守以上的官吏才有资格使用龟钮青铜印,如此看来,男主人应该是西汉高官,级别最起码在太守之上。

但令人奇怪的是,“凌氏惠平”为何也有资格使用龟钮铜印呢?难道她也被封了侯?更令人不解的是这座西汉古墓比较简陋,仅有80多件陪葬品,且大都不是贵重之物,这与二人的身份极不相符,堂堂太守以上的高官,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简陋的墓葬!

尸身不腐之谜

身份之谜暂且不说,最令专家不解的是“凌氏惠平”的尸身为何不腐,“辛追夫人”之所以尸身不腐是因为其棺木的六面包围着1万多斤木炭,然后是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的白膏泥层,最外面是厚厚的堆土,保存环境和条件相当好,但“凌氏惠平”的墓穴除去一层白膏泥外再无其他防腐手段,她的尸身为何能够不腐呢?

专家们刚开始认为棺内棕褐色的棺液有防腐效用,但经过检测,这些棺液的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换句话说,这些棺液非但没有防腐的效果,反而极其适合细菌的生存!

江苏出土千年古墓,打开棺椁后,伸出一条大白腿,专家:快盖棺

既然如此,“凌氏惠平”为何能够在这种棺液中维持尸身不腐呢?此外,四具棺木,其中2号棺还是她的丈夫,为何偏偏只有她能够尸身不腐呢?

小结:

虽然“凌氏惠平”身上还有诸多未解之谜,甚至就连其身份都是一团迷雾,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具“湿尸”与“辛追夫人”一样价值绝世,都是中华民族的无上瑰宝,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妥善保护!

至于“凌氏惠平”身上笼罩的迷雾我们也无需太过着急,现在无法“揭秘”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参考资料:《马王堆汉墓》《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