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带你读《果壳中的5G:新网络时代的技术内涵与商业思维》第一章从 0 到 5 的演化与逻辑1.4

通信之功在通信之外,RISC影响与Android 效应

WiMAX   对通信世界未来发展的基本判断是:手机只能是一个通话终端,由于供电电池和计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手机不太可能进行大数据量的计算,因此,手机的主要使命还是打好电话,收好信息。真正的大数据流量只能来自游牧式的笔记本电脑。在当时看来,这个判断逻辑非常合理,大众也普遍接受这就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轨道。但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对于未来通信行业发展的判断却被两个通信行业之外的技术内容彻底否定。

其一,就是 RISC处理器的出现。RISC是 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的首字母缩写,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处理器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顾名思义,RISC处理器是对 CISC处理器的一种简化,因为在很多移动终端设备中,并不需要计算单元具备复杂的指令执行能力,因此计算芯片可以去除对那些不必要指令的支撑能力。而这样做之后,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芯片设计的复杂度、芯片的体积、硬件生产的成本,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移动终端设备的耗电量。这些特征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计算设备制造商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

最早采用 RISC处理器的是 SunMicrosystem的 SPARC工作站,其后 IBM的 PowerPC等也开始跟进,随后有大量的芯片制造商开始采用 RISC处理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英国计算机制造商AcornComputers的ARM处理器——AcornRISCMachine,后更名为AdvancedRISCMachine。

进入 21世纪后,RISC 处理器的特点开始被移动通信设备厂家所广泛认知。ARM       处理器以其低能耗、低成本的特点为手机成为计算平台铺平了道路。因此,智能终端开始兴起,大量智能终端在市场上涌现。这些智能终端的功能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电话的通话和收发信息的能力。其中,流行的产品有苹果手机(见图1-42)、微软视窗手机、黑莓手机等。在这些智能手机中,通话功能只是众多应用中的一个。移动办公、移动娱乐、移动媒体等新概念开始作为更加重要的移动信息服务出现。原来WiMAX所构想的通信世界完全被颠覆,大部分的移动数据消费确实不是在笔记本电脑上完成的,而是在手机终端上完成的!而且随着Pda、iPod等平板类设备的进一步出现,移动数据消费量开始极速增长。手机终端作为计算平台的属性远远超越了其作为通信平台的属性,而这一切的改变正是基于 RISC 处理器所撬动的新计算技术基础。                                                                                                                                                                                                                                                                                                                                                                                                                                              

其二,推动手机成为移动数据消费终端的因素除了 RISC处理器以外,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引擎就是手机终端的软件操作系统。在3G时代,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封闭的,摩托罗拉有自己的Java系统,微软有WindowsCE,黑莓有 BlackBerryOS,诺基亚有 Symbian系统。所有的这些操作系统只为厂家自己的终端服务,开发者如果想让自己的应用程序安装在手机厂商的终端平台之上,就需要面向厂家特定的操作系统进行应用的开发、测试和发布,并为此付出大量精力和成本。由于这些手机厂商的操作系统相互之间并不兼容,因此应用开发者如果希望自己的应用程序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就必须去适配不同厂家的操作系统。应用开发者为此则需要重复进行不同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这样的市场推出成本和效率极大地打击了手机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对于高质量的应用,手机终端厂家通常还会要求应用开发者签署排他性协议,不允许应用开发者

在其他平台发布相同应用,这也大大降低了优秀应用程序的普及范围。从 用户的角度而言,他们所看到的就是移动应用十分匮乏,因此他们使用移动终端的场景也会相对有限。

在到了   3G   发展的中后期,手机生产厂商普遍意识到了不同手机平台面向移动应用全面兼容的重要性。2007 年,由谷歌公司倡议并主导,建立了手机开放协会(HandsetOpenAlliance,HOA),当时有 33个厂家参与到这个协会之中,包括手机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甚至包括一些芯片制造商。而其后统治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半壁江山的安卓

(Android)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正是这个组织最主要的产物。

安卓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 Linux 内核的完全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任何人不需要为其使用权支付任何费用。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一致性,所有参加HOA 的成员单位都被禁止基于开源版本独立开发任何其他的新版本,这极大限度地保护了安卓操作系统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为了方便开发者,HOA   还同时发布了安卓系统的开发工具——Android    SDK,使得移动应用的开发难度大幅度降低,开发者群体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增长。自 2008年, 当T-Mobile把第一款商用的安卓手机HTCDream带到市场之后,安卓操作系统以其卓越的性能、开放的社区、丰富的应用开始大面积地被手机   终端厂商所采纳,由此所引发的是智能电话价格因为应用开发成本的降低   而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智能终端应用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就大幅增   加了用户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数据消费的场景。

智能终端硬件成本的降低和移动应用开发成本的降低,像两匹飞奔的骏马,牵引着移动数据的消费量的爆炸性增长,使其最终呈现井喷式发展状态,这为面向数据传输的移动网络提供了充分的服务内容,人与移动终端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