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女》是晚唐时期较为流传的一首诗,这首诗表面是在写这个姑娘的怀才不遇,为人作嫁衣,实则是在写作者本人在官场上的怀才不遇。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这首诗的作者秦韬玉是当时宰相于琮的亲侄子,名副其实的权贵之后,那么他为什么会怀才不遇然后写出这样的诗呢?
宰相侄子,深受叔父、叔母宠爱
秦韬玉,字中明,出生在京兆长安的一个尚武世家,他的父亲是唐军里一个中下级的军官,叔父是当时的宰相于琮,于琮即是当朝宰相,也是驸马爷,他娶了唐宣宗的广德公主,秦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秦韬玉的父亲并不成器,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家里条件并不怎么样,在秦韬玉稍微长大了一些之后,家道中落,父亲便把他交给了叔父叔母抚养,一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二则是跟着叔父叔母可以给他更好的未来。
到了叔父叔母家里,叔父叔母二人对秦韬玉特别疼惜,公主对他是视如己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秦韬玉在写诗方面很有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文学方面的才华,作出了很多诗句,叔父叔母看到了他的天赋之后给他找了专业的老师,辅导他,让他越发有文采和能力。
叔父叔母对于秦韬玉是无条件的宠爱,这样的宠爱把秦韬玉培养成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花花公子,他整天游手好闲,和一帮狐朋友狗友混迹一起吃喝玩乐。
这些狐朋狗友和秦韬玉都属于是“芳林十哲”,这些人在当时的风评很不好,秦韬玉在这个时候还写出了《吹笙歌》这样的淫词滥调,简直是文人中的败笔。
叔父于琮当宰相的时候,和著名的奸相路岩是同事,据记载,路岩和秦韬玉的父亲关系匪浅,他早于琮三年入相,但二人有一个共同的政敌权相韦保衡,二人都曾受到过他的驱逐,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所以两人的关系很好。
为了让侄子混出名堂,给侄子铺好将来发展的道路,叔父就把他推荐给路岩“代写文书”,就这样,秦韬玉第一次攀附上了权贵。
广德公主公然干预国考,第一次科举考试落榜
在秦韬玉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叔母广德公主为了让他一次考中公然干预国考,亲自出面为他“力取甲鼎”。
公主这样的行为惹怒了很多朝堂上正直的官员,大家议论纷纷,公主的权势还是抵不过这些正义的丝毫不肯让步的官员们,秦韬玉这次在此落榜,其实按照他的能力,他考中进士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谁让叔母太过于心急,直接动用了自己的势力帮了倒忙,终究是害了他。
秦韬玉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是在咸通十四年,也就是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大事,在这一年间,爆发了著名的黄巢之乱。
在十一月份,他们一家人都不幸遇难了,叔父叔母死于非命,宰相路岩这个时候也倒台失势了,秦韬玉的两个大靠山都倒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帮他了。
因为攀附权贵被连累,第二次落第
七年之后,秦韬玉在此参加科举考试,在他参加京兆府试时,被当时的京兆尹杨损驳落,其实他这是被曾经的靠山路岩连累了。
杨损与路岩,两人曾经因为一点小事有了矛盾,路岩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对杨损进行了打击报复,贬了他的官位,自此之后,两人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如今路岩失势了,杨损却幸运地节节高升,成为了京兆府尹,对于路岩曾经对他做的事情他自然是要打击报复回来的,他可能没有办法直接动路岩,就把矛头对准了这个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秦韬玉。
秦韬玉和路岩关系匪浅,加上秦韬玉臭名昭著,因此杨损觉得他攀附权贵,对他进行了多次打压,秦韬玉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宣告了失败。
在科举考试上屡屡碰壁的秦韬玉没有任何办法,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他,他心里对中第十分的渴望,想要功成名就,孤身一人的他找到了家里以前的宦官关系,投靠了宦官。
权阉田令孜和秦家有着一些交情,对失势的秦韬玉颇为照顾,在他的帮助下,秦韬玉才成功“及第”,做了官,但他也因此被称为是“巧宦”。
作诗《贫女》,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它的表面内容是写一个出身寒门的姑娘,这位姑娘拥有高洁的品性,不屑与那些浓妆艳抹的姑娘比较。
她想要用自己超人的绣工能力给自己找到一门亲事,然而她绣出来的衣服都成为了别人出嫁时穿着的嫁衣,自己的亲事还是没有着落,实则是写诗人秦韬玉自己的怀才不遇。
这首诗应该是他在叔父叔母双双遇难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写的,这几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难过的几年了,其实贫女这首诗贫女正如秦韬玉本人,秦韬玉家道中落寄人篱下,虽然公主待他示若己出,但毕竟公主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他和出身贫寒的贫女有何区别?
后来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怀才不遇,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看到他的才华,刚开始的时候,他和贫女一样,相信自己只要有才华就一定可以中举,得到人的赏识。
他成为了官员的幕僚,经常给别人出谋划策,正如贫女给别人作嫁衣裳一般,但他并不甘心于此,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后来,为了能实现自己的豪情壮志,秦韬玉投靠了宦官,也确实成功了,秦韬玉虽然名声不好,但他的这首诗却成为了千古名篇。
这首诗在后来引起了很多有才华却没有遇到伯乐的寒士的共鸣,它写出了诸多怀才不遇的寒士的心声,就因为他们没有权贵的关系的推荐,所以他们只能如贫女一般,给别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写出《贫女》这首诗,道尽了他一生的坎坷以及他的怀才不遇,虽然是一首普通的诗,细品却悟出了他和诸多寒士坎坷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