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同样,也有很多人在混乱的国家局势里敛夺财物、沉迷权力,在欲望里迷失自我。并不为国家的安定做出贡献,反倒处处阻拦,以达到维护一己私利的目的。
西北四马之一的马鸿逵便是如此,虽享一生富贵但但生命总有尽头,为了乱世中保全自我终是晚年流落在外,至死也不得回到故土。
再是峥嵘的一生,都会在下马时遥望那触不可及的家乡。

戎马半生的宁夏王
1892年出生的马鸿逵在一个武术世家长大,家人的教导下他从小习武。
马家祖上是长居陕甘一带的回人,但因祖上劝说同族降清有功,被称“良回”。而后家族更是出了举人,在当地的声望日益见涨。
这个家族世代都有着顺势而为的敏锐,马家尚武,在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做出了贡献,更是被朝庭重用。
在这样显赫背景的家族中长大的马鸿逵从小自命不凡,但同样,他也有骄傲的资本。
但对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加剧了这个有志青年对朝庭的不满,从十八岁开始便隐瞒家人参与各种反清活动,还秘密加入同盟会,成为了最早号召推翻封建社会的革命者。
于是,当辛亥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马鸿逵作为袁世凯牵制地方势力的质子来到了南京。因其在革命里有功,还被授陆军少将的军衔。
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当时的当权将领,在权力斗争的暗涌中学会了重要的生存法则。从此走上了背离革命的道路。
虽然在这期间里,经历了复辟和失败,但马鸿逵的长袖善舞让他在不同的当权者手下依然步步高升,在1919年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旅长的头衔。
自从袁世凯倒台后,各地军阀割据,这些拥有军队的将官俨然成为了盘踞一方的土皇帝。
出生于习武家族的马鸿逵显然没什么花架子,自小学习武术和兵法的他在后期的军阀混乱里不停扩张势力,收兵买马,实力大增。
当时马鸿逵还在同样出生西北的冯玉祥麾下,1926年便被其任命为了联军第四路军的总司令,因其指挥作战有功一直被委以重任。
但这样一位成功的将领自然是能看清当下局势,做出最趋利避害的选择。
这时的冯玉祥同当年的拜把兄弟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已经浮出水面。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军阀混战、匪乱盛行和日军侵华的多重压力。
而马鸿逵自小在家族里培养出的眼力让他的天平逐渐向蒋介石一方倾斜,在1929年5月正式投靠蒋介石。
而面对马鸿逵的拥护,蒋介石立马嘉奖回馈,不仅为其扩军升职,还拨银数十万,赠枪千余支。
此后,马鸿逵一路跟随蒋介石的领导参与围剿红军。似乎从这时开始,马鸿逵的人生便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因为后期剿匪不力,蒋介石逐渐对马鸿逵心生不满,而此时的马鸿逵再次看准了时机,以父亲病重恳请退居后方。
于是,蒋介石也给其台阶并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可这并非当初蒋介石许诺下的地盘,但万般不平也只得忍气被迫回到宁夏上任。
就此,马鸿逵在宁夏当上了土皇帝,一方治理全由他一人说了算。一上任,马鸿逵便放了几把火,他坚决消灭烟毒土匪,并为当地公务员制定了各项行为准则。
一派励精图治的姿态但又不断敛财扩张军队。
自从掌握宁夏实权后,马鸿逵先是清除了异己,将蒋介石安插的官员一一冷落,让一众亲信成了宁夏各个机关的领导。
当时的宁夏上上下下全都听命于马鸿逵,这个土皇帝可谓名副其实。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方势力,马鸿逵同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联合,达成互相帮助又互不干涉的统一。
大家同为回族又都是在西北极有势力的军阀,四人被称为“西北四马”,这样的同盟让他们获得了权力的保障,但也引来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忌惮。
就这样,整个宁夏甚至西北俨然又一地方军阀的兴起。但面对强大的地方势力以及马鸿逵手上的军队,蒋介石显然不会硬碰硬,狡猾如他,想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方法。
