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与作战,就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而这场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及世界格局的战争,其实从二战结束时候就埋下了祸根。

三八线
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投降
侵略的战争终究不会胜利和长久,在亚太和太平洋战场发动侵略的日本终于到了穷途末路。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半个月后,也就是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就此拉开了美国和苏联在朝鲜半岛的角逐。
日本无条件投降
虽然朝鲜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是并没有摆脱其坎坷的命运。
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从成立之初,就决定了最终将走向战争,因为一个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支持,一个靠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支持!
终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而爆发后不到两天,华盛顿政府就决定参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以最快的速度决定了要参加这场战争呢?
已经积蓄了三年的冷战能量
自1945年结束二战开始算,联手终结了法西斯主义的两大大国苏联和美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却已经“反目成仇”了,因为二者都有一个世界大国的梦想,却拥有着截然对立的政治形态,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开始了。以美国、北约组织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华约组织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展开的一场除正式交战以外的多领域对抗。
1946年,丘吉尔访美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美国总统杜鲁门
虽然离1955年形成最终的两极格局还有一定的时间,但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冷战已经蓄力三年了,而二战日本投降时候留下的朝鲜格局无疑为冷战在东方提供了土壤。
美国政客的叫嚣
朝鲜战争爆发没多久,南朝鲜及其军队就大溃败的情形完全惊呆了大洋彼岸的华盛顿政客,华盛顿政客们感觉到,如果南朝鲜及其领导的军队如果解体了,那么朝鲜半岛将会成为一个完全的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那对美国占领日本的战略将会是致命的影响。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
一个叫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政客(虽然在杜鲁门时代可以说是籍籍无名,却在埃森豪威尔政府成为了国务卿),以“战争边缘政策”而臭名昭著。提出了即使要冒着苏联采取行动的危险,也要出兵干预朝鲜半岛的局势,这也就成为了最初美国对朝鲜半岛的行动方针。
可以说这种思想基本上就成为了一种流行病,后面所有的决策都是为了证明出兵朝鲜是“名义正确的”。当然,作为杜勒斯,没有能力左右什么,但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可以。
布莱尔大厦的会议
获悉南朝鲜岌岌可危,汉城即将失守的消息,当时正在日本东京的国务卿艾奇逊,除了将此事提交给联合国,还急电了在密苏里州大独立城度周末的杜鲁门,杜鲁门于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朝鲜时间6月26日,美国时间6月25日)下午飞回了华盛顿,在飞回华盛顿的路上,杜鲁门就坚定了出兵干预朝鲜的决定,其后来说:
“如果自由世界不加干预,允许共产党强行进入大韩民国,那么在强大的共产党邻国面前,就没有反抗侵略和威胁的小国了。”
杜鲁门回到华盛顿的当天晚上,就在布莱尔大厦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第一次会议出席人包括了艾奇逊及其助手、还有美国国防部及军方的代表,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虽然此时的决策并没有到并不可以更改,但是基本上坚定了各界出兵朝鲜的决心,并基本上达到了“民意正确”。
正所谓一个研究美国政治的学者阿里克赛斯.德.托克维尔说的那样:
在美国被选为公务领导人的人,也许会时常不守信用,或常犯错误,但他们却不敢与大多数人故意为敌。
因为以共和党为首的主战派加之在国内已经形成的“民意”,让一切都箭在弦上。
虽然安理会针对朝鲜半岛出台了决议,但显然被北朝鲜无视了,北朝鲜的攻势让汉城岌岌可危,艾奇逊坐不住了,要让杜鲁门再次召开会议,尽快决策。布莱尔大厦的第二次会议,在6月26日召开了,产生了三个决定性的决议:
1、取消对美国空军、海军的限制,他们可以随时攻击北朝鲜军队,包括装甲兵和炮兵;
2、在当前阶段,攻击范围仅仅局限在三八线以南,不得越过三八线;
3、责令第七舰队防止台湾和中国共产党之间进行军事行动。(第三条决议跟艾奇逊访日及驻日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有关,这是另一个故事,此处不赘述了)
就这样,在这三条方针的指导下,随着麦克阿瑟仁川登陆的意外成功,北朝鲜军队腹背受敌,很快朝鲜半岛的局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越过三八线与跨过鸭绿江
不过,即便如此,如果美军坚守决议第二条,不越过三八线,那么朝鲜半岛的形势又是另外一番情形,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国务院却不在这个框架内行事,妄图摧毁北朝鲜,在朝鲜半岛建立一个由李承晚统治的统一朝鲜,不惜把炮火引到鸭绿江边,甚至将炮火烧到了中国丹东等地的边境上(虽然称是误伤,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让中国感受到了空前的领土威胁。
中朝边境,一江之隔
9月30日,也就是仁川登陆成功不久,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强硬讲话: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前,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
“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
这番警告被杜鲁门视为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没有被重视,反而被认为是中国对美国的宣战。
出兵朝鲜
其实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响第一枪,中间有了四个月的时间,其实对是否出兵朝鲜,中国是非常纠结的。因为中国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卷入这场战争对国家发展不利。
前苏联解密档案表明,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脑指示中共派兵介入,但是直到10月初,中国政府仍然未能对参战与否做成最后决定,中间经历了很多讨论:
十月初,周恩来赶赴莫斯科跟苏方讨论参战问题;
1950年10月4日,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抵北京商讨朝鲜问题,
1950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才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而作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安东(今辽宁丹东),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再一个就是麦克阿瑟这个战争狂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如果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后果不堪设想。
志愿军度过鸭绿江
终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支援朝鲜,保家卫国”的战斗!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但这却是被两极格局对抗卷入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