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抗日战争时期,除了日本鬼子外,中国百姓最痛恨的,当属汉奸无疑。

这些汉奸本也是中国人,可是为了利益,他们选择背叛自己的良知,成为日本鬼子的走狗,跟着他们一起为非作歹,残害自己的同胞。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在一大群汉奸之中,总有几个还没有完全丧失良知的人存在。曾就任八路军政委的

秦光

,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汉奸,在他负伤倒地,再起不能时,这位汉奸,救了他一命。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图|秦光

少年无畏,投身革命

秦光出生于1917年,湖北红安人。

和当时的很多家庭一样,秦光的父母也只是当地的普通佃农,就算一天到晚都老实地在田间忙碌着,也会遭到反动地主的辱骂和殴打。秦光自小看着这样的光景,心中充满着不忿,他暗暗立誓,等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投身革命,改变这一切。

他也确实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等他长到12岁,感觉自己有一把子力气后,他就独自一个人跑到红军驻地,要求参军入伍。

虽说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各个部队都缺少士兵,可众人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像秦光这样面黄肌瘦,身材矮小的少年,自然达不到征兵标准。

于是,战士们听完他的这个要求后,只是嘉奖了一下他的勇气,便挥挥手,让他离开。

可秦光却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红军,所以,即便是已经听到战士们说他不合格,让他离开,他也依然固执地呆在红军营地,不肯走。

就这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秦光的软磨硬包下,这支队伍的领导者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同意了他的入伍请求。

等秦光真的入伍后,这位领导慢慢意识到,他当时作出这个决定,究竟有多么正确。

1934年,在反动派的迫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红军不得不踏上长征之旅,秦光同志所处的红25军,也在转移的队伍中。到了11月份,队伍来到了河南方城县独树镇。

一天,天空下起一场大雨,磅礴的雨水让地上的黄土路变得更加泥泞,为了提高部队的行军效率,副军长徐海东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让队伍以“长龙”阵型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一营三连被要求在后方殿后。

到了11月20日,一营三连接到消息:国民党军队已在我军前进的道路上,埋伏了5000名士兵。

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我军的作战装备十分简陋,再加上一路上的风餐露宿,此时要让他们对付一支事先埋伏好,并且装备精良的队伍,难度系数实在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徐海东下令让后方军队上来支援,以御强敌。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图|徐海东

一营三连接到指示,立刻火速前进,可他们还只是向敌人靠近了一点,就遭到敌方的猛烈攻击。

双方火力实在悬殊,刚交手不久,三连就损失不少人马。无奈,连长只能带领战士们退到一条水沟中,利用这天然的屏障与敌人周旋着。

又过去不知道多久,我方损失越来越大,连长见势不妙,决定带领部队暂时撤退。为了不让敌人发觉我方作战意图,赶来追击,指挥员决定留一个人待在原地,借用旗帜,吸引敌方注意,掩护战士们安全撤离。

一个人抵御5000人,那样的危险性可想而知,然而,年仅17岁的秦光接到这项任务时,却没有丝毫的不甘愿。

据他后来回忆称,当他接到这个任务时,感受到的只有战友对自己的绝对信任,目送一个个战友离去的背影,他觉得自己无比光荣,无比自豪。

手握旗帜,他决心留在这里,坚守到最后一刻,尽力给队伍多争取一些时间。

驻守阵地,守护红旗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就这么待在水沟里,等着等着,行军路上的疲倦渐渐吞噬了他的清醒,这位少年,竟在烽火连天的背景下,迷迷糊糊睡着了。

但或许就是他这个举动,让敌军产生了误解。当敌人长久听不到对面传来的枪声,前来查看时,只看见一个昏睡着的旗手和插在土里的红军旗帜。

敌人看他这么冷静,还以为水沟里隐藏着许多战士,只等他们靠近,就会开始反扑。一时间,敌人停下了攻击,开始细细观察我方阵地。

当然,敌军也并非一点办法,见迟迟探不到我方情况,他们调来火炮,向那条水沟展开袭击。只是这些袭击并没有造成多大伤害,仅仅是将一位睡着的17岁战士惊醒了。

秦光醒来后,既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战友们此时具体的情况,只是看着周遭空空如也的阵地,判断一营三连已经成功撤离,换而言之,连长交给他的任务,已经完成。

这种时候,他该做的,就不再是坚守阵地,而是尽快离开这里,返回队伍。这样想着,他立刻拔起那根陪伴自己许久的旗帜,飞奔着向队伍撤退的方向前进。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秦光就这么跑呀,跑呀,越过了两条沟坎,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后方有人在叫他站住。刚刚从战场撤离的秦光被这动静吓了一跳,好在,等他转头后,发现叫住他的不算是敌人,而是红二十五军的军政委吴焕先。他稍稍松了一口气,转身往吴焕先那边奔去。

吴焕先当时还不认识这名士兵究竟是谁,只是看他的衣物,判断这也是一名红军,但他怎么会一个人在这里呢?这么想着,吴焕先问道:“你小子是哪个部队里的?怎么在这里?”