当时的孙殿英通过盗取帝陵获得的财富招兵买马收买他人,一步步壮大,为人也愈加猖狂。蒋介石本就不喜,为了削弱其力量,1935年下令让孙殿英前往青海任职。
四马一听西北的权力会被他人染指,立刻召集各路军队出兵阻拦。在宁夏这个关口便号召了四万兵马,攻打不成退路还被断的孙殿英又被蒋介石撤销了一切职务。
最终,孙殿英灰头土脸地败走,而西北四马也因多日对抗而元气大伤。蒋介石却任凭四马抗孙坐收了渔翁之利。
马鸿逵还没反应过来自己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又被作为了围剿红军的主要力量再次被蒋介石拿捏。
1936年,我军结束长征在甘肃会合,作为临近的宁夏成为了围剿重地。蒋介石亲自来此指挥,而马鸿逵为了自己的领地不被蚕食只能加入围剿红军的阵营。
而紧接着便是日军的全面侵华,面对各路战争的压力,马鸿逵在宁夏大肆抓收壮丁充军。
这些战事让马鸿逵的军队损失良多,本想安居一隅做个地方王的他选择消极应战。只要地方权力在自己手上,胜利是谁的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
为了一时的安稳,马鸿逵不得不再一次向蒋介石臣服。但蒋介石却把西北军政长官位置给了四马中的另一位马步芳。
从此紧密联合的西北四马也生出了嫌隙,几经周折,蒋介石仍旧完成了瓦解西北势力的目的。
但同样被瓦解的还有与红军对抗的国军。国民党内的腐败以及军官的消极应战终究对抗不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即使拥有美国的支援,国民党军仍然挽回不了战争的颓势。
人到中年的马鸿逵纵然没能在权力斗争中获得最想要的东西,但盘踞宁夏十数年的他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凭借这些搜刮来的钱财也能安享晚年的,于是,对于局势总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力判断的马鸿逵毅然选择了离开故土。
随着蒋介石在解放战争的步步失利,这些原来国民政府的军官也面临着制裁。
这时的国民军队已经大批量向台湾撤离,最终,马鸿逵抛弃了生活多年的西北土地,登上飞机带着一家老小逃往台湾。
在台湾受到指控
虽说是出逃去往台湾,但马鸿逵还携带着接近八吨的黄金。多年在西北的搜刮让马家积累了大量财富,还在台湾和香港多地都购入了房产。
而作为国民政府的将领,马鸿逵还想着在台湾重整事业。
但事与愿违,来到台湾不久后,马鸿逵便遭到了马步芳等人的指控,称其消极备战导致西北战局的失利。
曾经的四马兄弟却让他名誉扫地,当时的台湾聚集了各路人士,并非他曾经统治过的宁夏,很快,马鸿逵便受到了撤职查办的处理。
虽然早年为蒋介石反冯玉祥出兵出力,又在战争上屡立战功。但多年来为了一己私利而应付国民政府早就让蒋介石对其多有不满。没有了权力失去了友情让这位老将在台湾履步维艰。
其实马鸿逵早年的时候非常懂得抱好大腿,并且很是知道投其所好。在蒋介石六十大寿时,专门为其修建了一所图书馆,常以读书人自居的蒋介石非常喜欢。
而后蒋介石到达宁夏时马鸿逵更是亲自陪同游玩,为其行动尽心尽力,鞍前马后。
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蒋介石对他也是宠爱有加,不仅对于他的地方势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在宁夏敛财。
但蒋介石终究是国民政府当权人,弄权的聪明人。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不惜用计谋让其对抗孙殿英,瓦解西北势力。一个失去军队的马鸿逵此时对他已经没有了价值。
而在宁夏的安逸生活让马鸿逵失去了马上的血性,不仅让这个将领在权力和财富中丢掉了最初的革命信念,还让他最终失去了生活在故乡的权力。
两人对于局势的错误判断、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背叛人民终究是在水里翻了船。但蒋介石来到台湾依靠着美国的支持仍然有不小的势力,而马鸿逵却落得个众叛亲离。
出生于武术世家又在战场征战多年,面对在战事上的失误指责,当了几十年土皇帝的马鸿逵在台湾颜面尽失。来自四面八方的唾弃让他恨不得立马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现在他在这个地方寸步难行,便计划着离开台湾,来到台湾时还有几个老婆陪伴在身侧,而这些老婆便成为了他出逃的工具。
