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真是拼了所有的家底

秦军在长平之战中的伤亡大部分是赵括造成的,赵括打王龁肯定没问题,但是对面悄悄换人了……可以看历史记载啊,廉颇一直避战秦国,除了几之战外,不是在打齐国就是在打魏国要么在打燕国,用廉颇扛秦真的失策,赵王没想到廉颇这么不经打,而且看到廉颇被秦军吊打,齐国魏国燕国心里说不定怎么高兴呢,还想他们发兵援助? 史书上的记载让人感觉整个长平之战期间,赵括统兵一战被围,就45万全军覆灭了。仔细想想不可能的,上百万人打了两年,双方都有增兵换将记录,合着只有最后一战死人了,造成秦军伤亡的肯定不是这一战,但是赵军主力确实是这一仗报销光了

历史上,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真是拼了所有的家底

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真是拼了老命了,先是秦王面临前线有可能彻底崩盘的局面无奈请出了最不想请的战神白起出山,在就是差点搬空秦国的战略储备粮,最后全国总动员总算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结果也是伤亡大半,国内空虚。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赵军也是敢战能战之师,并不是没有战斗力,赵军完全没有畏秦如虎的问题,长平之战以前,赵军在秦军手上没有败绩。要不是有歼灭战之神 白起 ,秦军就不是伤亡过半了,有可能全军覆灭的。

很多人对古代人口和生产力动员力真的是没什么概念,我举几个数字吧。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只有31个县,按每县万户,每户5人算,秦国早期人口31万户155万人,这个人口比刚从晋独立出来的赵韩魏人口略多,31万户也就是31万成年男子,按每人一生服二年正卒役算差不多每年可以平均有3万多人服正卒役,《商君书》里为什么一军只有4万人,这就是答案。袁绍夺的冀州,冀州有百万户,袁绍统治的四州,按战国领土就是整个赵国,大半个燕国,小部分魏国齐国秦国,可官渡之战他也就出动了10万军队,还要联络刘表夹击曹操。后来曹操破了冀州得到残破的30万户,也不过多得20万兵源,他就大喜过望。赵国燕国啥水平?在战国时,经济生产力比中原是差了一大截的,直到汉时才赶上中原成为沃野之地的。

历史上,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真是拼了所有的家底

这个要从秦军的军制说起了,秦国早期31县约155万人,按轮征制,每年平均约3万多人作正卒,和《商君书》里一军将4万人吻合。后期秦国五百多万人,轮征制下每年10来万人当正卒,秦国后期五大夫以上的将军大部分时间都是统帅10万人作战,基本可以肯定一军是10万人,秦国派王纥来争夺上党,将一军10万人,赵国派大将廉颇阻挡他,兵力相近则也有10万人,廉颇损失一裨将六都尉,损失五万人左右,王纥损失三万人,廉颇余军五万人面临被王纥全歼的危险,赵王增兵10万给赵括,如果秦军不增兵的话,赵军15万对秦军7万呈压倒优势,如果秦军也增一军的话就是15万对17万,可以对峙。

历史上,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真是拼了所有的家底

至于赵国也就40多万户,算40万总兵员的话,邯郸守军5万,北地及燕国边境守兵5万,地方军队和齐魏边境守兵10万,派出给廉颇10万,只剩下10万生力军,他派不出更多的军队了。赵国打破长平之战的困境只能依靠魏国晋鄙的10万大军,晋鄙的10万军队是魏国主力部队,就这样还惨杂了父子兄弟两万人(征兵时都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以免耽误农作,信陵君一接掌军队就清退了这两万人),连魏国都没多少军队,赵国的46大军不吓死魏国吗。这已经算了全民皆兵了,赵国已经出动一半青壮了。中国到了宋才基本上大部分是职业兵了。说的宋以前不是全民皆兵似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