秦光喘着气,老实回复:“报告政委,我是二二四团三连的旗手,叫做秦光,我们连刚从战场上撤下来,因为我是旗手,所以被安排殿后,等战友都安全撤离才离开战地。”

吴焕先看着眼前少年那沾满炮灰的军装和手中的旗帜,叹着气说道:“后方河水猛涨,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渡河,部队如果此时撤离,很有可能会面临被敌人堵死退路,全军覆没的局面。”

秦光被这状况吓一跳,赶忙追问:“政务,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军政委吴焕先发挥自己一贯的稳定作风,说道:“越到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坚持战斗,你们旗手更是如此。你们赶紧返回阵地,我马上派人将部队追回来,让他们也回去战斗。”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图|吴焕先

换作常人,此刻即便是明白上级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但真要一个人返回战地,还是不免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可秦光却没有丝毫恐惧,等吴焕先说完,他立刻带着旗帜,返回了那条水沟。

而不远处的敌人,在经过了一番与空气斗智斗勇,看到最后那面旗帜也不见后,本以为我方已经离去。

却没想到,没过多久,那面旗帜又再度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内,那位年轻的旗手,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他们的注视下,又将红旗插回了原位。

他这样的举动,引得国民党军队又生猜忌,轻易不敢冲过战线。

当然,敌人虽说有些多疑,却也没有就此收手,一番商讨后,他们决定派出几名士兵,过来探探我方虚实。

秦光自然也知道,一旦敌人发现阵地的秘密,必定会影响上级的计划,于是,等到敌人就快靠近阵地时,他迅速向对面开枪,并丢去一枚手榴弹。

别看这个举动没造成多少伤害,可这也确确实实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为军队的后续支援,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他如此英勇,其余战士们当然也没让他失望,一小会之后,被军政委追上的部队,迅速返回了战地,随着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多,秦光也终于有了更多与敌人对战的勇气。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等河水消退后,众人才终于成功撤离。在这个时候,众人再回过头来回忆起秦光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纷纷赞赏不已,并对秦光寄予了更多肯定和期待,而秦光后续的表现,也证明众人的这份期待没有白费。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没过多久,庾家河战斗爆发,这场战斗也是红25五军长征以来,最为险恶的一战,在敌人无情的炮火下,军长程子华和副军长徐海东都受了重伤,秦风的旗帜甚至被炮弹炸成了两截,鲜红的旗面,破了好几个大洞。

在开战之前,军政委吴焕先曾告诉秦光“红旗倒了,军心也会动摇”。所以在他心中,这面旗帜是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的存在,眼见旗帜倒下,他立即匍匐过去,捡起红旗,拆下自己的绑腿带,将其绑在一棵小树上。

可是没过多久,敌方的炮弹就把这棵树连根炸飞,秦光只得再次捡起这面红旗,将它插到一个弹坑里。

正因为他一直守护着这面旗帜,战士们从这里获得了莫大的安慰,于是,在战争结束后,他也因此得到了“炸不倒的红旗”的光荣称号。

抗日战斗,两次死里逃生

全面抗战岁月,秦光凭借此前的赫赫战功,被任命为鲁西军区特三营的副教导员。

1941年,抗日战斗进入僵持阶段,此时日本鬼子因为长久攻不下我方土地,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清剿”我方根据地上。

于是,秦光还只是刚刚上任不久,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

田俊六

就展开了针对鲁西地区的大规模扫荡活动。此时,为掩护鲁西南军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撤离战区,秦光被要求带领鲁西军区特三营承担起保护首长安全的作战任务。

1月17日,特三营战士还只是刚到苏家村,就看到敌军向这个方向冲了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营长立即指挥战士们,在此处设下埋伏。

不出众人所料,没过多久,日军便进入了埋伏圈,随着营长一声令下,战士们迅速英勇地开始冲锋。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敌人大部分火力已经被我方消灭时,一大批地方援军一下子围攻了过来,将战士们困在苏家村,怎么也突围不出去。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战况越来越激烈,无数烈士,就这么倒在敌人枪口下,最后,就只剩下包括秦光在内的20余名战士还幸存于世。

然而,即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战士们也没有放弃战斗,他们进入苏村西边的小院中,躲在厚实的院墙边,继续与敌方周旋。

他们的战斗经验丰富,日本鬼子不断冲锋,他们就拿着枪支不停射击,凭借自身毅力,他们竟真的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可阴险的日本鬼子却也很快就想出了一条应对毒计,见短时间内奈何不了这20余名战士,他们竟向小院中扔了颗毒气弹。

为抵抗毒气弹造成的威胁,秦光等人喝下了好几瓶醋,可这个方法也不起效果,毒气还是顺着鼻腔,控制不住地涌进了战士们的肺部,没多久,众人就在毒气中失去了知觉。

等秦光等人再度清醒时,发现自己双手被绑,几十个日本鬼子站在他们的身后,用尖锐的刀抵着他们,要求他们向苏村东南的麦地方向前进,只要稍微走得慢了一些,就会遭到毒手。

秦光不甘心就这么被日寇处决,身为中国军人,就算是要死,他也要死得有骨气,于是,等到众人被赶到一片空地上后,秦光立刻下令:“同志们,我们赶紧跑,不能就这么被日本鬼子杀了!”