在姨太的帮助下,马鸿逵将近八吨的黄金转移到了美国。还让姨太装病以赴美就医的名义在1953年携全家老小飞去了美国旧金山。
来自异国的思念
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当人走到底端时或许还有更让你绝望的黑暗。
最终马鸿逵带着老婆孩子以及八吨黄金来到了美国,这一来他便没想过再回到令他伤心的台湾。面对蒋介石一次次召回,马鸿逵充耳不闻,从此便在洛杉矶定居。
当初台湾的局势让他在那里寸步难行,但来到另一个半球文化习俗截然不同的美国也在很长时间里令马鸿逵无法适应。
即使带着大量钱财,但这里仍没有安详的晚年生活,有的只是鸡飞狗跳的闹剧。
当时称霸西北的宁夏王现在只是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老头,虽然美国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和身份的移民,但种族歧视至今都是一大问题,更不用说在五十年代。
当时有很多移居去往美国的中国人,有的是难民,有的是躲避政治制裁。各路人马在异国团聚,再一次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势力。
而此时的马鸿逵被冠以在战争中渎职的罪名被撤销职务开除国民党籍,哪怕是在美国的华人圈子里,他也没有容身之处。
但好在他还有大量黄金,这在任何一个战乱时代都是硬通货。凭借这些黄金,他在洛杉矶购置了多处房产,为了防止坐吃山空又买下了几个牧场。
在异国的庄园里马鸿逵再次踏上马背驰骋在草地上回忆着早年的英发,但终是掩盖不了迟暮的凄凉。
显然,当时的他并没有房价上涨的远见,买这么多房子只是为了安置那三房妻子以及众多子女。
虽然马鸿逵失去了权力和名誉但好在他还有家人,有人就有希望,但同样,人多就有麻烦。
水土不服的不止马鸿逵一人,一家老小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还没等到完全适应,陈年的矛盾便一齐爆发了。
马鸿逵一生娶了九房太太,在宁夏时为了争夺后宅的权力以及丈夫的宠爱就已经有过数次的纷争,早已埋下了隔阂。
虽然来到美国的只有三房姨太,但其中的四姨太和五姨太更是最为不对付,两人平素处处互相针对,可谓王不见王。
当初在宁夏还有大量的地盘和人让两位姨太造作,而来到美国后不得不面对一起生活以及开支的问题。
四姨太在宁夏时便帮马鸿逵打理公司,来到美国也将生活开支交由她来管理。从此往后,四姨太便屡次克扣五姨太的费用。
面对这样的欺负年老的马鸿逵只一句家和万事兴的敷衍,剩下的六姨太也无能为力只有作壁上观。
日益失望的五姨太开始起了别的心思,为了逃离这个家她结识了一位美籍华人。她从这个绅士的男人里得到了尊重和爱情,最终向马鸿逵提出了离婚。
年过六十的马鸿逵也无心挽留,纵然万般不舍,但情形所迫,在美国他没有权力干涉别人的自由。最后,这个家庭也开始走向了相互背离。
首先是自己的孩子因为财产的经营权产生了分歧,家人间的关系逐渐冷淡。当初那个热闹的家族似乎只剩下马鸿逵孤身一人,而曾孙女的出生为他带来了难得的欢乐。
马鸿逵将曾孙女养在身边,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快乐,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因为产业经营权与他反目成仇的孙子为了要回曾孙女的扶养权最后将马鸿逵告上了法庭。
当曾孙女离开的那一刻,马鸿逵从此一病不起。这世间似乎已经无所留恋,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的回忆被拉回了家乡的土地。
一身骑装的马鸿逵似乎还在那片他熟悉的西北土地上纵马驰骋,但远方的家乡终是化作他临终时回不去的思念。
1970年,马鸿逵在洛杉矶病逝,他最终的愿望是落叶归根,但却始终没能得到允许,最后被葬在了一海相隔的台湾。
时间带走了一切,只留下经久不衰的传说。多年以后,人们提起宁夏王或许只会是个抽象的概念,时间终会将一切的故事掩埋。
但刻苦的罪行当被永远铭记,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当是警醒后人不要再犯。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民国“西北三马”迥然不同的后半生;王新;晚报文萃;2014年04期;
2、中国知网;马鸿逵 出逃美国未得安宁;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