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战争最难一战:两位元帅32万兵力,血战6个月才最终拿下

解放战争时期,你知道哪一场战役最难打吗?大家所熟知的辽沈战役中的沈阳、淮海战役的徐州、亦或是平津战役的北京,其实都不是。在解放这座城市时,我军总计出动了三个兵团九个纵队,超过了三十多万的兵力,不仅如此,还有两位开国元帅的亲自指挥坐镇,才将其拿下,这就是山西的太原地区。很多城市都被轻而易举的拿下,为什么山西太原却迟迟未能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又是具有什么优势,让我军出动如此大的阵仗?

其实在民国时期形成的军阀众多,但是存在的时间却普遍都不久,除了有名的山西王阎锡山。在武昌起义之后不久,阎锡山便当上了山西的都督,后来自然而然的山西省便成了他的地盘,之后,阎锡山便对山西进行了长达38年的掌控,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兵败出逃,掌控才结束,人民才真正的成为主人。客观来说,这个时期刚好是国共内战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三大战役也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注定会分崩离析,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解放还没有到来,真正的胜利也差了最后关键的一步,而原因就是始终“坚守”山西地区的阎锡山还未投诚。于是便有了打响解放太原的这一战。

解放战争最难一战:两位元帅32万兵力,血战6个月才最终拿下

1948年10月5日,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久的城市攻坚战------太原战役终于打响了。放在旧中国,山西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地区,自从辛亥革命结束后,军阀四起,晋系军阀阎锡山就一直统治着山西,总共历经北洋政府、中原大战还有后来的抗日战争,直到解放战争中才被连根拔起,结束统治,而阎锡山也是中国历史上资历最老的军阀之一,四十年的时间,足够阎锡山一步一步掌控山西的方方面面,要想彻底打掉这个势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阎锡山对山西的熟悉掌控,还有其地势的因素。山西省太原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地势是稍有复杂的,三面环山,整体上来说是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太原还是山西省的中心城市,是北方重要的工业中心,阎锡山在此经营多年,早就打造了坚固完善的军事防御工程。因此即使是解放军来势汹汹,阎锡山也从未有过一丝慌张,而是不断地加固对于太原地区的防御。正因为阎锡山有坚固的碉堡,对于我军来说,硬打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徐向前元帅认为,要想将阎锡山所建立的这个军事防御体系瓦解,就要先从周边打起,逐渐让太原城孤立无援,到时候才能一举歼灭,但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好做,清扫障碍的过程也让我军的损失惨重,晋绥军狡猾无比,借助山西易守难攻的地形地势,躲在碉堡不出,战况愈加激烈,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双方比较,从军事力量上来看,阎锡山的部队从不缺少装备精良的武器军火,再加上太原城内本身就有专门生产武器弹药火炮的工厂,所以武器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会是忧虑的事情,但我们却没有如此充足的后方补给;从兵力上来看,阎锡山城内兵强马壮的精兵至少有十多万,而徐向前元帅率领攻打山西的兵力最多只有八万人,人员上的悬殊差距,也是我们难打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我军刚刚经历过多场战役,人员损耗巨大,部队急需调整,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去作战。

解放战争最难一战:两位元帅32万兵力,血战6个月才最终拿下

而就在1948年的5月份,徐向前元帅因为长期的劳累病倒急需休养,等到他的身体稍微有些好转,便坚定地又一次回到了指挥前线,同时还担任了华北野战军的第一兵团总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元帅出山之后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自己的老家山西,丝毫没有犹豫手软,很快就拿下了临汾,当然,速度之快,来势之凶猛,阎锡山还未及时做出反应,就已经失去了太原重要的一大门户。随后,阎锡山依据我军的作战计划,迅速调整计划,集中兵力守卫在晋中一带,在防御我军的同时,还加紧了工事的修筑,准备与我军来个长期作战。因为随着临汾的失守,晋中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此地一旦失守,太原城就真的是孤立无援了,其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样的计划又怎么能阻挡这位常胜将军的步伐呢?为了尽快解放山西,徐向前元帅又一次成功的拿下了晋中,短时间内就解放了山西省的这两大门户,重重打击了阎锡山的精锐部队,为之后的解放太原一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8年10月5日,解放军开始主动出击太原城,先通过一些小的外围战役阶段太原城内守军的退路。就在这时,华北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为了稳住傅作义,不让其南逃,最终决定太原解放之战暂缓,围而不攻,等到平津战役告一段落再回头拿下太原。傅作义是个有才能的军事家,如若放任他出逃,势必会成为我军在解放战争的一个绊脚石,而这时的徐向前又一次因为过度的操劳病倒,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需要修养,就这样,太原一战直到平津战役结束,才真正的打响。

