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洋元老陆建章为什么要提拔和重用冯玉祥?

陆建章出生于1862年,安徽蒙城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早年跟随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历任哨官、先锋官、统领、总兵等。民国建立后,在袁世凯手下当军法处处长和陕西督军。

陆建章跟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岁数、资历差不多,都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是名副其实的北洋元老,只是职位低一些。

北洋元老陆建章为什么要提拔和重用冯玉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段祺瑞培养了徐树铮,曹琨提拔了吴佩孚,张作霖重用杨宇霆,陆建章自然也要培养一些青年干才来当自己的心腹,他培养和提拔的人就是冯玉祥。当然,陆建章的心腹肯定不止冯玉祥一个人,只是冯玉祥最出名而已。

那么,冯玉祥又有何德何能,能被陆建章看中呢?

很多人说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舅舅。舅舅提拔外甥理所当然。

这其实是部分历史学家搞错了,以至于以讹传讹。比如,北洋史方面比较权威的历史学家来夏新的《北洋军阀史》就搞错了。

其实,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冯玉祥的母亲姓游,而不是姓陆。

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陆建章把妻子的亲侄女刘德贞介绍给冯玉祥,成了冯玉祥的原配夫人。两个人就这样成为了亲戚。

冯玉祥被陆建章看中主要是因为冯玉祥的能力很强。

北洋元老陆建章为什么要提拔和重用冯玉祥?

这绝不是吹捧,而是事实。陆建章绝不会提拔平庸之辈。

冯玉祥虽然家里穷,只上过一年多私塾,没学会几个字,但参军之后通过自学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冯玉祥的文化水平多高呢?据说他是北洋军阀里读书最多的一位。

冯玉祥从小习武,枪法准,号称神枪手,文武全才。他还吃苦耐劳,即使当了军官之后,依然和普通小兵一样亲自干脏活累活,对士兵关怀备至。

最重要的是,冯玉祥擅长练兵和带兵打仗。在北洋军内部,冯玉祥不管当什么军官时,他带的兵总是纪律最好,每次演习时总是第一名。跟擅长“微操”的老对手老蒋形成鲜明对比。

冯玉祥这个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外表憨厚,实则心眼特别多。冯玉祥在练兵、打仗方面特别用心,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职位低的时候打仗身先士卒属于没办法,等到当了军官后,就绝不再去前线,而是躲在后方医院看望照顾伤员。既能鼓舞士气,又安全。他平时练兵很下功夫,战争来临就让“五虎将”、“13太保”带兵上战场,给予前方将领完全的指挥权,从不“微操”。

要不是心眼多,他不可能在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中保存实力,最后脱颖而出。

冯玉祥在北洋军里表现如此亮眼,得到长官陆建章的提拔、重用也就不奇怪了。

冯玉祥在淮军当了六年兵没能当上军官,到了北洋军后,凭借其优秀表现,每几个月就升迁一次。受陆建章赏识的时候职位大概相当于班长,能管十几个人。受到陆建章赏识后,升迁更快了。

北洋元老陆建章为什么要提拔和重用冯玉祥?

1912年,已经升任营长的冯玉祥率部参加了滦州起义,因部下泄露消息而被捕入狱。滦州起义的其他领导人全都被杀,本来冯玉祥也难逃一死。关键时刻,陆建章站了出来。陆建章恰好任军法处处长,很受袁世凯的赏识。经陆建章力保,冯玉祥保住了一条命,被削职为民。

几个月后,袁世凯让陆建章招募训练五个营。陆建章又把冯玉祥召回军队,还让他当营长,负责招募、训练一个营。冯玉祥就在河北景县招兵五六百人。

到这时,冯玉祥当兵已经18年了,当军官也好多年了,但过去带的都是别人的兵,从这时起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后来,这五六百人都成了西北军的军官。

冯玉祥在陆建章的手下一直升到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后来,因陆建章被杀,冯玉祥在旅长的位置上待了8年,没有得到升迁,还两次被免职。还好,冯玉祥已经有了一万多能征善战的嫡系军队在手。凭借这资本,后来还是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