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禅这“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实打实的。他生在帝王家,被当成抚养人,却没有帝王的才能,连成为阶下囚都还乐呵呵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使得他彻底成为了千年来“没出息”的代表此。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但是大部分人了解刘禅,完全就是通过一本《三国演义》;可《三国演义》再热血、再著名,它本质也只是个小说,不仅带有作者主观喜好与臆断,很多描写也不符合史实。并且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刘禅真的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人的话,在竞争残酷的帝王家,他可以坐稳太子的位置吗?

曹丕为了防止曹植抢夺他的权力,处处暗算曹植,让曹植七步作诗,终成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难道只有曹魏有勾心斗角,蜀汉皇室就一片祥和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而且我们仔细的去分析《三国演义》,会发现这本书的角度略微有点偏向于蜀军,毕竟中国封建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深重,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作者罗贯中还是比较认可正统地位的刘皇叔。

不过话说回来,《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细节让诸葛亮最后知道了刘禅原来一直都在装傻,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细节窥探出几丝真实的历史人物情况。事情还得从北伐开始说起。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当时身体抱恙的诸葛亮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时,于是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北伐,不成功便成仁。

在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故意让蜀军的粮草被魏军劫走,让魏军以为自己扼住了蜀军的命脉。但是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专门就是针对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年轻气盛想要立功的心态。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果不其然,急不可耐的司马昭召集了六千兵士杀上了蜀军的老巢,但是被以逸待劳的蜀军埋伏,损失惨重。心系儿子的司马懿也顾不上什么战术,直接率领大批军队攻山,这下正中诸葛亮下怀,他将早就准备好的粮草等易燃物点燃,顿时火烧万里,曹魏危在旦夕。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就在诸葛亮认为自己可以帮助蜀军一统天下的时候,忽然下雨了。雨势越来越大,浇灭了这场大火,也浇灭了诸葛亮内心的复兴之火。他对着天长叹:“天要亡我,天不助我!”接着就大口吐血,被人扶回了帐内,魏军乘着火势变小,赶紧跑了。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诸葛亮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能再统一中原了,于是向刘禅写信请求撤军。没过几天,刘禅的回信到了,同意了诸葛亮的撤军请求,并且关心了诸葛亮的身体情况。最后问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诸葛亮恍然大悟,发现了刘禅其实一直都在装傻,他问:“丞相退居幕后,该由少丞相来主持大局?”

诸葛亮去世前,回答了刘禅一个问题,他方才明白:刘禅藏得可真深!

看到这句话诸葛亮才明白,刘禅其实并非大家以为的那般无能,他藏得可真深,这么说的意思就是想要把自己的权力拿回去。诸葛亮在的时候,迫于其威望,刘禅肯定不会直接要回这权利;另一方面虽然诸葛亮一心为蜀汉,但是刘禅对于诸葛亮的儿子并不是特别信任,所以他要收回权力。

诸葛亮为了保全孩子,就回信:“家里还有几亩桑田,足够犬子生活所需,在我去世以后就由蒋琬主持大局。”蒋琬是文官,这样的话军队的权力说白了相当于直接回到刘禅手中。

看到这里,希望大家对刘禅的想法会有一点改观,其实生在帝王家并且最后可以坐稳皇位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而且小时候的刘禅勤奋好学,敏而善思,根本就不像三国演义写的那样不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