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明思陵,在所有“明十三陵”中,无论是大小规模,还是华贵程度,都是最为“寒酸”的,甚至都比不上一些明朝时期地方藩王的陵寝。

这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这座墓本来就不是崇祯皇帝本人的,而是他为自己的宠妃田贵妃修建的,崇祯也因此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被葬入妃子墓之中的帝王。

而更让人感到一丝“讽刺”的是,最终安葬崇祯并且为他修葺陵寝的,却也是他生前两个最为重要的敌对势力,即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政权以及此后的大清王朝。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崇祯明思陵的前身,田贵妃墓。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的,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皇嫂张皇后以及英国公张维贤的全力帮助下,冲破魏忠贤所设置的重重阻碍,得以顺利登上皇位,这便是历史上崇祯皇帝。

然而,登基之后的崇祯所面对的是一个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王朝。

在朝堂上,官员贪腐横行,党争不断,已然是乌烟瘴气,昏暗一片;在军事上,崇祯在对抗北方清朝南下入侵的同时,又要组织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时刻处在“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上;而最为致命的是,自崇祯登基开始,整个国家早已陷入了巨大的财政亏空之中,年年入不敷出不说,随着战事的不断吃紧,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国家时局已然如此,再加上崇祯在生活上确实非常的节俭,况且此时的他正值盛年,身体状况也非常的好,所以崇祯在位期间,并没有像其他明朝时期的君主那样,在很早的时候就为自己修建陵寝。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倒霉”的崇祯皇帝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一块合适的“吉壤”来作为自己的陵寝所在地。

“崇祯初年,徧求天寿,无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刘诚意孔昭及张真人甲,协视地,得蓟州凤台山。云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后,不及事。”

就这样,崇祯为自己修建陵寝的事情始终没有得到落实。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最为宠爱的田贵妃去世,然而这个时候却是崇祯乃至整个大明王朝最为危难的时刻。

在这一年,明清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决战——松锦大战结束,明朝这面是损兵折将,精心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等一众将领投降,使得明朝彻底失去了在东北战场的反抗能力,仅能困守山海关和宁远等几座孤城。而在中原地区,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农民起义军又不断的攻城略地,明朝军队是节节败退,大片地区沦陷。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出于对田贵妃的宠爱与思念,崇祯还是决定,为田贵妃在天平寿山修建陵寝。

整个田贵妃墓的修建过程历时两年,并且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的时候完工,崇祯就此也将田贵妃葬入其中。可或许连崇祯皇帝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为自己的宠妃田贵妃修建陵寝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选好的百年之后的安葬之所。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将崇祯安排下葬。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而朝臣们却打开城门,排着队的向李自成投降,万念俱灰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

李自成进入皇宫后,并没有找到崇祯皇帝本人,也没有发现他的遗体,于是在全北京城下令搜寻,并贴出告示:

“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之后,在煤山自缢的崇祯遗体还是被人所发现,并交给了李自成。于是李自成下令,在东华门侧简单收殓了崇祯遗体,并搭建了临时性的灵棚。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这个时候的明朝官员们生怕自己受到崇祯皇帝的牵连,谁也不敢前往吊唁,只有襄城伯李国桢一人前往,并且是

“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

李自成非常钦佩李国桢的勇气和忠心,于是对其进行了耐心的劝降,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效力,而李国桢也随即开出了自己的三个“条件”:

其一,对于明朝的皇陵,不仅不能破坏,还要予以防卫和保护;

其二,不能损毁崇祯的遗体,并且还要按照帝王规格礼仪进行妥善的安葬;

其三,李自成不能加害已经被他俘获的崇祯太子朱慈烺,以及另外两位皇子朱慈炯和朱慈炤,而是要进行善待。

对于上述三点要求,李自成予以了照准,并着手准备崇祯皇帝的安葬工作,而由于此前崇祯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寝,李自成随即决定将崇祯葬入田贵妃墓之中。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然而,安葬崇祯皇帝,李自成和整个大顺农民军政权是不准备出钱的,他只允许明朝的官员和地方士绅们自己筹钱安葬。

可是历经多年的战乱以及自然灾害,地方的府库中早已是空空如也,曾经的朝中大员如今又是避之不及,所以负责安葬崇祯的官员们只得硬着头皮,求爷爷告奶奶一样的向当地的士绅和百姓们筹借,而最终筹得的款项也是少之又少,甚至连围墙都是在这之后筹集完成才得以修建的。

就这样,靠着这些仅有的银两,崇祯和他的发妻周皇后的棺椁被葬入到了田贵妃墓之中,并且还举行了一场极为简单和寒酸的下葬仪式,崇祯也就此得以入土为安了。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清朝定都北京后,正式修葺了明思陵。

“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大败而归,在草草举行完登基大典后,便连夜撤离了北京,紧跟着,清朝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攻占北京,并迎请顺治皇帝前来,完成迁都,北京就此成为了清朝的首都。

而由于清军入关的时候,是打着“消灭闯贼,为崇祯报仇”的口号,并且清朝一直是以“明朝的继承者”而自居,于是为崇祯皇帝修葺陵寝,成为了清朝证明自身统治“合法性”,从而获取正向舆论支持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

而与此同时,众多投降清朝的前明官员,特别是以曾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曹化淳为代表的一众宦官,也均表达了为崇祯修建陵寝的强烈愿望:

“庶恩旨信而大义昭垂,芳万世而无斁矣。”

于是,朝廷也就此下令,抓紧办理崇祯皇帝陵寝的修建事宜,并正式将曾经的田贵妃墓,定名为“明思陵”:

“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虽然整个明思陵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如施工进度缓慢、银两筹措困难、监造官员不重视等,但以多尔衮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还是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并一再催促加紧完成,并且这期间曹化淳积极奔走、联络,有效的协调的各方关系,为明思陵的顺利完工出力不少。

最终,在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明思陵的建造工程得以完成,崇祯也就此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全新陵寝,只不过其规格已然无法与其他明朝帝王的皇陵相提并论。

而在此后,崇祯皇帝的明思陵也得到了多次的修葺,特别是在乾隆朝时期,乾隆更是两次大规模的修缮明思陵,使得明思陵的得到了翻新和扩建。

“顺治年间改建思陵,而一切明楼、享殿之制未大备。重为修葺,悉如别陵。并普立神牌木主供奉,以妥享祀。”

崇祯的明思陵:从最初的妃子墓,最终变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寝

然而,伴随着清末开始的时局动荡,明思陵也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几经破坏之后已是满目疮痍,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等建筑和遗迹保存下来。

如今,明思陵作为“明十三陵”的一部分,被充分保护了起来,并成为国家重要的旅游景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以供人参观和游览。而明思陵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崇祯皇帝,这位“亡国之君”的无奈与悲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