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说起东北军来,很多人都会想到九一八事变后不战而撤的那支军队,从而将东北军与懦夫之间划上了等号。

其实如何评价东北军,这个问题很复杂。就九一八事变时的情况来说,东北军高层的问题极大,但对中下级官兵来说,他们未必都是软骨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主力撤入关内,其余部队一部沦为伪军,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还有一部分东北军依然选择了留下抗日。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原东北军部队也参加了历次血战,只不过这些战斗和牺牲很少有人提,当然也就更少人知道而已。这篇文章我们重点谈谈抗战期间的东北军49军,提供一个东北军的抗战视角。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分化,其中炮兵第6旅、第8旅;骑兵第10师;步兵第106师先后脱离东北军体系,投向中央军体系。

其余的东北军整编为5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取消了1个步兵军、6个步兵师及1个骑兵师的番号。每个步兵军编制压缩为2个师,师执行2旅4团的丙种师编制。

其中49军是东北军部队番号最靠前的步兵军,下辖105师和109师,军长为刘多荃,该部为原东北军警卫部队改编,故而在装备的人员素质上较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军各军备分割使用,自此这一军系彻底瓦解,各军沦为所属战区的杂牌军。

49军最初被调到了华北战场,在津浦路阻击南下的日军第10师团。

当时云集在河北战场的中国军队很多,但谁都没想到的是中央军的刘峙一触即溃,先丢保定,再失石家庄,又退开封,刘峙遂有“长腿将军”之称。而49军与日军激战后也是伤亡重大,但作战很英勇。

华北作战2个月后,华东淞沪战场吃紧,49军又被调到了淞沪战场参战。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105师部署在姚家渡、范家桥一带,109师部署在纪王庙、马目桥一带,在日军的猛攻之下,两师均伤亡惨重。

其中105师626团团长顾忠全牺牲,部队损失近半;109师伤亡更大,3名团长阵亡,团营军官伤亡三分之二,战士几乎全部打光。

当时与49军同时在淞沪作战的还有东北军67军。

67军为完成“死守松江三日”的任务,伤亡比49军更大。军长吴克仁、参谋长吴桐岗、107师参谋长邓玉琢、321旅旅长朱芝荣、324旅旅长刘启文先后殉国,军所余部队由副军长带领,至昆山收容残部。

谁都没想到的是,67军的番号就此被取消,余部缩编为108师,并入25军。

当108师师长张文清请求抚恤阵亡官兵时,被答复: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吴克仁将军

确迅原东北部队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在我大军撤离上海后,已率部叛变投降日军,此次侵占南昌,即是吴克仁亲自指挥所部,为日寇前导。

此通告同时还发往各战区,使得原东北军在极度愤慨之际,也深忧所部的未来。

而对于49军来说,因为蒋介石特别痛恨该军军长刘多荃(刘为西安事变时捉蒋行动总指挥),其遭受重大损失后会不会也被缩编,乃至于取消番号呢?

淞沪战后,49军在武汉活动,到处求人甚至还花钱买门路,终于争取来了以全部徒手的预备第5师补充损失极大的109师。

但武器补充是想都不要想的,好在49军原先为警卫部队,东北军装备很来不错,后来缩编便有一批储备武器。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以这批武器为基础,给新补充来的109师步兵配齐了捷克式步枪,每个步兵连配6挺捷克式轻机枪,每个步兵营有重机枪连,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

但49军没想到的是,新的109师团长全部是黄埔军官,自己根本指挥不动,乃至于部队开拔时,新的109师4个团长全部告假。上报之后,蒋介石不仅不处理这4个团长,反而将109师师长赵毅撤职,以李树德任师长,原东北军军官全部被更换。

这还不算,109师随后还被调出49军的建制,49军的主力就此只剩下了一个105师。

这种策略是抗战时期蒋介石消除异己和杂牌部队的惯用手段,时人称之为“掺沙子”,最后将杂牌军中央化。而至于连中央化价值都不存在的部队则被当做牺牲者使用,部队打光了即取消编制,上文中的67军即为此例。

而没被取消番号的杂牌军一方面由于补充极少,另一方面也害怕作战损失过大后被取消编制。因此在抗战中期以后实际战力远不如全面抗战初期的表现。还有的杂牌军被推到了日占区也打游击战,在前有日军后无补充的情况下,意志薄弱者干脆就投敌了。而搞笑的是,有的杂牌军将军投敌甚至还是国府授意的。

就49军而言,遭受的打压要比一般部队更甚。据国府军械司“抗战以来补充全国各部队主要武器统计表”载,49军在抗战中仅领到步枪200支、轻机枪79挺、重机枪41挺、迫击炮7门,其余武器缺额都要自己解决。

因一次作战失利,49军军长刘多荃甚至被降为上校军长。以所辖部队来说,109师被分割后,又补入了一个预备第9师,之后还有118师编入,但都是新部队。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49军指挥关系稍微理顺之际,立即又被调换部队。

如118师后来调入79军,以26师调入;预备第9师调入70军,以汪伪和平建军改编的暂编13师补入;之后暂编13师又调出,以79师补入。这些新的师都不是49军能有效指挥得了的,该军自始至终只有105师能随心所欲地指挥。

虽然经历了种种波折和不公正对待,49军在抗战中还是很积极的。

1938年,49军参加了武汉会战;1939年又参加了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日本有一幅油画叫《“豆”战车的拼死之斗》,画面中是一辆日军坦克与一群中国军人在“肉搏”。日本人或许想展现的是其战车的勇敢,但我们从这幅油画中却也能看出中国军人的悲壮与惨烈。

这幅油画不是随心之作,而是发生在修水河畔凤栖山魏家营的真实战斗,而与日军坦克奋战的中国军人就是49军105师315旅629团的官兵。

南昌会战中,日军较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作战,虽然其坦克性能并不算好,但在劣势武器的中国军队面前却仍然是装甲怪物。

这场战斗,据日方记载是坦克掩护步兵冲击时,其履带被炸坏,步兵因遭到中国军队围攻而陷入苦战。这时其战车内仍然活着的士兵突然操作机枪扫射,使得步兵得以逃回。

抗战中的东北军49军:武器补充靠自己,血战多次却无人知

当日军增援部队反攻后发现,中国军队朝坦克内扔了手榴弹,炸死了日军坦克手,而坦克周围则有12名中国军人的尸体。

而中方的记载是这辆坦克是被敢死队员用集束手榴弹炸毁的,这批敢死队员全部牺牲。

类似这样的战斗在49军的抗战历程中是常态,之后这支部队又先后参加了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可以说抗战中的大会战,该军有一小半参与过。

而当1945年抗战胜利时,该军中的东北兵几乎已经全部打光了,只有部分高级军官还是东北人。如49军当时的军长王铁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其就是驻北大营的第7旅620团团长,而他没有执行不抵抗的命令,是率部打出去的——虽然因当时没有准备、子弹不多而没打死多少日本人。

49军是抗战时期原东北军部队的一个缩影,但并非全部,在抗战中原东北军部队也有一部分趋于反动,热衷于摩擦而不是抗日。

而在抗战的过程中,原东北军部队也被蒋介石分化完毕,其中一部分成为中央嫡系,一部分被取消编制,还有的则在三流部队中游荡。当然此时的东北军除了高级军官是东北军出身外,中下级军官及兵员也都已经不是东北人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