解放战争最难一战:两位元帅32万兵力,血战6个月才最终拿下

1949年1月,我军集齐了三个兵团的兵力前来增援,援军共达24万人,再加上徐向前元帅的八万人的部队,攻打太原城的兵力多达32万人,与当时太原的守军相比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尽管是这样,太原战役依旧是很难打,毕竟这可是阎锡山最终的老巢,这几十年里,他将太原的防御工程做得非常好,建有众多的碉堡群,所以说无论怎么样,阎锡山也不会轻易的放弃太原,拱手相让,哪怕最后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时,因为徐向前元帅的身体实在是不适合再去前线了,随后解放军副总司令、一野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便来到了太原,与徐向前一起指挥作战。原本我军做出的战略是,以围困瓦解为主,固守已经拿下的阵地,以军事围困与政治瓦解相结合,一步一步削弱敌人的军事实力。但这样耗下去也不是什么办法,直到4月3日,攻城的计划获批,太原城的解放战争也到了决战时刻。4月25日,战争结束,太原彻底解放。令人无奈的是,在阎锡山失守临汾与晋中之时,他就已经做好了毁灭太原城的准备,在这里,他经营了大量的工厂,制造武器弹药,甚至还有毒药的生产,可见,阎锡山对与太原的“情有独钟”。

解放战争最难一战:两位元帅32万兵力,血战6个月才最终拿下

但其实,就算是占山为王的阎锡山,终是没有得到民心,有了人民的反抗,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在整个太原战役中,长期受到压迫的山西人民给予了解放军极大的支持,除去最基本的粮食支援,还有丰富的物资都被送到了解放军的手中,势必要将阎锡山的统治推翻,将他的老巢连根拔起。再加上,被我军围困了半年之久的太原城内的守卫士兵士气低落,相比来说,城外的解放军战士却是士气高昂,斗志昂扬,但是尽管是这样,对于这样一个难缠的钉子户来说,一切都要谨慎行事,假如贸然作战,未必就会一举拿下太原城,而且城内还有众多百姓,战争局势如果猛烈,就一定会伤害到无辜人的性命,于是,经过上级的批准,原本定于十天的攻城计划延长至三个月内拿下即可。在这三个月的持久战中,也有不少的阎锡山部下早就已经不想继续给他卖命,惨烈的损失让很多的晋军官兵迷失了方向,开始给自己寻找出路,对于内战的反感让他们不再继续背道而驰,如此,积极向我军投诚的晋军官兵也不在少数。而阎锡山也自知自己苦心经营近四十年的太原已经守不住了,不再坚持,便独自逃走,这场难打的战役才彻底结束。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歼灭国军13.5万多人,使得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最后一个据点丧失,山西省全省得到了解放。这场经历了六个多月的战争,让解放军造成了4.5万人的伤亡,仅仅只是攻城时,因为敌人的碉堡,就伤亡了3.6万多人,这也是解放战争攻坚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至此,山西解放,终结了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解放战争最难一战:两位元帅32万兵力,血战6个月才最终拿下

无论是什么时候,人民都是解放军的坚强后盾,在太原一战结束之后,徐向前元帅说:“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那么这第一功就要归功于后方的供应,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前线。”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坚强的后盾,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格局,也正是因为人民,太原战役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如今的太原,正在努力呈现出锦绣盛景,因为这里凝聚了解放军战士们的血泪,更溶解了军民鱼水情的温暖,人们时刻缅怀着。希望我们不忘来时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在之后的时代征程上,砥砺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