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马逊Kindle被传将退出中国?一代“泡面盖”为何陨落?

近日,一则“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榜第四名。

有账号爆料称,在京东官方自营店,Kindle全线产品除了“青春版8G”仍在售外,其余型号全都离奇缺货,且未有补货的迹象。网友在深挖中还发现,早在2021年10月22日,淘宝的Kindle旗舰店就已悄然注销,这些都被认为是亚马逊电子书业务要退出中国市场释放的信号。

亚马逊Kindle被传将退出中国?一代“泡面盖”为何陨落?

Kindle线上销售的异常现象,引起了人们对“kindle是否真的要退出中国市场”的热议。曾经,中国是kindle设备销售的全球第一大市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Kindle却逐步失势。在谈论kindle的式微之前,我们要了解到kindle曾经是如何“收割人心”的。

虽然Kindle常常被戏称为“盖泡面专用神器”,但与实体书籍相比,kindle电纸书的阅读优势显而易见。

Kindle具备获取方便的优势。只要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电子书就可以直接推送到用户绑定的Kindle账号设备上,比起实体书需要经由物流传输,Kindle电子书触达消费者的时间大幅缩减,能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阅读需求。

kindle的内存很大,寿命极长。它可以存储很多的书,没有功能之类需要迭代的因素,这也决定了Kindle是实用性很强的一款电子阅读器产品。最重要的是,Kindle对墨水屏的应用,使它的阅读效果更贴近纸质书,至今阅读效果和续航能力还是很难被超越。

墨水屏有着奇特的技术原理,它的表面附着大量的“微胶囊”,里面封装着具有负电子的黑色颗粒和正电子的白色颗粒,通过对电荷的改变,颗粒就能呈现不同的排列方式,最终形成文字显示效果。正是基于此,Kindle的墨水屏阅读感佳,不费电,不伤眼,能够让用户完全沉浸在文字阅读里,跟看普通书本没什么区别,对于喜欢长时间阅读的用户很友好。

既然Kindle有如此多的优点,为何又会被闲置,成为坊间调侃的“盖泡面专用神器”呢?黑蜂科技认为,从外部因素看,竞拍崛起、可替代性强、用户被短视频等富媒体抢占了时间等都是原因。

从竞品来看,除了翰林、易博士等传统硬件厂商,掌阅、阅文、当当、讯飞等厂商也纷纷入局,结合了内容生态,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本地厂商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反应,挤占了Kindle的生存空间。

其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让kindle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相比较手机内点击即用的微信读书、晋江文学、蜗牛读书、豆瓣阅读等APP,Kindle更偏向于是一台独立的“电纸书”设备,携带不方便,不能拿来随时随地地填充碎片化的阅读时间。

再有的是,近年来短视频、手游等多种娱乐方式崛起,静止不动的文字带来的吸引力远远低于色彩丰富即时趣味性更强的短视频和游戏,这也导致了一部分用户将Kindle阅读的时间转投了它方。

从内部因素看,Kindle在中国市场声势渐消,在黑蜂科技看来,其系统太过封闭,资源过于匮乏也占据着主因。由于某些不可说的原因,kindle的资源库里的中文图书不够丰富、价格太贵,它不像其它阅读平台,没有在中国市场沉淀足够的内容生态,也使“电子图书馆”的使用场景无法延续。水土不服却又不愿意改变,是商业失利的主要原因。

回观kindle发展史,2007年,亚马逊推出了首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2011年,kindle全球出货量达到2320台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中国已成为Kindle在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2022年,传出Kindle即将在中国退市的消息。眼看着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正在一步步增长壮大,再对照着kindle的际遇,不可谓不唏嘘。黑蜂科技认为,归根究底,一种事物的出现和消亡都有其规律,而亘古不变的就是不管其曾经如何风头正盛,只有不断迭代自身跟上时代和用户需求,才能常立潮头,这也许算是kindle给我们的最后一点启示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