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邦谍、斥候、校事、三厂一卫……古中国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间谍组织,他们虽生存于暗处,但一句一定都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决策和兴亡。尤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间谍战也成为了战争中一部分,情报网络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1930年,自从戴笠成立了军统局,不少汉奸被救了出来,日本的阴谋也得以挫败,为抗日做了很大多的贡献。当然,因为受到时局和立场的影响,很多不光彩的事情也不得不干。因此,军统的特务们也在民间留下了残忍等不好的恶名。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1946年,随着军统局“大老板”的身亡,军统局中很多部门要么被解散,要么进行了重组,而其中很多人员也因此被解散。中国大陆最后的军统女特务王庆莲就是被解散的人员之一。她出生于1928年,是浙江江山人。王庆莲儿时丧父,小时候家中贫困,生活艰难。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1943年,军统局来招人的时候,王庆莲的母亲是为了一家人都能活下去,就让15岁的王庆莲去参加特务考试了。王庆莲考上后,被调派到了译电科,整日对截获的电报进行翻译。王庆莲不用拿枪杆子,对这种“坐办公室”,还能拿“高薪”的生活很是满足。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但是1946年,戴笠去世后,她并没有选择继续留下来,而是选择离开军统,回到家乡另谋生计。和王庆莲不在同一个部门的同事祝仁波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祝仁波出生于1920年,早年随着父母在上海漂泊,但是年仅几岁时祝仁波就成了孤儿。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1932年,祝仁波12岁就当了童工。1937年,17岁的祝仁波幸得表姐夫陈一白帮忙引荐,才得以进入军统局。陈一白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讯专家,祝仁波便也跟着学习。他在里面也不是拿枪杆子的,而是当电工技师,负责给电讯处的电台做维修。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当时电讯台时不时就会被日军发现并被炸毁,祝仁波辗转各地进行安装和修理,也吃了不少苦头,但却保障了通信。抗战胜利后,祝仁波转去当了一段时间的机务人员,后来又回上海做电讯生意。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比王庆莲和祝仁波都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戴笠的孙子辈戴以谦,戴以谦出生于1925年,也是浙江江山人,要叫戴笠十叔公。因为家族的关系,戴以谦16岁就进入了国军,但是在1943年的时候才第一次与戴笠碰上面,戴笠还叫18岁的戴以谦“小娃娃”。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戴以谦从那以后成为了戴笠身边的机要秘书,戴笠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工作作风都一清二楚。当然,他也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的策划。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庆莲、祝仁波、戴以谦都拒绝离开祖国,坚持留在故土,当然也逃不过身份的问题。

大陆最后的三个军统特务,隐姓埋名生活64年后,还留下了一张合影

但是他们都接受了判决,后来还过上了好日子。2013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三名老人齐聚一堂。三人在当年都不是同一个部门的人,也互相之间也并不熟识,但是他们都因为差不多的经历,隐姓埋名生活64年,在聊起当年的往事时,都感慨不已。最后三人还一起拍了张合照,留作纪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