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1991年,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斩获了银狮奖,让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名声也变得更高。在这个电影里,讲述了在民国时期一个叫做颂莲的大学生,嫁入到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中后,与老爷的三房太太和受宠的丫环争风吃醋的故事。

而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就像文首的话一样,包括颂莲在内的几个太太都不过是老爷的衣服而已。而且,在古时候,正妻和妾室之间也有非常大的地位差别。比如皇后通常就执掌后宫,而在这部电影里,大太太也一直是处在一个地位不曾动摇的位置。

而在民国时期,类似《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悲剧还有很多。庶出的谭延闿的母亲的一生,就是一个十足的悲剧。甚至在她死后,家人都不允许她的棺椁从正门出殡,若不是谭延闿勇敢无畏,自己的母亲就要从侧门出殡下葬,至死都受着羞辱了!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封建之父

谭延闿的父亲叫做谭钟麟,出生于1822年,在1856年时便考中了进士,因此谭钟麟为人颇有傲气。此后谭钟麟一路平步青云,最高做到了两广总督的位置,可谓是权柄滔天了。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谭钟麟的一生是毁誉参半的一生,他一方面兴办学堂接济百姓,还教百姓蚕桑纺织之术,帮助百姓们安家立业。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封建统治的拥护者,因为一直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始终反对各种变法,是朝廷中有名的顽固保守派。

在1895年的时候,他已经出任了两广总督,并且血腥镇压了当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并且杀害了革命党人陆皓东。在他看来,这种革命乃是谋朝篡位之举,是违背君臣君民之礼的造反暴行。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奋力成名

而像是谭钟麟这样的大官,自然少不了风流韵事。他看上了自己府里的一个丫鬟的美貌,立时便将她纳为了妾室。但作为高官的他,且不说自己的正妻了,即便是其他几个妾室,那也是相当有来头的。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因此,作为丫鬟的这个太太就常常受欺负。在吃饭的时候都不能上桌,要先伺候谭钟麟和全家老少吃完饭之后,才能够捡着一行人的残羹冷炙充饥。虽然她当上了谭钟麟的妾室,但过的却依然还是丫鬟的日子。

而这种情况,在1880年她生下谭延闿之后,也几乎没什么变化。封建礼制中向来重男轻女,虽然谭母没受到什么好的对待,但身为男丁的谭延闿倒是从小受到了很好的照顾。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在谭延闿5岁的时候,谭家就把他送进了私塾。谭钟麟还要求他精练小楷,而且每3天就要写一篇文章,每5天就要作出一首诗歌,因此谭延闿的童年过得十分辛苦,但他却一点也不嫌累。

因为谭延闿常常看到自己的母亲受欺负,他便发誓要尽快长大变得强大,好保护自己的母亲,让自己的母亲不再受别人的欺辱。因此,谭延闿在11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当时光绪帝帝师翁同龢的称赞。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在1902年的时候就中了举人,1904年又及第进士,比起他的父亲谭钟麟还要优秀。因此,谭延闿就越发得谭钟麟的喜欢,而谭延闿的母亲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至少能够同桌吃饭了。

卧棺雪耻

但即便如此,谭家人还是看不太上庶出的这对母子,虽然碍于谭钟麟的面子明面上不说,但私底下却依然孤立谭母,搞些小动作给她使绊子。1905年,谭钟麟过世,一家大权落到了谭延闿大哥的身上,对待谭母就更是有恃无恐了。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1916年,已经出任湖南省长和督军的谭延闿却收到了自己母亲病故的消息,于是连忙回到上海府邸。谭府位于谭家祠堂后方,因此谭母出殡必须要经过祠堂。但谭家的规矩是妾室不能从正门出殡,即使当时谭延闿已经官拜省长,谭家人也依然不愿意卖这个面子。

一怒之下, 谭延闿便自己躺到棺材上,让扶灵的人抬棺出殡,到了族词门前时,谭家众人将棺材拦住,非要谭延闿走侧门给自己母亲出殡。谭延闿却躺在棺材上不动,只是大声说:“我已经死了,你们赶紧抬我出殡!”

身为妾室的母亲去世,居然不允许大门出殡,儿子竟跳上棺材挽回尊严

当时谭延闿的地位、官职和名望都是当时整个谭家最高的,按照祖制如果谭延闿身死,是完全能够从正门出殡的。谭家人见谭延闿如此行径,知道其已经勃然大怒,犹豫之中便让开了路,最后扶灵的人便抬着谭延闿和他故去的母亲,一同从族祠正门出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