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包拯60岁寿辰时感叹膝下无子,儿媳跪地痛哭:您有儿子,快1岁了

有部电视剧叫做《包青天》,讲的是宋朝时期的一个清官包拯如何惩治罪犯,替老百姓伸张正义的故事。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当中的包拯与真实的历史当中的包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不过不论是电视剧《包青天》当中的包拯还是历史当中的包拯都是当时的名臣,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据说他在向宋仁宗进言时曾经口水喷到了仁宗的脸上,但是宋仁宗理解包拯的忠义之心,并不责备他,堪称忠臣与明君的典范。

包拯60岁寿辰时感叹膝下无子,儿媳跪地痛哭:您有儿子,快1岁了

不过作为官场上呼风唤雨的大员,政治上清正廉洁的典范,人们心中的父母官,皇帝眼中的能臣,包拯也有自己头疼的事情。宋史当中记载包拯“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想来包拯这种性格就跟现代的钢铁直男差不多吧,也正因为如此,包拯的子嗣不是很昌盛。

包拯的原配也是按照古人的传统风俗,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得来的,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李氏,然而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比较差,李氏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还没有来得及给包拯添下子嗣。后面包拯又迎娶了董氏,这位董氏在公元1033年与包拯诞下了一个儿子,包拯将他取名为包繶。包繶诞生的时候,包拯已经34岁了。在那个时候活到70岁就是“古来稀”,34岁的包拯可以算作老来得子了。

包拯60岁寿辰时感叹膝下无子,儿媳跪地痛哭:您有儿子,快1岁了

朝廷也很重视包拯的这个孩子,因此在包繶很小的时候宋仁宗就将他封为太常寺太祝,希望他能够继承他父亲的品性,更多地为宋朝老百姓做一些实事。同时为了让包拯的子嗣传下去,在朝廷的推动下,让当时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嫁给了包繶,崔氏为包繶诞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包文辅。

然而也许是天妒英才,也许是朝廷给包繶的封赏太过,公元1053年,年仅20岁的包繶就英年早逝,包拯和崔氏都伤心欲绝,一个没了儿子,一个没了丈夫,可谓人间之惨剧。不过好在包拯这时候还有一个孙子包文辅,这时候的包文辅就成了包拯、董氏、崔氏的心头肉,这可是包家三代单传的独苗啊。

可是几年之后,包家的独苗包文辅在5岁的时候也去世了,接连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和唯一的孙子,包拯和董氏伤心欲绝。这个时候理学家的思想还并没有统治中国的思想界,甚至以前还专门法律规定年轻的寡妇必须再嫁以增加人口,包拯虽然为官严苛,但是思想上却并不固执,反而非常开明。

包拯60岁寿辰时感叹膝下无子,儿媳跪地痛哭:您有儿子,快1岁了

这时候的崔氏年纪轻轻,同时她的出身也很高贵,包拯希望她能够改嫁,不要留在包家耽误了青春。不过崔氏也特别的重感情,她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随即便留下来继续照顾包拯和董氏的生活。崔氏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宋哲宗命令苏轼亲自为她写嘉奖诏书,传为一时佳话。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士大夫,同时也是传统文人的包拯这时候有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害怕包家就在自己这一代绝了后。于是他在中年的时候还纳了一个小妾孙氏,孙氏出身低微,本来只是董氏的一个侍女,这时候突然被提拔为“妾”,有点儿让她忘乎所以,所以在董氏和包拯面前常常举止轻浮。

虽然包拯十分想要给自己留下一个后代,但是生性刚直的他并不能容忍孙氏的这种行为,于是将孙氏赶回了娘家。然而作为同是女人的崔氏,却发现孙氏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变化,非常像怀了孕的样子。但是这时候的包拯正在气头上,崔氏也不敢直接去跟包拯说这件事情,于是便偷偷地交代孙氏要好好的对待自己肚子里的孩子。

包拯60岁寿辰时感叹膝下无子,儿媳跪地痛哭:您有儿子,快1岁了

果然过了不久之后,孙氏诞下了一名男孩,崔氏偷偷地把男孩带回家来抚养,并且寻找机会将孩子告诉包拯。包拯已经年近六十,却没有一个子女,这时候的他常常郁郁寡欢,等到六十寿辰的时候,许多朋友和同僚都来祝贺他,别人说的开心,他自己却伤心起来,感叹自己没有一个儿子,是个不孝子。

这时候的崔氏跪地痛哭告诉他:“您有1个儿子,都快1岁了!”于是把孙氏为包拯诞下的孩子抱到了包拯的面前,并且向他诉说了这其中的缘由。包拯听说了这件事非常高兴,六十大寿,加上老来得子,可谓双喜临门,大大的夸奖了自己的儿媳妇,称她是真正的孝顺。

包拯60岁寿辰时感叹膝下无子,儿媳跪地痛哭:您有儿子,快1岁了

后面包拯为自己的小儿子取名为包綖,包綖后面也在朝廷做了官,继承了他父亲刚正不阿的性格,人称小包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