其余战士也有这种想法,秦光话音刚落,这些战士们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四处奔逃。

日本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条件发射性地拿起枪就开始对着人群胡乱射击,在这混乱当中,一枚子弹突然穿过了秦光的左肩,还没等他缓神,又有一颗子弹向他袭来,这次,子弹打穿了秦光的右肺,巨大的疼痛让他再也无法支撑自己的身体,下一秒,他倒在了地上。

赶上前的鬼子见秦光没死,竟举枪准备再给他的脑袋来上一枪。就在这个时候,秦光突然睁开眼睛,从地上一跃而起,用沙哑的声音高呼一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秦光这突然之举,让这位鬼子有些手抖,在匆忙之中,他向秦光开的那一枪,从头部变成了颈部,并从秦光的后背穿了出来。

秦光再次昏迷过去,倒在血泊中,等他醒来,就已经来到了后方的医院。

原来那击中颈部的一枪,并没有要秦光的命,日寇以为他必死无疑,便直接离开了,而在整个战斗结束后,我方将士赶到战场发现秦光还有气,便将他送进了医院。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由于秦光身上的伤口太多,有的甚至伤及筋骨,再加上我方当时的医疗情况十分落后,因此,众人对他痊愈,并没抱太大希望,可没想到,秦光竟凭借自己的毅力,奇迹般地康复了。虽说身体里残存的弹片,会让他经常感到疼痛,可他毕竟还活着。

秦光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这件事情,后来也在军中传开了,很多人开始称呼他为“活烈士”。秦光也因表现出众,被指任为冀南第七军分区支队政委。

1943年3月的一天,身为政委的秦光率领部队,正巧路过冠县张柳召村,当时天色已晚,众人决定先在此处暂住一宿,明日继续赶路。

彼时,已经濒临末路的日本鬼子,为了赢下这场已经毫无胜算的侵略战役,不惜困兽犹斗作最后的殊死反扑,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一旦被发现踪迹,就会立刻遭到袭击,而这一次,秦光等人的行动,就不幸被敌人抓住马脚。

驻扎于附近的日寇连夜行军,很快就赶到了他们的住所,并发起猛烈攻击。

秦光观察局势,发现来的人中,不仅有日本鬼子,还有几位汉奸走狗,这些走狗听得懂中国话,秦光发号施令也会被敌军所获悉。

面对一大群虎视眈眈的敌人,秦光明白,为今之计,只有快速撤离。

依靠在战场上得到的战斗经验,他迅速将部队分散成许多零散的队伍,同时向多个方向进行突围,至于秦光自己,则刻意留在队伍的最后,尽量多开枪射击,将生的希望,留给其余战友。

这个计划起初进行得还算顺利,可等众人跑到范庄一带时,却再次遭到敌方伏击,原来敌方为了一绝后患,在这里设下了埋伏。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北面的敌人不断向战士们袭来,南面还埋伏着一群日军,如不尽快突围,很可能会在此处全军覆没。

秦光当机立断,带领一小批战士,冲出战壕,向敌人的方向前行,用生命为代价,吸引敌方火力。

这样的战术很有效,当他们冲出来后,敌人的多数火力,果然都集中在了他们身上,可也正因为如此,这批战士死伤惨重。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友,秦光只感觉自己全身都燃起了复仇的火焰,他带头冲到离日伪阵地只有三十米的地带,匆忙找了个掩体,便拉开手榴弹,向敌方扔去。

这颗手榴弹顺利在敌人中间地带炸开,释放出不小的威力,可等他准备投掷第二颗手榴弹时,敌人的子弹射来,击中了他的腰部,瞬间,他失去了所有行动力,倒在地上,无法起身。

倒在地上的秦光神色有些恍惚,可他却依然保持着清醒,他在心中盘算着,就算是死,他也要再拿几个垫背的!

又过去一会,战斗结束了,日伪军奉命,前来检查是否还有活着的八路军。

秦光就躺在不远处,仔细倾听着周边的动静,察觉到日伪军的脚步离自己越来越近后,他不自觉握紧了手里的枪。

向他走过来的一名汉奸,清楚地看到了这反常的举动,就在秦光准备动手时,却听到那名日伪军附耳对他说道:“

别动,一会就走,我不打你,中国人不杀中国人。

八路军政委负伤倒地,汉奸发现他还有气,附耳道:别动,一会就走

秦光思考了一会,决定暂时相信汉奸,而这位汉奸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只是搜刮完了秦光身上的装备,便径直走开了。

等四周没有声音后,秦光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想找找是否还有活着的人,可显然,像他这样幸运的还是少数,其余倒地的战士们,全都真的没有了气息。

秦光也不敢在此久留,确定没有尚存的战友后,他立刻一瘸一拐地独自来到一个老乡家,这位老乡十分好心,见抗日战士前来求助,立刻用毛驴将他送到部队。

就这样,秦光再次捡回了一条命,得以继续为人民而战。在1955年中央授衔时,这位伟大的英雄,凭借战功,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继续阅读