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提到马谡,就不得不说一下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了,他最早是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追随刘备入川的,由于一直名声在外,所以得到了诸葛亮的重视。不得不说,马谡确实有几分本事,他才气逼人,器量超绝,喜欢谈论行军打仗之事,眼光也颇为独到,一来二去之后,他便与诸葛亮越走越近。对诸葛亮而言,马谡也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具有十分长远的战略眼光,对蜀国大有裨益。当然了,若不是街亭之战暴露了马谡的缺陷,甚至给整个北伐带来致命打击,诸葛亮也不会挥泪斩之。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实际上,刘备早就觉得马谡这人不靠谱,他临终前还特意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遗憾的是,诸葛亮没有往心里去,他依然重用马谡,常与其探讨军情到后半夜,就像遇到了人生知己。公元228年,诸葛亮兴兵北伐,派出赵云等人之后,他力排众议,破格将马谡提拔为先锋。第一,他想给马谡一个晋升的机会;第二,他想让众将看一下马谡的能力,毕竟这是他选中之人,在街亭一战中,他势必会取得辉煌的战果。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然而,马谡的操作却愈发令人看不懂,他不但违背了诸葛亮的指令,还主动放弃了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之上,打算居高临下,打压张郃的部队。不出意外,马谡的错误指挥很快就遭到了王平的质疑,他多次劝马谡改变主意,这样非但占据不了优势,反而会受制于人,于己不利。然而,马谡却自视甚高,他依然固执己见,没有采纳王平的计谋。此外,马谡也没有调兵遣将的能力,在他的指挥下,蜀军乱成一团,根本没有形成战斗力,种种迹象表明,他与“纸上谈兵”的赵括几乎如出一辙。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后来张郃来了,他是一员久经沙场的猛将,打眼一看,他便找出了马谡的薄弱之处。就这样,张郃截断了水源,马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诸葛亮赶到时,已经无法扭转战局了。街亭是关中通往凉州的主要道路,虽然诸葛亮没有明说,但他第一次北伐的主要目标,应该就是占据、并慢慢消化掉凉州诸郡。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把至关重要的街亭交给马谡去防守,只要成功阻拦张郃大军,他就能大获全胜了。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没成想,马谡却犯了糊涂,一次失败,就足以让曹魏加强警惕,再想偷袭就难上加难了。话说回来,诸葛亮之所以坚持斩掉马谡,一是为了给北伐军道歉,二是为了给众将一个交代,当时,诸葛亮身边有魏延、吴懿等人,他们都比马谡强了不止一次档次,尤其是魏延,他曾经可是刘备任命的汉中太守,偌大的一个汉中都守住了,区区一个街亭算什么?不过,诸葛亮却看走了眼,马谡不但败了,还脚底抹油——跑了,他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脸,还有他诸葛亮的。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诸葛亮处死马谡,其实是“哀莫大于心死”,马谡是他选定的接班人,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如此不堪一击、不堪大用,他实在难辞其咎。不过,若诸葛亮把这支队伍交给魏延的话,恐怕结果就不一样了。首先,他在军中威望甚高,这些刚招进来不久的新兵都听他的,便于管理和指挥。其次,魏延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刘备看中的就是他这个能力,当初他选人镇守汉中之时,所有人都觉得必是张飞,可刘备却偏偏认定了魏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并没有看走眼。

马谡守街亭失败,若诸葛亮让魏延去守,结果又当如何?

若是魏延守街亭,他必定不会犯“舍水上山”的低级错误,指挥军队这种小事只能算基本功,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他还凭什么做汉中太守?最后,就战斗力而言,魏延并不惧张郃,只要有他在,蜀军就会拧成一股绳,直至战到最后一刻。退一万步讲,就算魏延会输,他也不至于惨败,那个时候,张郃必定也会元气大伤,诸葛亮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北伐可能还会继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