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馬遜Kindle被傳将退出中國?一代“泡面蓋”為何隕落?

近日,一則“Kindle或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沖上微網誌熱搜榜第四名。

有賬号爆料稱,在京東官方自營店,Kindle全線産品除了“青春版8G”仍在售外,其餘型号全都離奇缺貨,且未有補貨的迹象。網友在深挖中還發現,早在2021年10月22日,淘寶的Kindle旗艦店就已悄然登出,這些都被認為是亞馬遜電子書業務要退出中國市場釋放的信号。

亞馬遜Kindle被傳将退出中國?一代“泡面蓋”為何隕落?

Kindle線上銷售的異常現象,引起了人們對“kindle是否真的要退出中國市場”的熱議。曾經,中國是kindle裝置銷售的全球第一大市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來Kindle卻逐漸失勢。在談論kindle的式微之前,我們要了解到kindle曾經是如何“收割人心”的。

雖然Kindle常常被戲稱為“蓋泡面專用神器”,但與實體書籍相比,kindle電紙書的閱讀優勢顯而易見。

Kindle具備擷取友善的優勢。隻要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電子書就可以直接推送到使用者綁定的Kindle賬号裝置上,比起實體書需要經由物流傳輸,Kindle電子書觸達消費者的時間大幅縮減,能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閱讀需求。

kindle的記憶體很大,壽命極長。它可以存儲很多的書,沒有功能之類需要疊代的因素,這也決定了Kindle是實用性很強的一款電子閱讀器産品。最重要的是,Kindle對墨水屏的應用,使它的閱讀效果更貼近紙質書,至今閱讀效果和續航能力還是很難被超越。

墨水屏有着奇特的技術原理,它的表面附着大量的“微膠囊”,裡面封裝着具有負電子的黑色顆粒和正電子的白色顆粒,通過對電荷的改變,顆粒就能呈現不同的排列方式,最終形成文字顯示效果。正是基于此,Kindle的墨水屏閱讀感佳,不費電,不傷眼,能夠讓使用者完全沉浸在文字閱讀裡,跟看普通書本沒什麼差別,對于喜歡長時間閱讀的使用者很友好。

既然Kindle有如此多的優點,為何又會被閑置,成為坊間調侃的“蓋泡面專用神器”呢?黑蜂科技認為,從外部因素看,競拍崛起、可替代性強、使用者被短視訊等富媒體搶占了時間等都是原因。

從競品來看,除了翰林、易博士等傳統硬體廠商,掌閱、閱文、當當、訊飛等廠商也紛紛入局,結合了内容生态,推出了自己的閱讀器。本地廠商對中國市場的快速反應,擠占了Kindle的生存空間。

其次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的普及,讓kindle的可替代性越來越強。相比較手機内點選即用的微信讀書、晉江文學、蝸牛讀書、豆瓣閱讀等APP,Kindle更偏向于是一台獨立的“電紙書”裝置,攜帶不友善,不能拿來随時随地地填充碎片化的閱讀時間。

再有的是,近年來短視訊、手遊等多種娛樂方式崛起,靜止不動的文字帶來的吸引力遠遠低于色彩豐富即時趣味性更強的短視訊和遊戲,這也導緻了一部分使用者将Kindle閱讀的時間轉投了它方。

從内部因素看,Kindle在中國市場聲勢漸消,在黑蜂科技看來,其系統太過封閉,資源過于匮乏也占據着主因。由于某些不可說的原因,kindle的資源庫裡的中文圖書不夠豐富、價格太貴,它不像其它閱讀平台,沒有在中國市場沉澱足夠的内容生态,也使“電子圖書館”的使用場景無法延續。水土不服卻又不願意改變,是商業失利的主要原因。

回觀kindle發展史,2007年,亞馬遜推出了首款Kindle電子書閱讀器;2011年,kindle全球出貨量達到2320台創下曆史新高;2016年,中國已成為Kindle在全球最大的銷售市場;2022年,傳出Kindle即将在中國退市的消息。眼看着中國數字閱讀市場正在一步步增長壯大,再對照着kindle的際遇,不可謂不唏噓。黑蜂科技認為,歸根究底,一種事物的出現和消亡都有其規律,而亘古不變的就是不管其曾經如何風頭正盛,隻有不斷疊代自身跟上時代和使用者需求,才能常立潮頭,這也許算是kindle給我們的最後一點啟示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