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广雅》解释:“英,美也。”《荀子》中又说:“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在汉语的常见语境下,“英”这个字的寓意通常都十分美好,用于国名非常合适。但大家提起英国想到的通常都是欧洲的英国,却不熟悉中国历史上的“英国”。

其实如果翻看一下史书,你会发现我国历史上不单单有“英国”,连“巴西”都有,甚至一些常见姓氏,比如徐、戴、郭、舒、彭、薛、毛、江、刘、温、胡、谭、程等等都曾经是诸侯国国名。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英”也是一个姓氏,虽然我们身边的英姓人不多,但在历史上,这个姓氏的来源却非常古老且尊贵,因为英姓的始祖不是别人,正是和尧舜禹并称的“上古四圣”之一,皋陶。

大部分人只熟悉“尧舜禹汤”,不熟悉皋陶。其实,皋陶是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影响力非常大,现在安徽六安市都保存着他的墓冢。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220年,去世于公元前2113年,活了107岁,辅佐了尧、舜、禹。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尧、舜、禹都是首领(君主),但皋陶不是,本来大禹是打算把皋陶选为继承人的,但皋陶先大禹一步去世,这件事就泡汤了。皋陶最大的特点在于,那个远古年代,他已经提出了非常先进的法律制度,传说我国第一部《狱典》就出自皋陶之手。

皋陶是上古圣人,功劳很大,后来孔子继承了他的部分思想,创立儒家学说。大禹非常感激他,就把他的后人封在英。这里的“英”指的是安徽六安一带,等到周朝建立,周王把皋陶的许多后代都封为诸侯,其中一个就成了“英国”国君。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虽然“英国”不大,大致位于今安徽六安、湖北英山一带,但它毕竟是圣人后代所建的诸侯国,周朝时期还是得到了应有尊重。只不过,当时“英国”周边还是有不少周人嫡系诸侯国包围着它。

如果从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算起的话,“英国”存世约400年。打个比方,周天子就像大哥,诸侯国国君就像小弟,“英国”国君虽然和周天子不同姓,但只要他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跳出来搞什么破坏,周天子不会对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但“英国”最终还是在春秋时期消失了,让其消失的不是别人,正是楚国国君楚成王。就算你不熟悉楚成王,也应该听说过他那个大名鼎鼎的母亲——绝色美女息夫人,也称“桃花夫人”。楚成王是个很有干劲的人,他在位时,一边向周天子示好,一边忙着扩大楚国的疆域。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英国”,存世400年,后人是与韩信并肩的名将

跟楚国一比“英国”实在太弱了,《史记》记载,楚成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46年),成王将其吞掉,变成了楚国的一部分。但其国人还是没有忘记先祖,他们以国名为姓,就形成了英姓,后来这一支子孙里还出了个名人:英布。

英布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与韩信并肩,皋陶的后裔,出生于今安徽省六安市。只看他名字的话,很多人都容易误以为英布“姓英名布”,其实英布姓偃(因为他的先祖皋陶就姓偃),英属于他的氏(那会儿姓跟氏是分开的),英布的命运和韩信一样悲催,封淮南王7年后就去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