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钱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自从人类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枪械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从火绳枪到燧发枪再到栓动步枪,称为自动步枪诞生以前步兵的主要武器装备。

虽然栓动步枪相对于之前的燧发枪的射速大大提升了,但是在面对大规模集群冲锋的时候,栓动步枪的射速还是远远满足不了火力压制的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机枪就应运而生了。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钱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世界上第一款用于实战的机枪就是我们现在无比熟悉的加特林机枪,但是与现在电动的加特林机枪不通的是,那时候加特林机枪苏安然也是现在的旋转多枪管的样式,但是却是依靠手摇击发。

这样就暴露出一个致命的缺点,在士兵高度的精神压力之下,极有可能越摇越快,最终导致枪械炸膛。

而在1983年,天才的枪械设计师马克沁从枪械的后坐力上得到灵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重机枪,也就是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以弹药击发时的火药燃气为能源,枪管短后坐(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帆布弹链供弹,理论射速600发/分,慢射速100发/分,有单发、连发两种方式,枪重27.2千克,结构较为复杂。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钱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马克沁重机枪一经问世就展现了他巨大的威力。

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马克沁重机枪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实战,当时一只50人的英军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而真正让马克沁重机枪真正地震惊世界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那时候的战争方式是典型的堑壕战加大规模集群冲锋,在被称为“索姆河地狱”的残酷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一天内射杀英军士兵60000人,因此马克沁重机枪也被称为“寡妇制造者”。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钱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其实在马克沁重机枪还在试制阶段的时候,就引起了当时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注意。

李鸿章当时也算是中国位数不多的能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了。当时正是李鸿章等人兴起的洋务运动的末期,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希望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来改变清朝的命运。

所以李鸿章等人想尽一切办法兴办工业,并希望建设一只强大的近代化军队。

建设军队那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李鸿章第一次看到马克沁重机枪就发现了其背后巨大的军事潜力。但是虽然李鸿章对马克沁重机枪心仪无比,最后却因为一个原因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钱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那就是马克沁重机枪的射速。

据说当时李鸿章得知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射速之后,没有问枪械价格,而是说了这样一番话:“太快了,太快了,大清承担不了这种子弹消耗。”

当时清朝新军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海军这一最需要钱的方面,而海军的经费在层层盘剥之下早已经捉襟见肘,又如何能承受得住马克沁重机枪巨大的弹药消耗呢?

无奈之下,当时的李鸿章只得放弃了引进马克沁重机枪的想法。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钱而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心酸

不过短短五年之后,清政府还是决定由金陵制造局对马克沁重机枪进行引进和仿制,不过我们知道,落后腐朽的封建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一款两款先进武器所能挽救,即使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再大,喷涌的火舌再凶猛,也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